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走进洛阳 >> 印象洛阳 >> 浏览洛阳

“从女儿节到妇女节”之 姑娘我不是“妇女”

2014/3/7 10:04:42 点击数: 【字体:

     又快到三八妇女节了。

    《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妇女”的:“成年女子的通称。”如此看来,年满18岁的女子都是妇女。

    有意思的是,你要是直呼某时髦女郎为妇女,八成她会很不开心地骂你:“你才是妇女呢!你们全家都是妇女!”

    在不少女人心里,“妇女”等于衰老,等于拖儿带女、邋里邋遢的大妈,整日围着锅台转,毫无光鲜靓丽可言。

    大凡女人,都拼死也要拽住青春的尾巴。所以她们每年都在呐喊,要求将“三八妇女节”改为“三八女人节”,一字之差,仿佛就能成就大妈变少女的巨大飞跃,足以抚慰她们虚荣脆弱的心。

    就给节日取名的讨巧性而言,万恶的封建社会也有不可恶的地方:在古代,女人的节日被称为“女儿节”。

    女儿,多么娇嫩的称谓啊!只这么一叫,过节的女子似乎都成了羞答答的牡丹,含苞待放正青春。

    古人啥时候过女儿节?专家们说法不一。

    一说是农历五月初五。据明代《帝京景物略》记载,逢此日,父母便会打扮女儿,给她换上新衣裳,往她的头上插石榴花。在洛阳民间,这一天,已出嫁的闺女得捧着油角子(一种油炸食品)、粽子,回娘家探望老娘,名曰“麦子到场,闺女瞧娘”。当丈母娘的,也要带上油角子去女婿家看看,说是看闺女,其实是给闺女的婆家人瞧的。

    一说是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其主题是姑娘们对月乞巧。邓拓在《中国古代的妇女节》一文中,力证此日便是古代的妇女节。遗憾的是,现在楼房越来越多,葡萄架越来越少,对月乞巧的姑娘行踪难觅。此节托牛郎、织女的福,倒成了情意绵绵的“东方情人节”,年年与“西方情人节”争抢人气。

    也有说重阳节是女儿节的。在某些地方,农历九月初九,已出嫁的闺女得回娘家看爹娘、吃花糕,给老人家敬酒,如若不然,就破坏了节日气氛,不吉利。这一点,倒是跟洛阳人过端午节的习俗有些相近。

    这三个节日被引证为古代的女儿节,皆有正当理由,但是证据好似都不够充分,不似现今的三八妇女节,是专属于女人的节日。

    日本人和韩国人也过女儿节,故有些中国学者提出:日韩的女儿节,起源于中国的上巳节。

    上巳节是在农历三月初三。外国人的沿袭推崇,是否可以证明:农历三月初三,才是真正的中国女儿节?

    咱们明日接着说。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洛阳晚报(2014-03-07)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客户服务服务条款人才招聘会员注册站内公告免责声明意见反馈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305号 邮编:450008
电话:0371-86663763 传真:0371-86663763 电子邮件:yxhenan163@163.com
豫ICP备11032303号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