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三国时期,在曹操春秋点兵、操练兵马的南边,有一个大水池,士兵操练完毕,总会牵着战马去水池饮水。那时的路应是泥土路、灰渣路,天长日久,路面上留下很多马蹄印。后来有人居住到这里后,这条路最初叫“马蹄角儿”,又叫“马蹄街”。
战马饮水的池子在马蹄角儿的南边,再往南则靠近文峰塔。传说中的文昌帝君常在此磨墨,所以百姓称该水池为水墨池。后来,水墨池被填平了,这里建起了洛阳市第二十二中学,后改名为市七中,再后来改名为洛阳市实验中学(文峰校区)。
民国时期,布衣将军冯玉祥率军进驻洛阳期间,嫌马蹄角儿的街名不够规范,便根据成语马到成功,取“成功”为街名。此街名的奇巧转换令人感叹。
成功街长不超过300米,宽不过3米,北边从明新街向东延伸10余米,再向南拐,犹如一根拐杖。一位老人说,这条街上有50多个门牌、100多户人家。与街道上的居民聊起来,他们喜欢这里的安静,大家相知相交相助,相处得十分和谐。
一位退休职工说,这儿离学校也近,孩子们上学不用接送不用操心。在这里居住的多是平民百姓,将原来“卑贱”的街名改为“成功”,可能也包含了大家的愿望。
70年前的成功街,曾经被日本鬼子的炸弹摧毁,死伤很多人,街北端供奉着不知名神像的“没梁殿”也被战火损毁。一位80多岁的老人指着东边说,那边就是过去的老城墙,城门在北边。几辈人在这里住惯了,他们对这里很有感情。
成功街,正面临新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