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走进洛阳 >> 印象洛阳 >> 浏览洛阳

“老城寻梦”之一 逛老城,恰似遇故人

2014/4/24 16:50:08 点击数: 【字体:

“老城寻梦”之一 逛老城,恰似遇故人

老城东、西大街店铺林立 (资料图片)

“老城寻梦”之一 逛老城,恰似遇故人

小巷深处老宅幽静 (资料图片)
 

     4月牡丹开,游客纷纷来。作为本地人,家门口就是牡丹,不必再跟外地客人挤着去公园凑热闹。不如逛逛老城吧,摸摸这个城市的根,熟悉一下平日来不及细瞧的风景,说不定,你会有新的发现。

    老城的生活节奏,要比市中心慢半拍。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在老城信步游街,有时会产生如见故人的亲切感。

    史学家们好在“老城”前面加上“金元”二字,强调老城的沧桑与厚重。隋唐洛阳城屡遭战火,到金代已经残破不堪。金以洛阳为中京,另筑了一座新城。此后元取代了金,明灭了元,清颠覆了明,几经改朝换代,新城变为老城。

    逛老城,重点在东、西大街。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我们在东、西大街上仍能找到一些不变的东西。

    从老城西门——丽景门进去,就是西大街;一直往里走,过了八角楼,就是东大街。窄窄的石板路两旁,宣纸铺、毛笔铺、酒行、小吃铺、水席楼、膏药铺、杂货铺……沿街排开,古旧的招牌,迎风招展的幌子,和着嘈杂的人声,恍如旧时代的电影场景。

    店堂幽深,店老板端着茶壶守着,或闲聊,或逗狗,或听收音机,闲适从容,不像市中心的那些店铺,服务员齐刷刷地像示威者一样站着,人一进去便精神紧张。

    你若细心观察,甚至还能在鼓楼下寻到修伞铺。这样的行当,在这个快餐时代快要绝迹了。修伞的顾客少得可怜,店主也不着急,悠闲地坐在门口晒着太阳,好像他并不仰靠这营生吃饭似的。

    老城人天生有乐天知命、知足常乐的脾性。有一家卖梨膏糖的,店主年已半百,尚与家人挤在祖辈传下来的老宅里。据说他家过去是大户人家,祖辈做生意攒了不少钱,逢年过节就熬梨膏糖,作为额外福利,分给店伙计们吃。洛阳解放后,他家的宅子被充公,孙辈们只占了宅子的一角栖身。该男子前些年下岗,只好熬梨膏糖,沿街叫卖,换俩钱花。虽然生活窘迫,但他并不怨天尤人,甚至还有把“百年梨膏糖”发扬光大、传给下一代的理想。

    “我家的宅子,有200多年了!”该男子自豪地说。即便曾经的辉煌已如风散去,但仍能给他幻梦般的慰藉。

    摄影爱好者喜欢拍老城的老宅。东、西大街有很多明清时期的宅子。挑高的屋檐,朱门灰瓦,有些已经废弃,虽然墙角交织着蜘蛛网,但多半还住着人。

    其中有一处大院,曾经的主人是个姓李的古董商。李家祖籍山西洪洞,明代迁到了洛阳,发家后购置了许多房产。东大街这一处,曾于民国时期翻修过,雕花木饰,两层楼房,阔气逼人。

    更多的老宅,已不知原主姓甚名谁。那深深的庭院内,长着不知哪朝栽下的石榴树、葡萄树,院角还圈养着几只下蛋的鸡。见有人来参观,房主也不起身,慵懒地打个招呼,依旧蹲在院子里择菜。

    这里藏着都市里的田园梦,契合不少人幼时的模糊记忆。故人虽不再,但幽梦长存。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洛阳晚报(2014-04-2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