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走进洛阳 >> 印象洛阳 >> 浏览洛阳

“2013年河南五大考古发现之汉魏洛阳城太极殿遗址”系列一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太极殿

2014/5/7 15:44:14 点击数: 【字体:

    2013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中,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太极殿汉魏洛阳城宫城四号建筑遗址——“汉魏洛阳城太极殿遗址”入选其中。

    说起汉魏洛阳城,记者很熟悉,当年写《最后的金墉城》系列,去参观过两次;对于太极殿,也不太陌生,曹魏时期,魏明帝在洛阳兴建宫殿,太极殿被视为皇宫的正殿,成为国家的政治活动中心,重要国事活动都在此进行。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形成了太极殿制度。之后直至唐宋时期,历代皇宫正殿皆为太极殿。

    在中国宫殿版图上,有过好多座太极殿:曹魏在洛阳城始建的太极殿,不仅西晋时期继续沿用,甚至东晋王朝衣冠南渡之后,在都城建康也仿建太极殿。之后的南朝宋、齐、梁、陈的正殿,也皆为太极殿;而北方的北魏政权,仰慕汉文化的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在当时都城平城也仿建了太极殿,迁都洛阳后,又重建了太极殿;东魏、北齐也都在邺都营建太极殿;到了唐代,不仅皇宫的正殿仍称太极殿,其所在的正宫也以太极为名——称为太极宫;北宋时期,洛阳作为大宋王朝的西京,朝廷仍将洛阳皇宫的正殿称为太极殿……足见太极殿之名在后世王朝承继正统地位中的重要性。

    明清北京城的皇宫中,也有太极殿之名,但从地位和意义讲,此太极殿与彼太极殿已大不相同——此太极殿是紫禁城内廷西六宫之一,公元1420年建成,初名未央宫。因嘉靖皇帝的生父兴献王朱祐杬生于此,故于公元1535年更名为启祥宫。清朝晚期,改称太极殿。

    自魏晋至唐宋,太极殿一直是作为都城宫殿的正殿存在的。朝廷最为重要的礼仪活动一般都在此举行——比如皇帝的登基大典、重大朝会等,它的地位,相当于明清时期皇宫三大殿中最重要的太和殿。

    所谓太极,太者,大也;极者,极致也。太极殿的太极二字蕴含着天子为天下至尊的皇权威严。

    可以说,在古代都城中,处于政治中心地位的是皇宫,而在皇宫中占据核心地位的是正殿,太极殿可谓正殿之祖,因为它让人想到的是气势恢宏的皇宫和威严的皇权。

    中国历史上都城正殿的第一座太极殿,在汉魏故城露出了它一千多年的真容。

    太极殿始建于曹魏时期

    出洛阳市往东约15公里,就是汉魏洛阳故城。

    故城规模很大,根据资料记载,“遗址内城东垣残长3895米,西垣残长4290米,北垣长3700米,南垣已为洛河所淹,残垣一般高出地面1~2米,北垣东段高出地面5~7米。城墙皆夯土板筑而成,周长约14公里。城内主要建筑为宫城、宫殿、衙署、苑囿……”

    洛阳背倚邙山,南面洛水,居“天下之中”,是中国历史上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和北魏时期的国都或王都,建都时间近600年,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国家首批重点保护的大遗址之一,也是丝绸之路跨国申遗的重要文物点。

    走在古城垣边上,宽广的太学废墟,高大的灵台旧址,壮观的永宁寺木塔基址,暮色苍茫之中,依稀能辨别出昔日帝国京都的豪华雄姿。

    在汉魏洛阳故城中北部略偏西的地带,有一块平面规整的南北长方形区域,这就是汉魏故都的政治核心区——宫城。

    经过勘探,考古人员发现这一宫城遗址区域内,夯土基址规模宽敞宏大,排列密集而有序,种种迹象,无不显示出当年汉魏洛阳宫城内殿堂林立、楼阁飞连的豪迈场面。

    在宫城遗址内,有一块台基规模宏大,这块位于现在孟津县平乐镇金村南面的高地,当地群众俗称为“朝王殿”或“金銮殿”。这块高地处于当年汉魏都城宫城的中央地带,位置适中,遗基高阜,比附近地面高出两米左右,南面是大名鼎鼎的阊阖门遗址。

    这块基址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60米,地下保存的夯筑台基高达6米,周围有密集成组的夯土基址。这就是宫城正殿太极殿遗址。

    汉魏洛阳城的太极殿始建于曹魏时期,后为西晋司马氏皇室沿用,北魏复建太极殿。根据史料记载,太极殿在洛阳宫南部,为新帝登基、大朝会和处理重大事件的正殿,在宫殿体系中处于绝对中心地位。

    太极殿东西南三面有廊庑环绕,北面有宫墙和其他寝殿隔开,形成宫城中最大的殿庭院落。太极殿主殿高踞在高大的台基之上,有慢道通上殿陛。根据史料记载,太极殿面阔十二间,东西两侧分别有东堂和西堂。东堂为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宴请各方使臣的地方;西堂主要供日常起居之用。

    太极殿三殿并列,成为洛阳宫中最为宏伟、雄壮、华丽的建筑,集中体现了皇权的威严、庄重和尊贵。

    太极殿的正南面,为宫城南面的三道宫门,最南面的第一道宫门,是著名的宫城正门——阊阖门。2001年11月至2002年6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故城队对阊阖门遗址进行了发掘。

    阊阖门,是古代传说中的天门,也是洛阳宫城的正门。阊阖门始建于魏明帝时期,西晋、北魏时沿用。作为象征帝王威仪的礼仪性建筑,阊阖门是举行帝王登基、接见四方朝贡者等重大活动的地方,极少用于通行。

   阊阖门的南面是著名的御道——铜驼大街。

    太极殿——阊阖门——铜驼大街,洛阳故城的辉煌与壮丽犹在眼前,但当年的千年锦绣帝都如今已经成为残垣断壁,只剩下不朽的篇章飘荡在风中,让后人传唱。

    太极殿考古发掘运用了三维扫描

    2013年,汉魏洛阳故城太极殿逐渐揭开了神秘面纱。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就在汉魏洛阳城的勘探中发现了文献中记载的太极殿的一些线索。“对太极殿的发掘始于1984年,当时只是试掘,发掘了4条探沟,对太极殿的大致位置、范围、保存状况进行了初步了解。”钱国祥是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站的站长,长期担任汉魏洛阳故城发掘工作,他告诉记者,2011年,为配合大遗址保护和丝绸之路申遗工作,太极殿的正式发掘工作启动。

    “根据勘察情况,我们推测,太极殿是由居中的中心殿址和东西两侧的附属建筑所组成,中心殿址与两侧附属建筑之间设置了单门道门址,在中心殿址的北侧外围,还设置了其他的附属建筑,这是一组规模巨大、布局严谨、功能齐备的大型建筑群,与历史上记载的太极殿规模、结构基本吻合。”钱国祥如是说。

    阊阖门、二号和三号建筑基址的正北面,就是被盖在保护棚下的太极殿遗址了。太极殿遗址仅仅是保护棚下的这一部分吗?钱国祥说,据史书记载,太极殿由正殿、东堂、西堂和四周的廊庑等附属建筑组成,而目前的发掘面积只有6000平方米,仅仅是正殿的东半部分。

    “勘察结果显示,整个太极殿院落的面积应当是12万平方米,也就是说,目前我们看到的仅占其总面积的1/20。”钱国祥解释说。太极殿的发掘工作仍在继续。前期发掘主要发现了主体建筑基址,出土了部分建筑材料,下一步还将对正殿周围的其他附属建筑进行发掘,同时对发掘出土的一些砖、瓦等材料进行清洗、整理。

    “汉魏洛阳故城已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同时还是丝绸之路申遗点,我们下一步的发掘也会结合遗址公园的整体规划,对太极殿制订更详细的发掘计划,同时请有关部门进行设计和专家论证。”钱国祥说。

    在考古发掘的同时,高科技也为太极殿的“出土”立下了功劳:去年8月,太极殿遗址考古发掘完成了三维数字扫描工作。在考古发掘中,原有的遗迹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之前多是通过照片、手绘甚至录像来记录现场,但这些记录在精确度上还有待提升。三维数字扫描是一种数字化、立体的资料,对记录、保存、还原不同时期的考古现场进行“数字存档”。自从太极殿遗址启动考古发掘后,三维数字扫描同期启动,此后在考古发掘的每个重要节点,都来进行扫描,为不同时期考古现场留下“立体影像”,这无疑为汉魏洛阳城国家大遗址保护和丝绸之路跨国申遗提供了重要资料。

    目前,太极殿的考古工作仅仅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对于这座历史性的宫殿,很多未解之谜还有待考古发掘进一步解读。比如,现在发现的太极殿处于北魏的地层,它是否从曹魏时期沿用下来?或者是到了北魏时期,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建的?在这一地层下,还会不会有曹魏的太极殿?或者两个太极殿是重合在一起的?钱国祥表示,希望下一步的发掘工作能更多还原太极殿的“秘密”。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大河报(2014-05-07)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