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六月初三清晨,天尚未大亮,大唐宰相武元衡便出门上朝,刚刚走出靖安坊东门,就被躲在暗处的刺客射灭灯笼——这是一次有预谋的刺杀,在极短的时间内,这位来自洛阳的宰相喋血京城街头,成为唐朝第一凶杀案的最大受害者。
一
上篇说到,武元衡在西川执政7年,政绩卓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被召回京城,继续担任宰相。
武元衡回朝之后,让他头疼的还是那个“藩镇问题”。原来,唐朝实行藩镇制度,藩镇节度使是地方上的最高军政长官,拥有“父死子继、自辟僚属、财政自治、掌控军队”等多种权力。各个藩镇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经常爆发战争,直接导致中央政权的弱化和地方政权的坐大。
藩镇制度自古就有,设置的初衷是为抵御外敌。唐玄宗李隆基执政后,开始大规模设置节度使,使其集军权、政权、财权于一身,还可自己任命副手和幕僚。这样一来,节度使很容易培植亲信和自己的势力,最终不服管束对抗中央,“安史之乱”就是一个例子。
奇怪的是,唐王朝在吸取“安史之乱”教训时,又钻进另一个死胡同:为抵御和牵制像安禄山这样的边防节度使叛乱,竟把藩镇制度扩展到内地。于是,在今河南﹑江苏﹑湖北这样的内陆地区,也出现了节度使﹑防御使等大小军镇割据势力。他们逐渐坐大,不服中央管制。
德宗李适执政后试图削藩,但措施失当,反而引起节度使起兵叛乱,弄得他两次逃亡避难。后来朝廷勉强平定了叛乱,但再也无力控制藩镇势力了。德宗无奈,发布《罪己诏》,声明不再约束藩镇。
德宗、顺宗之后的宪宗(李纯)皇帝态度却很强硬,上台第二年便拿藩镇开刀。他采取的办法不是下文件,也不是撤换地方长官,而是直接动武讨伐。
宪宗皇帝为什么这么强硬?原来他身后站着武元衡——“老武”对待“坏藩镇”的方法是直接“动武”,在这方面他是有名的强硬派。
二
早在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宪宗就在李吉甫、武元衡的建议下,派大将高崇文平定了西川节度副使刘辟的叛乱,这对藩镇有极大的震摄作用,节度使人人自危,纷纷要求脱离地方入朝做官。当时的镇海(浙江)节度使李锜,迫于形势于这年九月请求入朝。宪宗明知他不是真心入朝,但还是准了他的请求,并拜其为右仆射。
这时的武元衡刚担任宰相8个多月,皇上已和他谈过话,让他当年10月去担任西川节度使。按说这时他本该在家准备行囊,不必来管李锜入朝不入朝的事情了。但他看出李锜本无归顺朝廷之心,就以国事为重,提醒皇上提防此人,必要时采取强制手段。
果然,李锜又打来报告,说自己已经准备入朝,但突然病倒了,一时还不能进京。宪宗很生气:这个李锜怎么出尔反尔?于是他征求大臣意见,看咋办。大家意见不一致,有同意李锜延期入朝的,也有不同意的。武元衡认为:李锜这是戏弄朝廷,他必须按期入朝!他还说,这不是他入朝不入朝的问题,更是地方听从中央,还是中央听从地方的原则问题。
宪宗赞同武元衡的意见,下诏敦促李锜马上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