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健身比,广场舞因动作僵硬、滑稽而被人围观、评价都不是事儿,因此它的忠实拥趸都很放得开。
周末晚上,我在周王城广场闲逛,见有好多人在跳“广场舞”:这边是民谣范儿,那边是迪斯科范儿,不同的伴奏乐混在一起,闹哄哄的,唱戏的都能被唱流行曲的拐跑了调儿,跳舞的人竟然不“跑偏”,各跳各的、潇洒自如,个个都像有从嘈杂混音中分辨出主旋律的本事。
跳迪斯科的那拨儿人,领舞的是个五六十岁的大叔,他身后跟着一群疯狂舞动的大妈,万花丛中一点绿,相当引人注目。
在我旁边站着喝水的一个大妈说,这个大叔以前应该跳过交谊舞。他旁边那个女的不中,跳得跟猴儿一样。这个大妈姓王,家住金谷园路,说话很逗。她说她年轻时,人们爱把国标舞叫交谊舞,社会上流行跳交谊舞,有的进舞厅跳,有的在街上跳。那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交谊舞风靡洛阳城乡。“我去乡下串亲戚,吃罢晚饭,大姑娘小媳妇都聚在一大块空地上,随着录音机播放的舞曲跳舞。”
“那时候,李玲玉、杨钰莹的歌曲很流行,跳舞都放她们的录音磁带。”当时流行的“二十四步”舞,在王大妈看来,跟健身操(健美操)差不多。
全民热舞的历史,要比王大妈的记忆更久远。
上周我们说过,古人跳“广场舞”,有为祭祀祈祷的,有为练兵习武的——这两项带有官办性质。民间乐舞随性而发,更接地气。
班固在《东都赋》中,描写了汉代四夷乐舞齐聚洛阳表演的盛况。这些地方性舞蹈,观赏性多于实用性,老百姓日常不怎么跳。东汉神医华佗自创的“健身操”,简简单单,更受大众欢迎。
华佗通过长期观察,发现模仿动物可以提高人体的协调性、灵敏性,达到防病强身的目的,于是发明了一套独特的“健身操”——五禽戏。“五”是一个约数,“禽”不单指鸡、鹅等禽类,也泛指虎、鹿、猿、熊、鹤等动物。跳五禽戏不需要任何舞蹈功底,只要抛下面子,学猴子上蹿下跳、学老虎弓背塌腰就行。
当时有许多人跟着华佗跳五禽戏——穷人生不起病、买不起药,跳这个相当于省钱。贵族也跳,却是为了消食健胃。
所以,我得告诉王大妈,广场舞大军中若出现几个跳得跟猴子一般滑稽的人,您别笑话,那可是历史悠久、师出名门的“五禽戏式健身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