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状况:司马村地处洛阳市区东南方向,隶属偃师市诸葛镇,北临伊河,南望万安山,东与下庄村接壤,向西南行约3公里即到龙门石窟,地势平坦,水利条件优越,现有18个村民组,人口近6000人。
村名由来:该村因北宋年间司马光在此修筑独乐园,编写完成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而得名。
司马温公
呕心沥血编通史
司马村的由来究竟是咋回事儿?该村退休教师许庆西对此有深入研究。日前,他领着我们在村中遍访古迹,详加讲解,道出了这其中的渊源。
北宋时期,洛阳是全国的文化中心。众多名臣遗老、文人学士云集洛阳,他们在这里广修园林,寄情山水。据北宋学者、文学家,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之父李格非所著的《洛阳名园记》记载,当时仅著名的私家园林就达19个,呈现出“天下名园重洛阳”的鼎盛局面。
在这当中,司马光修筑独乐园,编写《资治通鉴》,最为人称道。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北宋陕州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因父亲司马池时任光山县令,遂名其“光”。
司马光历经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龙图阁直学士、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等职。他酷爱史学,有感于历代史籍的繁冗庞杂,萌生了撰写一部编年史的想法。最初,他编写了从战国至秦的八卷编年史,进呈给宋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英宗让他继续写下去,并为他在秘阁设置了书局,协助修书。两年后神宗即位,以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名其为《资治通鉴》,并特别作了序文。
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因与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司马光出知永兴军(位于今陕西省),次年又改判西京御史台等闲职,从此他便带着书局的刘恕、范祖禹等及儿子司马康居住洛阳,继续编修《资治通鉴》。
为了摆脱没完没了的应酬,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司马光买田20亩,在尊贤坊北修建了一个园林,名为“独乐园”,专心编修。这个过程长达15年,艰辛程度完全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前后一共用时19年,到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司马光和他的助手们付出了全部心血,《资治通鉴》终于脱稿完成。此时的司马光已经65岁,积劳成疾,双鬓霜白,目视昏近,牙齿几无,用他的话说,就是“臣之精力,尽于此书”。
《资治通鉴》编纂了上起战国时期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止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分为294卷,共计300多万字。另外,还有《目录》30卷,《考异》30卷。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对后世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清代王鸣盛誉它为“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
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神宗驾崩,司马光以旧党领袖被召还朝,出任相职。次年,他官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罢黜新党人物,将新法几乎全部废止。数月后,他因病去世,享年68岁,被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万安山下
苦觅寻到独乐园
世事变迁,沧海桑田,转眼间已经过去了900多年。多少年来,人们都在探寻着一个地方——独乐园。
独乐园的故址究竟在哪里?虽然司马光本人所撰的《独乐园记》点明为“尊贤坊北”,并介绍了园中的“读书堂”、“弄水轩”等建筑和布局,李格非所著的《洛阳名园记》也将其列为当时洛阳众园之冠,进行了介绍,但它的具体位置仍长期让人摸不着头脑。
过去,有人认为独乐园故址位于洛阳城北,有人说他位于今天的关林一带,但大家四处寻访,均认为这些推论缺乏依据。直到前些年偃师市诸葛镇司马村发现了众多有关独乐园的碑刻记载,大家才终于明白,这里应是独乐园的真实所在。
司马村过去庙宇林立,古建众多。在村西部,解放前曾有两座规模宏大的古建筑,一为关帝庙,一为温公祠,1950年前后,这里的房舍几乎都被拆除,用来建设司马小学。该校内存有一通清代重修关帝庙时所立的石碑,碑上清晰镌刻:“今洛阳城东南常安村,乃司马温公独乐园故址也,而壮缪夫子之庙(即关帝庙)实居其右……”
对于这座温公祠,村中的老人更是记忆犹新。它原来坐北面南,殿堂内塑有近丈高的司马光彩色坐像,身着官服,目光炯炯有神。在大殿的上方,还悬挂着清朝光绪皇帝的御赐匾额“宏编资治”。
2003年,许庆西等村民在司马小学寻访古迹,竟意外挖出两通石碑,其中的一通是康熙年间河南府知府赵于京为温公祠题写的碑刻,上面载明:“独乐园位于万安山下,伊水经其北,渠流更易,祭台乃可见乎,隐嵩少王公之序,苏(东坡)李(格非)之诗与记其皆有合乎。”
该村还有一座创修于北宋元礻右三年(公元1088年)的洪恩寺,曾为河南府十大名寺之一。几年前,村民在该寺故址取土,意外挖出一通呈方柱形的罕见碑刻。此碑名为《重修洪恩寺大佛殿六祖殿碑记》,刻制于清朝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碑文也说明了司马光独乐园的位置。
更让许庆西老人惊喜的是,在该村东南方向的万安山上,2005年他还在山半腰处的白龙潭崖壁上,发现了司马光居洛编修《资治通鉴》期间的行踪石刻遗迹。石刻剥蚀得不太严重,“司马光君实,王尚恭安之,闵交如仲孚,同至此处”等文字清晰可辨,落款时间为“元丰六年八月癸丑”,即司马光编著完成《资治通鉴》前一年的公元1083年。
一村百姓
念念不忘司马光
司马光一生呕心沥血修史,为官清正廉洁,主张以仁、义、礼、信治国治民,深受百姓爱戴。在他生活了15年的司马村,人们对他更是怀念不已。
据专家研究,司马村原名古建村,司马光去世后,噩耗传出,汴人罢市,各地“民哭公甚哀,如哭其私亲”。古建村的人们,对这位学识渊博、德高望重、平易近人的先贤更是倍加思念,就将村名改为司马庄,并建设温公祠,年年祭拜。而司马光的独乐园,大家虽然关爱备至,但由于建筑得比较简陋,大约在元代中期就化为废墟了。
到了明代,司马庄改名为温公里。后来,从山西前来的常姓族人日渐增多,在独乐园故墟上筑宅建房,形成了常安村,但温公里这名仍然并存。清代废除里甲制,温公里和常安村又合二为一,因为当时村子规模大,中心的街道东西长达三里,所以人称该村司马街村。
司马街村过去一直隶属洛阳县,1955年,区划调整,随同周边的众多村庄,被划归偃师,从此定名为司马村,一直沿用至今。
这些年来,司马村百姓念念不忘司马光,在村中的学校专门开设课程,讲授《资治通鉴》,普及有关司马光的知识。他们建起展览馆,专门陈列宣传相关的古迹和史料。大家还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恢复独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