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走进洛阳 >> 印象洛阳 >> 浏览洛阳

匾额背后的故事 造福一方好寨首 德高望重谷青兰

2013/11/26 14:50:33 点击数: 【字体:

匾额背后的故事 造福一方好寨首 德高望重谷青兰

    匾额状况:“德高望重”匾长2.71米,宽1.2米,上款为“恭表大德望□翁谷老先生大人懿行”,下款为“大清同治陆年岁次丁卯重阳月谷旦,武生李殿公、吴中行、谷松德、樊振魁,监生周庆云、谷承光、协泰永,教谕周西山、布元吉、赵各兴,监生李魁林、周之成、吴天申,监生谷连桂、任改朝、曹逢春,州同周书文、谷金保、何三元,廪生杨秉炎、申立诚、李治君,监生张逢泰、谷万花、李如金,同知周会文、谷生成、谷保合,监生冯登元、李本一、谷海潮,□员谷生春、周之贞、谷立芳,监生谷逢源、布狗娃、谷怀珍,洛邑关锦文,监生张一房、吴中立”。

  专家评析:此匾属众人为谷老先生立的功德匾,从送匾人的身份之多可以看出,匾主人在地方上很有威望,应当是做了造福一方的好事情,才得到如此尊重。同治陆年为公元1867年,“岁次丁卯”就是丁卯年。

  送匾四十人

  来头都不小

  这个谷老先生确实是个人物,你看送匾的40个人,除了个“洛邑关锦文”没标明身份外,其余个个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那么,这些名字前头的“武生”、“监生”等等都是啥玩意儿,估计很多人弄不明白,所以,行文之初,我们还是先将这些称谓解释一下。

  武生就是武学生,清朝没有专门的武学校,只有附属于儒学的武学生,据《清史稿·选举三》载:“武生附儒学,通称武生”。武生考学称为童试,三年一考。“考试分内、外场,先外场骑射,次内场策论”。入学后,学骑射,同时学武经义书、百将传和孝经、四书。武生每年都要考试,称为岁试。“岁试列一、二等,准作科举”,就是说可以直接参加武举。武举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科。殿试和文科举一样,前三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再说监生,明清两代称在国子监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叫“监生”。明代监生分为四类:举监、贡监、荫监、例监。举监是指参加京师会试落选举人,复由翰林院择优送入国子监学习者。贡监是以人才贡献入监之意。洪武初规定,凡天下府州县各学,每年贡举一名到国子监学习。荫监是指三品官以上子弟或勋戚子弟入监读书的学生。例监是指因监生缺额或因国家有事,财用不足,平民纳粟于官府后,特许其子弟入监学习者,故又称民生。到了清代,国子监的学生分称监生和贡生。监生有四类:恩监、荫监、优监、例监;贡生有六类: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例贡。乾隆以前对监生加以严格考试,乾隆以后监生多由捐纳而得,已经徒有虚名。

  廪生,明清两代由公家供给膳食的生员,又称“廪膳生”。明代府、州、县学生员最初每月都给廪膳,补助其生活。到了清代,在岁、科两试都在一等前列的,才能称为廪生,成为资历较深的生员,其主要职务是保证应考的童生无身家不清及冒名顶替等弊。

  州同,清代知州的佐官。属于直隶州的,相当于同知;属於散州的,则与州判分掌粮务、水利、海防、巡捕诸事,无论哪种,均为从六品官。

  教谕,儒学教谕,宋朝时,在京师设立的小学和武学中开始设置教谕,后来的元、明、清各县学都设有此官职,主要任务是掌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

  说完了这些,大家心里有个底儿,下面咱们书归正传。

  匾架房檐下

  存世百年多

  “德高望重”匾现存于宜阳县城关乡河下村一谷姓农家。10日下午,记者慕名前去采访,到了跟前却大吃一惊,以前采访的匾额要么放在民俗博物馆,要么放在人家的杂物间里。这匾与众不同,是斜支在一座老瓦房临街的前檐底下,上边顶着十几根木椽子,下边支在墙上的匾窝里。

  86岁的谷瑞芳老人讲了此匾的历史。解放初期,村里的匾到处都是,忽然有一天,上头要求把这些匾都摘下来,于是乎,有人行动起来,许多人家屋里门外的匾被摘了下来,烧的烧,砸的砸,还有的被挪作他用,独独这快匾,摘匾的人上去又下来了,不敢摘,为啥?因为匾的上方紧顶着椽子,想把匾弄下来要费老大劲,得又砸又敲的,万一把房顶弄蹋了咋办,谁也不敢担这个责任,谁也不敢下手。这块匾就这样保存了下来,因为同样的原因,在后来几十年大大小小的运动中,它没受到任何的人为破坏,只有岁月的风霜在它身上留下斑斑驳驳的痕迹。

  如果从匾额上标注的同治陆年算起,这块匾到现在已经141年了,141年内它的位置竟没有变动,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是匾主人有远见卓识,还是随随便便就这样挂了?具体原因,现已无从考证,我们所知道的只有,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匾就这样挂着,栉风沐雨100多年,虽然有所剥蚀,但还是安安稳稳地存在着。

  寨首谷青兰

  美名后人传

  多谢河下村的村委会主任谷德安,得知我们要去村里采访的消息后,他特意找了三位对村里情况比较熟悉的老人,谷瑞芳老人和72岁的谷孟托、76岁的谷双河,配合采访。

  从老人们口中,我们了解到,“德高望重”匾的匾主叫谷青兰,是河下谷家的十六世祖,谷孟托的老爷。在河下村谷氏祠堂里,有一块谷青兰和夫人合葬的墓碑,碑载:“相传公之一生,潇洒大方,兴家立业,常路见不平,乐善好施,解人之纷,济人之困,曾参与村政,正直无私,成为本村名人。尤偏爱文艺,自助供戏,四方演唱,寓教于乐,颇受乡里尊敬。”

  谷青兰的事迹,留传下来的不多。相传谷青兰是由附近的杨庄谷家过继到河下的。河下村是个大村,谷姓是村里的首姓,谷青兰做过寨首,因为处事公平,有魄力,原来很乱的寨子被他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蒙福不小,这也可能是那么多人给他送匾的原因。

  流给后人的故事中,谷青兰还特别喜欢听戏,因为开有煤窑,谷青兰家境富裕,于是自己出钱在村里养了个戏班。逢年过节,遇集赶会,戏班都要搭台演出,在满足河下村需要的前提下,也到外村演出。

  相传有一年,河下村正月十九谷茬大会,依例是要唱大戏的,正在外地演出的戏班被急速调回。让人尴尬的是,戏班在回来的时候被附近一个村庄的村民拦住了,不让走,要在那唱戏。消息传回来,谷青兰不干了,领着一群人就要去抢戏。中途碰见一群清朝的皇兵,不知道往西边去干啥。皇兵看见一大群人操着家伙吵吵嚷嚷的,再看领头的坐在骡子拉的轿车上,气气势势的,非同一般。一问,领头的叫谷青兰,是个寨首,可能是久闻谷青兰的大名,皇兵头目发话了:“我们跟你一起去抢。”截戏的一方本来做好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准备,可一看谷青兰连皇兵都带来了,一下子都蔫儿了,乖乖地把戏班打发了回去。

  此事虽小,却也显出谷青兰在当地的威望。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洛阳晚报(2008-07-0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