龙门观山
没有山,一个地方就缺少风骨;没有水,一个城市就少了灵秀。流经洛阳的主要河流有四条,只有伊水像她的名字一样,清纯俊秀。而龙门石窟就是背依龙门山,面向伊水而居,得山之秀,集水之灵。
尚未到龙门石窟,就已看到美丽的伊水横卧在山脚下,在阳光下微微闪起鳞光,在两岸青山的环抱下显得格外妩媚。龙门山这一段的伊水特别宽阔,最宽的地方,看起来就像个小小的湖泊,上游还不宽,而且被河中的长长沙洲分为几缕白色的丝带,渐向下游水面渐渐开阔,形状看上去就像少女的裙裾。龙门石窟建在河西一侧的山体之上,我们就沿着伊水的右岸开始,一边爬山,一边看宏大的石窟建筑群。
龙门石窟并非一朝一代所建,最早的石窟开凿于北魏时期,一直延续到宋代。由于时代久远多数窟洞和佛像已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而龙门石窟的最大的一尊佛像——卢舍那佛,却相对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尤其是佛像的面部保存得很好——从容不迫地俯视着脚下的芸芸众生,好像带着淡淡的怜悯与宽容。据说卢舍那佛的面貌就是仿照武则天的面容雕成,能把一个人的容貌刻画到深具佛性,有那么拈花一笑的从容,真是人间的天工。
站在西山上,向东山眺望,满山的青翠中掩映着一座寺院,在半山腰的雾气中浮现。一阵阵悠扬的大悲咒随风飘来,更增添了佛寺的庄严与清净。半山的高度,一水的阻隔,飘渺的佛音,薄薄的云雾,都给人一种错觉,那不是一处现实的寺院,而根本就是彼岸的佛国。
白马礼佛
我一直以为,其实佛在任何一处,在周围,在心里。僧人们明明地脱离了俗世,却又要被俗世所扰。他们对于游人,不知不觉中,已然成为一个参观的景色。
在白马寺,我看见了那棵1500年的大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树上老皮纵横,背依着一棵另外的树。它幸福得让人羡慕,至少这千年并不孤独。如果没有那棵树的陪伴,我不知道是否它愿意忍受这千年的膜拜。
其实整个白马寺都是寂寞的。那么多的香火客,天天行走在繁华的人群里,想着自己一无所有,冷冷清清,想好好吃斋念佛都不成。出世其实很简单,入世而又要做到保持空灵的心,实在太难。
在一位老尼面前,我看到了一对年轻的男女孩子,他们正虔诚地接受开光。他们把脖子上的玉佛小心翼翼地摘下来放在神案上,听着老尼嘴里念念有词,听着她把他们各自的姓名、各自的来处用喃喃的低语捏合在了一起,然后依次向大慈大悲的观世音心无杂念地磕下了三个头。我看见他们两手相勾,庄严的表情诚心诚意地在祈祷明天。男孩子出来,还留着满脸的惊恐,似乎从来没有感受到这样的肃穆;而女孩子则笑慰他“被吓到了吧”。这一刻,我被他们的诚意而感动——世间的爱情原来很美。
汉陵看柏
驱车直奔北邙,出了市区荒野开始增多,在平地上出现一些隆起的土岗,上面杂草丛生——这些都是古冢,错错落落地散在荒野里,不知年代,不知主人。想当初,筑起坟茔的时候,他们一定是想将生前的荣华富贵也体面地转化在身后事中,让子子孙孙世代祭拜。然而历史将一切的权势门第都磨灭尽失,这些冢也回归自然。
到达了汉光武帝陵,当然首先要去喝著名的铁谢羊肉汤。美餐一顿之后,漫步进入陵园,悠闲地仿佛只是饭后消食的闲逛。可一进入帝陵的松柏林中,便没有了那份悠闲之意,高大的坟冢真正像一座平缓的小山,冢上生着28棵古柏,一律斜向南方而生,彷佛一起鞠躬参礼,据说这28棵柏树代表了当年刘秀手下的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在冢正前方的路边立着很多碑刻,其中一块很是特殊,椭圆形的碑体不大,很薄,在碑身上有一个小小的圆洞,据说耳朵贴在这个洞上,就能听到海的波涛声。我挨个去听,还真有点波浪的声音,真是奇妙得很,有人说这是因为这里离黄河很近,只有几十里,所以听到的是黄河的声音。
墓冢周围有很多有趣的柏树,古怪、久远、逸闻、灵异,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墓园南侧偏院里的一株老奶奶树,这株老柏树的树龄比周围的树长很多,树表崎岖嶙峋,看起来好像是周围那些树子树孙们共同围绕着一位老祖宗。树一侧已经枯死的一块树干上扭曲的线条形状竟像极了一个人的身体、面部与躯干四肢俱全。据说如果自己的身体有什么不适的话,只要摸摸老奶奶树,再摸摸自己不舒服的部位就能恢复健康了。
美食指南
来到洛阳,就一定要领略一下这里的美食。
铁谢羊肉汤
汉光武帝陵的铁谢羊肉汤是出名的好喝,不论跟谁提起刘秀坟,人家往往的第一反应就是“那儿的羊肉汤好喝!”
水席
吃水席,最著名的还是老城区的狮子楼和耀耀。最著名的名菜——牡丹燕菜,据说是武则天当年吃过的,这道菜可以说代表了水席的特色,就是材料最家常、烹调最讲究、味道最浓厚、连汤带水最实惠。
小街的米皮、洛一高旁边的米线、新安烫面饺、张家馄饨、潘金和烧鸡都是洛阳著名的小吃。
TIPS
交通:洛阳作为一个繁华都市,交通十分便利。白马寺、关林、刘秀坟离市区比较远,都有公交车可达。
住宿:错开洛阳的旅游旺季,住宿就很容易解决了,天鹰大酒店、新友谊大酒店都是不错的选择。至于各大院校的招待所,则更是背包一族的至上选择。
特色工艺品:唐三彩、洛阳宫灯,无论是自己收藏,还是送人都是不错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