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名人名家 >> 逸闻趣事 >> 浏览洛阳

玄奘法师与玉华寺

2014/12/26 15:48:38 点击数: 【字体:

    想到唐僧,就想到唐朝,在我的概念里,他属于长安城,为藏经而修建的大雁塔是唐僧生活、讲经、译经、藏经,以及死后圆寂的地方。唐僧的原型就是玄奘法师,到了这次出行的目的地玉华宫山门外,我也没能把玉华宫和玄奘法师联系在一起。经过一路寻访,才知玄奘法师与玉华山玉华寺的渊源匪浅,这还要从玄奘法师西行回到长安说起。

    唐僧一生的瑰丽传奇

    玄奘法师当年于洛阳出家,在四川受戒,公元628年的秋天,他从长安出发,开始了西行求法之路。19年的时间,行程5万多里,游历100多个国家,玄奘不畏艰险,凭着执着与坚韧最终返回长安,带回大量经典。游历天下后,唐太宗让他还俗辅政,而大师是个淡薄名利的人,心思都在带回的经书上,这之后就开始了翻译工作。一晃十多年过去了,玄奘法师一直在长安翻译佛经,后来怎么又与玉华山有关了呢?

    一部浩繁600卷的大经《大般若波罗密多经》,唐朝以前的译本大都残缺,玄奘法师一直想重新翻译,但是京师繁杂,你来我往,打扰了法师的清净。这时,玄奘法师想起十年前太宗皇帝召他去避暑的玉华山,那里清静幽僻,鸟语花香,是个可以避开庶务静下心来译经的理想场所。于是,法师就上了一份《重请入山表》,得到高宗同意后,60岁的玄奘法师满怀抱负地带领“玄门四神足”窥基、神意、嘉尚、普光及弘彦、释诠、大乘钦、靖迈、玄则、玄觉、宝光等一批高僧精英,远行200多华里来到玉华山已经废宫为寺的玉华寺。大师们在这里铺开译场,一译就是4年。拼尽生命最后的余力完成心愿,65岁的大师安详地圆寂在玉华山中,从此玉华山以自己的形式铭记着这位创造了大中华精神让国人骄傲的历史人物。

    唐僧的身后之事

    唐代中期的玉华寺,因玄奘大师而享誉海内外,成为闻名世界的著名佛寺之一。近年来,随着玉华宫的宣传和知名度的提高,日本等国法相宗派佛徒纷纷前来玉华寻宗访祖。1999年,玉华宫玄奘纪念馆开馆,来自世界各地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开馆仪式,印度和尼泊尔驻华大使都专程赴会。

    一路走下来,玄奘法师和玉华山的关系缕清了。关于大师生前的辉煌也回忆了很多,当地人告诉我,大师最后的真身并没有葬于此地,难道是移葬在了大雁塔?这究竟又是怎样的来龙去脉?实际上,法师身后的经历同样充满坎坷和迷雾。

    玄奘法师圆寂于玉华山的玉华寺,消息传到京城,唐高宗潸然泪下,言:朕失国宝矣!高宗当时罢朝哀悼,京师及附近州县有百万人之多的送葬者;埋葬后,为法师披麻戴孝守墓的也有三万多人。玄奘法师留有遗言,希望能安葬于山涧僻静,远离皇宫和寺院之所,于是就选择了白鹿原(今西安城东)。后又将玄奘法师迁葬于樊川北少陵原畔,起舍利塔及寺院,名为“大唐护国兴教寺”。公元988年,时任天禧寺住持的可政大师竟在刚被摧毁的南京紫阁寺塔下发现舍利,辨认碑文后,确认为玄奘法师舍利,当场悲伤至昏倒;之后可政大师携带玄奘舍利之顶骨返回天禧寺供奉;明代则由报恩寺供奉;到了清末期,战火纷起,报恩寺塔毁,虽然未影响埋藏在塔下的玄奘舍利,但是从此更是无人知晓舍利的存在。


    1942年冬,侵华日军在南京中华门外挖掘土地,准备修建神社,在地下3.5米处挖出石函一个,石函两侧刻有文字。为了证实挖到的就是唐玄奘顶骨舍利,日本军方从国立中央大学抓走了5个教授,让他们研究。教授们花了3天时间,研究出保存的确是北宋时从户县紫阁寺移到南京的玄奘法师顶骨舍利,但他们对日军守口如瓶,并说要到学校拿仪器才能测绘出结果。尽管日军严密封锁消息,但是各种传言仍然不胫而走,1943年2月3日《国民日报》率先披露了此事。23日日军迫于舆论,承认玄奘大师顶骨出土的事实,由日军高森部队移交给汪伪政府。事实上,移交之前,日军已私下分割下一块顶骨转移回日本保存。移交后的顶骨又分为两块,分别藏于南京玄武湖畔小九华山玄奘塔下和南京鸡鸣寺。据宗性大和尚说,现在共存世9份玄奘顶骨。其中成都1份、南京2份、台湾2份,以及印度1份、日本2份,后西安从南京分得1份。

    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名声显赫,各地都想迎请供奉。经过半个世纪的辗转变迁,一代佛学大师的舍利下落仍是不明,玄奘法师存世的顶骨舍利四处分散,被迫分身,如今是个谜更是个遗憾。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铜川日报(2014-12-25)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