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走进洛阳 >> 印象洛阳 >> 浏览洛阳

洛阳地名探源 小小寺里碑历代有名人

2013/11/25 17:18:46 点击数: 【字体:

洛阳地名探源 小小寺里碑历代有名人

存放在偃师博物馆的平等寺造像碑
 
  地方状况:寺里碑村位于今偃师市首阳山镇,在洛阳东15公里汉魏故城东垣外,陇海铁路穿境而过。该村共12个村民组,居住人口2253人。

  村名由来:因村内拥有北齐平等寺造像碑而得名。

  寺里碑原叫晖文里

  如果说洛阳的每一个地名都是一段历史,那么寺里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从市区一路向东至首阳山收费站,再往东不过1公里,就到了寺里碑村。这个宁静悠闲的小村庄四周是广袤肥沃的农田,村头绿树成阴。午后,村里的老人们散坐在村头的梧桐树下谈古论今。

  而在一千多年前,坐在这里聊天的可能是刘备的儿子刘禅和孙权的孙子孙皓。公元263年,邓艾领军伐蜀,刘禅束手就缚,投降后的刘禅被迫迁往洛阳,就住在“东阳门外二里御道北,所谓晖文里”。晖文里就是今天的寺里碑,而东阳门是汉魏洛阳城的东城门之一。不久,刘禅的新邻居也搬来了,那就是吴国最后一个皇帝孙皓。

  晖文里在晋朝还被称为马道里,这里最早是周公兴建成周城的东门,在战火中历经兴衰。到了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晖文里又繁华起来,“丰堂崛起,高门洞开”,只是刘禅的宅子此时也易主成了太傅李延实的家。当时,北魏太保崔光、太傅李延实、冀州刺史李韶、秘书监郑道昭等四宅一并坐落在这里,蔚为大观。

  北魏孝文帝的第三子广平武穆王元怀在附近有处宅子,不久,他把自己的宅子捐为寺庙,这就是有名的平等寺了。北魏时期,高官、王府有钱,住宅建得相当豪华。把自己的家宅作为佛寺,这种风尚叫作“舍宅为寺”,当时像元怀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在这么多寺院中,为什么平等寺“独显当世”呢?原来,当时平等寺外有一尊二丈八尺高的金像,十分灵验:这个金像面容会变,只要一出现悲容,必有灾难降临,屡试不爽。公元527年,金像突然两眼流泪,泪水流得浑身都是,当时有个比丘用绵给它擦眼泪,“须臾之间,绵都湿尽”。换了一块绵擦,也是一样,人们非常惊异,称之为“佛汗”。第二年,尔朱荣率兵进入洛阳,杀诛百官。公元529年,金像又“出汗”了,不久北海王元颢造反攻入洛阳,两个月后元颢失败,所带的5000将士全部被杀,无一生还……

  自此平等寺名声大噪,成为北魏时期兴盛不衰的一座佛寺。到北魏末年,洛阳遭到空前浩劫,“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京师洛阳周围1000多座寺庙,所剩无几。北齐年间,平等寺被加以修葺,寺外的金像被移到寺内,有善男信女先后出资造了四通造像碑。到清朝,这四通造像碑一并移入寺内,“寺里碑”也由此得名。

  寺里碑和众生平等

  平等寺造像碑内容丰富,题材多样,造形生动,是北齐遗存下来的少数佛教艺术珍品之一。

  第一通,碑首有六龙伏绕;中间为一拱龛,内雕一佛二菩萨,下部为云气、莲花等组成的图案。下一层,垂幔下的壁龛中,雕佛七尊,两侧各有菩萨立像。最下层系比丘僧等阳刻的供养者活动故事图。

  第二通,除碑首外露出地面二层。上层一龛,雕一佛二菩萨;下层在华丽的垂幔下,并列两龛,其中各雕佛、弟子、菩萨像一组,两龛之间为供养人题名。另在碑两侧的龙首下,亦各凿龛二层,上层为一坐佛,下层雕一佛二菩萨。

  第三通,中间雕刻起舞的飞天三个,下为造像二层。上层凿两龛,左为九龙围绕下的一尊立佛,右为一行进中的头陀像。下层三龛,中为一佛二菩萨,两侧小龛为释迦多宝作法图;龛上雕腾空起舞的飞天两个;龛下中部雕莲,两侧各雕蹲卧的狮形兽一个,形象勇猛有力。

  第四通,中央一尖拱龛,内雕一佛二菩萨。中层为六个并列拱形龛,内各雕一坐佛。下层为一大形拱龛,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碑皆素面无饰,两侧刻火焰纹。

  1984年偃师县进行文物普查的时候,这四通造像碑的半截都已被埋在地下。村里的老人说,他们小的时候,能看到的碑只露出地面一尺左右。然而,这些埋在地下的石碑和平等寺的名字一样,都反映了佛教中“众生平等”的基本教义。

  在佛陀的弟子当中,有不少人本来是外道门徒,后来经过佛法的熏陶,转而皈投佛陀座下,成为佛弟子。例如婆私吒、婆罗婆二人便是婆罗门出身的青年,当初他们跟随佛陀出家,引起其他婆罗门的责难,骂詈他们道:“婆罗门是至高无上的种族,是从创造宇宙之神的梵天嘴巴中生出来的,是梵天的继承人,而你们竟然与卑贱阶级的人们在一起,甚至礼拜这种人为师,简直是自贬身价!”

  佛陀听了,对弟子们说:“他们只是为了自己的方便而这样说罢了。他们说婆罗门是由梵天的嘴巴生出来的,那么婆罗门的女性就不由母胎生子吗?不管哪一个阶级的人,都有做善事和做恶事的人,任何阶级的百姓,只要能够谨言慎行,身口意三业清净,舍弃一切执迷,努力开展自己的智慧,自利利人,这样的人便有资格被称为至高无上的人。”

  村民多是岳飞后裔

  如今,平等寺早已在战火中焚毁,平等寺造像碑也已被移入偃师市博物馆保藏,住在寺里碑周围的,也早已不是李延实的后人,但寺里碑仍延续着一段历史传奇。

  现在寺里碑2000多村民中,有一多半都姓岳,距村里的老人说,他们都是岳飞的后裔!

  据村里的族谱记载,岳飞的儿子岳霖,生长子岳琮,岳琮二传至岳遘,迁居山西洪洞县。明朝初年,岳飞十一世孙岳峻,由山西洪洞县迁洛阳东郊寺里碑村,繁衍生息,族人不断增加。岳崇辅(岳飞二十一世孙)生子四,居寺里碑村东,称为东四门。岳居安(岳飞二十世孙)遭明季世乱,举族皆逃,唯居安一人未尝稍离,岳居安生八子,居寺里碑村北,称为北八门。岳居安的堂弟岳呈秀生子四,居寺里碑村南,称为南四门。

  村里的老人说,实际上在明末清初,村里还没有其他姓氏,只有岳姓。李自成打到洛阳时候,就是经寺里碑一路向北,直指北京的。那时寺里碑还相当荒凉,总共没几户人家。而岳氏十六门,传至今已三十余代,占寺里碑村总户数的三分之二,约三百余户,一千余人。

  寺里碑的岳家以自己是岳飞的后人为荣。村里流传着这样的故事:解放前,一个姓秦的大夫下了火车坐黄包车,拉车的正是寺里碑的岳姓车夫,路上两人聊天时,岳姓车夫无意中得知大夫姓秦,马上停下来让对方下车:“我不拉秦桧的后人!”大夫很不满:“你可能是岳飞的后人,但是我未必是秦桧的后人啊!”岳姓车夫斩钉截铁地回应:“我就这,不拉姓秦的!”

  另一个传说是岳飞抗金时,族里有四个姑娘带人跟着岳飞出征,最后战败被俘,但拒不投降,被金人活活烧死,后人为了纪念她们,将村名定为“四女碑”,而“寺里碑”就是“四女碑”的谐音。这种说法虽无从考证,但口口相传的话语间也透露着岳飞后人的自豪和骄傲。

  解放后,寺里碑的岳家人和岳飞一样,尚武和报国之风不减。这里先后出了两名将军:岳烈,又名丙烈,曾任解放军军需部部长、铁道部副部长;岳东周,曾任解放军总后财务部副部长,少将军衔。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洛阳晚报(2008-06-2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