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洛阳汉服爱好者胡蝶探讨往怀里揣东西的可能性。她说,从汉服问世起,古人八成就会往怀里揣东西了。
汉服起源于黄帝时期,乃汉族传统服饰:交领,左右两片衣襟交叠掩护于胸前,腰带一勒,胸前就形成一个相对宽松的空间。小巧的玩意儿可以藏在袖兜里,大一点儿的都揣在怀里。
我外婆在世时,整日穿着斜襟布袄,襟里有布兜。外婆把钱包在手绢儿里,藏进布兜,用时小心翼翼地掏出。
与洛阳颇有渊源的老子先生说过,圣人“被褐怀玉”,穿的虽然不好,但怀里有好东西。我外婆只是普通农妇,所以她怀里揣钱;而那些有地位、有学问的人,怀里常揣着块玉石,闲时把玩。
当官的怀里揣印把子。有个成语叫“佩紫怀黄”,说的是古代当大官的,腰佩紫色印绶,怀揣黄金官印。
权贵名流的名刺(古代名片)、推荐信等,也可以揣怀里,关键时刻走后门呈给贵人,谋个一官半职。
少年白居易初入京城,去拜访名人顾况,怀里揣的是诗稿。顾况拿他的名字开玩笑,说京城的物价很高,不容易混啊,“居大不易”;待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意识到白居易是个天才,忙改口说“居亦何难”,随便住吧!
有人出门,会将绳子、火石、吃食什么的揣在怀里。在“二十四孝”故事里有一个陆绩,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他6岁时,随父亲去袁术家做客。袁术请他吃橘子。他吃完了又往怀里揣了几个。袁术不高兴,觉得这小子品行不好。陆绩解释:“俺娘最爱吃橘子,俺想拿几个给她吃。”于是陆绩被称为大孝子。
后世的鲁迅不以为然,暗里讽刺:要当孝子也不难,只要有阔人请我吃饭,我再藏起几个橘子,孝子就坐稳了。
孝是孝,胡蝶却认为,往怀里揣东西动作不雅、有失风范,贵族一般不干这事儿。
然而贵族情急时也就顾不得文雅了。
传说,朱元璋造反初期,被对手监禁,没得吃喝。他老婆偷偷给他送炊饼,怕被人发现,只得揣在怀里。炊饼刚出炉,太烫,她又不敢掏出来,疼得直掉泪。
唐太宗曾在办公时间玩儿鸟,被大臣魏征撞见。皇帝心虚,赶紧把鸟揣进怀里。魏征佯装不知,死赖着不走,不停地向唐太宗汇报工作,搞得那只鸟生生被闷死在太宗怀里。
最珍视的、最在乎的,人往往将其放在最贴心的地方。而贴心的东西,一不留神就会伤心。
现代人很少往怀里揣东西,不容易伤心,却也少了那贴心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