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走进洛阳 >> 印象洛阳 >> 浏览洛阳

韩寿墓表:由隶到楷书体演变 此表残字可窥其踪

2014/3/7 10:54:01 点击数: 【字体:

韩寿墓表:由隶到楷书体演变 此表残字可窥其踪

韩寿墓表
 
   文物名称:韩寿墓表

    文物年代:西晋

    出土时间:清代嘉庆年间

    出土地点:洛阳

    核心提示

    清代嘉庆年间在洛阳被发现的韩寿墓表,是研究晋代书法的宝贵实物材料,它反映了汉字书体在晋代由隶书向楷书的演变。

    嘉庆年间在洛发现

    据考证,韩寿墓表出土于洛阳,现存于洛阳博物馆。目前最早有其记载的文献为清代孙星衍所撰的《寰宇访碑录》,该书成书于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清代洪颐煊在嘉庆年间所撰《平津读碑记》云:“右骠骑将军韩府君神道阙,在洛阳,近年始出古井中。”由此约略可知该墓表的发现年代为清代嘉庆年间。

    该墓表的制作材料为青石,其外形为圆柱体,高约110厘米,直径33厘米。墓表底部平坦,顶有榫(sǔn)头。墓表外雕刻有24条半圆状凸棱。雕刻墓志的方形石块位于该圆柱的中部偏上处,石块面高48厘米,宽32厘米,石块下方和柱顶两处刻有两圈绳索纹。

    墓表即墓碑,竖在墓前或墓道内,表彰死者。古人云:“墓前开道,建石柱以为标。”墓表一般由3部分组成,下为础(垫在柱下的石礅),上为立柱,柱顶的榫头一般用来固定雕兽。韩寿墓表仅保留了中间的圆柱,却是研究其生平的唯一实物材料。

    记者看到,韩寿墓表中靠右的首行文字多半残坏,现仅存的10个大字位于中间,为“侍骠骑将军南阳堵阳韩”。考古学家通过研究古人的拓片,得出该墓表全文为:“晋故散骑常侍骠骑将军南阳堵阳韩府君墓神道”,单个字迹长9厘米左右,字形略呈长方形。

    字体带有楷书特征

    虽然残留的文字不多,但是这些字迹是反映晋代书法演变的珍贵材料。

    韩寿生前是朝廷高官,所以为其书写墓志的应该为当时的书法名家。韩寿墓表的字结体方整、行笔平直,收笔处锋芒毕露。考古学家通过研究现存的西晋石刻,得出这是西晋时期京畿地区最为流行的书风。洛阳及其周边所出晋代墓表,几乎全是这种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也被古人称作“西晋洛阳体”。

    记者发现,尽管墓表文字的字体被认为是隶书,但是其字形方正、结构疏朗的特点,又隐隐约约显出楷书的影子。原来,在晋代,楷书在民间慢慢传播开来,韩寿墓表这样的官方隶书受民间兴起的楷书影响,被加入了些许楷书韵味。其笔画规范、行笔重视起收的特点,也是后来楷书的基本特征。

    相关链接

    韩寿偷香

    在古代文人眼里,相如窃玉、韩寿偷香、张敞画眉、沈约瘦腰为“风流四事”。其中“韩寿偷香”讲的正是墓主人韩寿的故事,而且就发生在洛阳。

    西晋时期的大臣贾充有两个女儿,次女叫贾午。韩寿早年投谒贾充门下,希图求得一官半职。由于韩寿英俊潇洒,风度翩翩,尚未许配与人的贾午对其一见钟情,于是通过丫鬟让韩寿夜间越墙相会并将一种香料私下送给韩寿。由于该香料为晋武帝赐给贾充的西域进贡的一种奇香,议事时,贾充闻到韩寿身上这种独特的香味,便起了疑心,于是招来丫鬟审问。于是,贾午干脆摊牌,直言非韩寿不嫁。贾充别无选择只好将错就错,让韩寿入赘,成就了一桩佳话。 (锐鑫)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洛阳日报(2014-03-07)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客户服务服务条款人才招聘会员注册站内公告免责声明意见反馈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305号 邮编:450008
电话:0371-86663763 传真:0371-86663763 电子邮件:yxhenan163@163.com
豫ICP备11032303号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