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城市都有城隍庙。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古人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灵存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道教至迟在唐代即奉祀城隍,它因袭民俗,视城隍为保护地方、主管当地水旱疾疫及阴司冥籍的神灵。最早的城市出现在河洛大地,祭城隍之俗也起源在这里。目前,洛阳还有不少城隍庙,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1 丽景门内城隍庙
乾隆《洛阳县志》说:“府城隍庙在西门内大街。”老城西门,称丽景门,又称万安门,入西门东行,路北即河南府城隍庙,这是豫西最大的城隍庙。
洛阳祭城隍之俗,起源甚古,早在周代,每到收获之后,人们都要祭腊八神,其中第七神就是水庸神,水即隍,庸即城,水庸神即城隍神。城隍最初被定义为自然神,凡有城池者就建有城隍庙。到唐代时信仰城隍已相当普遍,很多文人都撰有祭祀城隍的诗文,杜甫有“赐书夸父老,寿酒乐城隍”的诗句。城隍神由最初只是作为城市水壕自然神来祭祀,逐渐演化为保护城市与居民的城隍神灵崇拜。朱元璋在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下诏加封天下城隍,并严格规定了城隍的等级,于是全国各地修的城隍庙更多。
河南府城隍庙,就是朱元璋下诏后修建的。在此之前的洛阳城隍庙已毁于战火。该庙在明崇祯和清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光绪年间多次重修。该庙占地约8公顷,坐北朝南,平面布局为六进院,由南至北依次为:辕门、山门、南戏楼、石柱亭、北戏楼、卷棚、威灵殿。威灵殿是主殿,歇山九脊,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斗拱飞檐,琉璃瓦屋顶。清代时,威灵殿供奉威灵公木雕像一尊,两侧塑判官、速报二神。威灵殿之北,有后殿五间。两戏楼之间东西厢房,供奉河南府十县城隍。威灵殿前两侧厢房供奉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等。
1918年,洛阳县古物保存委员会在府城隍庙成立,教育家李肯堂任主任。1927年12月,冯玉祥任命石友三为洛阳警备司令,石友三下令将府城隍庙内全部雕塑砸毁、全部经卷焚毁,以莫须有的罪名枪杀李肯堂,驻军于庙内。
1930年11月,在中原大战中击败冯玉祥的蒋介石,任命武庭麟为洛阳警备司令。当年12月,在李肯堂蒙难三周年之际,张钫、武庭麟等各界人士齐集府城隍庙,为李肯堂举行公祭大会,并在其故乡洛阳县矬李村立碑追念。同时,在府城隍庙创办河洛中学,教育家魏明甫任校长。
1932年,国民政府迁都洛阳,国民党元老张继与张钫、武庭麟等人在府城隍庙创立河洛国学专修馆,该馆与河洛中学合署办公。1948年,河洛中学、河洛国学专修馆自动解散。
1949年8月,新成立的豫西区立洛阳中学迁入府城隍庙。1954年11月,学校分高、初中分设,高中部迁出,定名为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初中部改名为洛阳市第六中学。1971年,中州路开通后,学校一分为二,路以北为六中,路以南为三十中。
2 府属各县城隍庙
秦灭周,在周都洛阳设三川郡,西汉改名河南郡,唐中朝以后称河南府。河南府所辖各县,历代不等,明代时领一州十三县,其区域相当于今洛阳市、三门峡市和登封、巩义市。清初河南府沿明制,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陕州升直隶州,灵宝、阌乡、卢氏先后归之,河南府遂领十县,即洛阳、偃师、宜阳、新安、巩县、孟津、登封、永宁(今洛宁)、渑池、嵩县。因此,府城隍庙供奉的县城隍也有变化,到雍正以后,仅供十县城隍。
府属十县的城隍庙中,保存较好的有五处,即洛宁城隍庙、嵩县旧县城隍庙、嵩县孙店城隍庙、宜阳城隍庙、登封城隍庙。
洛宁城隍庙,位于洛宁县老城兴宁街北部,始建于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后经明、清多次重修。城隍庙现存建筑有正殿、后殿、山门、廊房等。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为单檐悬山式建筑,结构采用北方较为少见的穿斗式,斗拱形式繁复多样。
嵩县旧县城隍庙,位于旧县镇街中心,坐南朝北,创建时间不详,清代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曾重修过,现存大殿、后殿和戏楼。戏楼为重檐歇山式砖木结构,飞檐挑角,画梁雕栋。
嵩县孙店城隍庙位居车村镇孙店街东,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坐北向南,现存大殿和关帝殿。大殿和关帝殿均面阔三间,硬山式砖木结构。
宜阳城隍庙,坐落于县城老大街中段,坐北向南,是宜阳县城仅存的一组古建筑群。该庙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清代三次重修,现存献殿等部分建筑。献殿台座距地面四尺多高,用青石砌成。顶为单檐歇山式,黄绿琉璃瓦盖,檐牙高喙,气势雄伟,为明代建筑。
登封城隍庙,位于市区西大街,建于明代初年,大殿保存完整,为清代建筑,现存清代碑碣7件,该庙已辟为登封历史博物馆。
3 古庙惠化洽文明
旧时,城隍庙是人们的心灵驿站。人们胸中积郁时到此发泄,邻里、坊区纠葛时到此说和,里坊兴建公益事业时到此聚会理事。这里,每年都有定时庙会,成为人们在劳动之后放松心情、演戏欢庆的场所,这就是古诗中说的“年年寿酒乐城隍”。
同时,城隍庙不单是一个建筑空间,而是在建筑空间中充斥着绿化,是清新惬意的绿化空间。例如府城隍庙,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这里仍然是古榆参天、桐荫满院、群鸟栖息之地。另外,城隍庙作为河洛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文化史上有过重要的地位。兹举以下数例。
新安县城关初中校园,为新安县城隍庙旧址,现仍有大殿。该庙在中国教育史上有重要地位,创建于明穆宗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川上书院最初就设在这里,该院在明代中后期声名远播,既是培养国家重臣的摇篮,又是中国北方地区学术交流的中心。书院的首创者是理学家孟云浦,刑部尚书杨晋庵、左都御史邹元标、工部尚书冯少墟等都曾在此讲学。
今洛阳老城豫通街小学校园,为洛阳县城隍庙旧址。1932年,行都慈幼院建立,郭芳五任院长,该院就设在该城隍庙内,共收儿童300多人。郭芳五还在这里建立了行都慈幼院印刷所、纺织所、木工所、雕刻所。1938年1月15日,郭芳五以该院印刷所为基础,筹办了在抗战时期影响极大的《行都日报》。
明清时期,府城隍庙则是中原地区道教医学的中心,历代道长皆为名医,最著名的是清代咸丰年间的道长吴厚斋。清代同治年间,吴厚斋还俗,在府城隍庙西隔壁创立“纯德堂”大药房。1931年,“纯德堂”与洛阳另外20家药业商号,联合成立了洛阳药业公共制药研究所,这是中原地区第一家现代制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