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封市东郊乡曹门村一组有一座奇异的庙宇,主殿里并排供奉着孔子、释迦牟尼和老子,俗称“三教堂”。开封三教堂在世界宗教史和中国宗教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它的辉煌历史和“三教合一”的杰出贡献享誉海内外。开封市政府又以三教堂为中心,把附近的街道命名为三教堂街、三教堂南街、三教堂北街,在中国尚无他处有此种情况。
三教堂在开封妇孺皆知、香火旺盛,每到农历初一、十五,狭窄的三教堂南街几乎无立足之处。但是,开封人对三槐堂却知之甚少。为写此文笔者在大街上询问路人知不知道开封三槐堂,多数人说不知道,甚至有人以为三槐堂是一家中药店的名字。笔者不禁哑然失笑。由此看来,品读一下从三槐堂到三教堂的历史很有必要。
三槐堂的起源
三教堂前身是张仪府宅。张仪之舌、苏秦之口,吞吐战国风云。张仪是战国纵横家,魏国人,晚年担当魏国相国,终老在魏都大梁(开封)东郊家宅,葬于东郊宴台河村。
千年之后,张仪旧宅成了王家宅。王是北宋大名府莘县人,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之家。王的祖父王言和父亲王彻都担任后唐的官职,他们一生忠厚勤勉、廉洁奉公。王少年时性情豪迈、才气横溢,他的文章立意高远、文辞优美,被人们争相传诵。
王步入仕途之后,曾任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兵部侍郎等官职,依然保持着真诚正直的本性。当时正处在五代十国的乱世,军阀掌权、战乱纷起,朝代频繁更替,许多将帅背叛君主,拥兵自立。王曾不顾个人安危,力劝后晋元帅杜重威忠于朝廷,不要投降契丹,因此得罪了杜重威。遭到贬谪后,王仍然撰写文章,以忠孝因果警示世人。
符彦卿是宋朝初年的魏州节度使,他的三个女儿先后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被称为中国有史以来最牛(强)的三姐妹。
宋开宝二年(969年),有人密告符彦卿谋叛。宋太祖命令王前去代理大名府,调查符彦卿的情况,看他是否图谋不轨,以赵普相位相许,真实用心在于除掉符彦卿。对此王自是心知肚明。如果符彦卿获罪,株连坐牢的将有1000多人。但王至大名接任后,明察暗访,却查无实据,数月无闻。宋太祖乃驿召面问,王直言禀报,符彦卿无谋叛事实,并以自己全家百口性命担保,甚至上书给皇上:“过去五代十国的君主大多因为猜忌大臣,滥杀无辜,所以在位时间很短,希望陛下引以为戒。”
符彦卿因此免罪,许多无辜的生命得以保全。王在同僚有难时,不落井下石,而能仗义执言、舍己救人,世人都称赞他积下深福厚德,必将荫庇子孙。
王的三个儿子在父亲的严格教导和潜移默化之下都不负父望,德才兼备、学业有成。长子王懿,曾任江西袁州知府,政绩颇佳。三子王旭也是著名的清官,先后在缑氏(今河南偃师县)、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等地为官,都有卓越的政绩,最后积劳成疾,病逝于任上。
王很有才干,且又品行端正,不攀附权贵。他文武忠孝的德行被天下人赞叹,许多人希望他能升任宰相。然而,王因保符彦卿令赵匡胤反感,加上一些心术不正的人忌惮他、排挤他,宋太祖遂把他改派襄州。
王赴襄州任前对自己当不成宰相而不服气。因为有三个儿子,他便在宅院内亲手种植槐树三棵,曰: “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 我们既可以认为这是他的气话,也可以认为这是他的自信或远见,但他以“三槐”比拟“三公”确是无疑的。
后来的事实果不出王所料,其次子王旦在宋真宗时做了宰相,使他的预言变成了现实。从此,王家宅成为宰相王旦家祠,因王之前植三槐于庭,王旦便将祠号命名为三槐堂。王旦辅佐真宗18年,当时政治清明、天下太平,王旦被人们称为“太平良相”。
从此三槐堂不仅成为王一支的堂号,而且成为整个王氏大家族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三槐王氏。王也理所当然地被尊为三槐王氏的始祖。
王旦去世后,墓葬不立碑,没有石人石马。38年后仁宗皇帝以礼为王旦建了墓园,有石人、石马、石羊、石方柱等,在今开封东郊边村之东。1958年为建开封联合收割机厂,王旦墓园内的石人、石马、石羊等无处安置,便被移到铁塔公园为铁塔“站岗放哨”。
在王旦的下一辈中,出了王素、王质、王端三个进士,孙辈、曾孙辈中也是人才辈出。在整个宋朝300余年的历史中,三槐王氏家族几乎代代都有人在朝廷为官,《宋史》上专门立有传记者11人。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王旦的孙子王巩在翻修故居、重建三槐堂时,特意请大文学家苏轼撰写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三槐堂铭》,文中记述了三槐王氏祖先的事迹,以此勉励王氏后人,效仿祖先的美好德行。
三教堂“鸠占”三槐堂
随着北宋王朝的覆灭,三槐堂也毁于兵火,三槐王氏家族举家南迁。王种植的三棵大槐树却顽强地存活了900多年。到清同治五年(1866年),三槐堂旧址上的三棵古槐已然成为参天大树。于是,有人以三棵古槐暗指儒、释、道三大教派,在三槐堂遗址上重新建成“三教合一”、规模宏大、金碧辉煌的庙堂,将“三槐堂”改名为“三教堂”。是时,“三教堂”占地180余亩,三进院落,主堂里供奉“三教”始祖孔子、释迦牟尼和老子的塑像,不分主次共同享受“三教”信徒的香火。“三教合一”在我国历史上尚属首创,三教堂顿时教徒云集、香火旺盛,成为开封最热闹的一大文化胜景。从此,三教堂便“鸠占鹊巢” 了。
朝廷认为“三教合一” 顾大局、识大体,不偏不倚,臣民若能如此,国家的事情就好办了,对治理国家大有裨益。由于朝廷的倡导,外地也陆续修建了几座三教堂。民国年间三教堂部分殿宇被毁坏。抗战后仅存3间大殿,孔子、释迦牟尼、老子的塑像破旧,堂前路断人稀、香火寥寥。日军攻占开封后,一队日本兵冲进三教堂砸碎塑像,村民们与日本兵搏斗,十几人遭枪杀,三教堂被火焚。新中国成立后,三教堂破旧不堪。成立人民公社后,仅存的三间破屋被当做曹门生产大队牲口棚。“文革” 期间,公安局将三教堂列为封建迷信场所,要予以拆除,曹门村第一生产队队长胡松林据理力争,说“三教” 不是迷信, 是传统文化的经典,使三教堂得以保留。仅存的3间大殿占地不足一亩,被民宅团团包围。
1985年,曹门村一组村民许宝玉、魏秀兰、王建华等人集资重修开封三教堂,重修后的三教堂看上去与一般民居没什么两样。殿内所祀孔子、释迦牟尼、老子塑像,坐北朝南一字排开:释迦牟尼正襟危坐,端坐中央,目视前方;西边的老子、东边的孔子,身体、头颅乃至目光都向释迦牟尼看去。
1989年东郊乡政府立了一通三教堂碑,最初立在西窗前,因为挡住了光线,被挪到了西南角的屋檐下。立碑的地方垒了个鸡窝状的焚烧香火的炉灶。如果不是这通三教堂碑,谁还会相信这里竟是三槐堂旧址?
开封三教堂内现存“重修三教堂碑记”石碑一块,虽然碑面上的文字被磨平不少,字迹漫漶不清,但仍极为珍贵。这就是历史。三教堂带着冗长的回音把三槐堂给融化掉了。
三槐堂何时返“鹊巢”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三槐堂王氏后裔、美国电脑大王王安先生要来开封寻找三槐堂祖庭。为此,开封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和当时的开封市郊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积极收集相关史料,寻找三槐堂遗迹、遗物。因三棵古槐已不知去向,三槐堂王氏后裔王宴春先生便在开封三教堂门前补植槐树三棵。本应自东向西的三棵槐树因土地限制,只得临墙而立,自南而北一字排开,间距两三米,直指三教堂正门,最北的那棵离正门仅有两米。虽然王安先生因故未能来开封,但受王宴春先生植槐的影响,曹门村一组的村民兴起了种植槐树的热潮,家家以有槐树为荣。
王、王旦将人生体验的精华浓缩成三槐文化,其核心是忠诚、仁义、宽容、善良。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文化的瑰宝,已成为根植于人们心中的一种力量。
传承千年的“三槐文化” 和传承数百年的“三教合一” 哲学思想理论是中国人的创举。它不仅是三槐王氏的荣耀,也是中国的一种文化象征,折射出开封古老文明的脉络。
开封三槐堂已成为4000万三槐堂王氏后裔崇拜之地、神圣之地。今年11月26日召开了中国首届三槐文化研讨会暨王氏宗亲联谊会,来自河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湖北、山东等省的三槐堂王氏后裔在三槐堂遗址三教堂举行了首届祭祖大典。王氏宗亲一致同意于每年王旦祭日(农历九月初十)举行祭祖大典。
三槐文化是大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封已成功举办了菊花文化节、禹王大庙会、清明文化节等节会,笔者认为应该再增加一个“三槐文化节”。这无疑是一个既具有大宋特色,又有文化内涵的节日。“三槐文化节”具有重要的王氏人脉资源,每年可由王氏后裔和曹门村一组共同举办,为加强三槐王氏后裔的宗亲联谊交往、增强三槐王氏家族的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作出贡献,同时为信仰“三教合一” 的人士提供朝拜圣地。
王旦宽厚仁慈、做事果断、刚直不阿、清正廉明,是北宋初期难得的一位好宰相。不少游客参观包公祠、开封府后想看看包拯恩师王旦旧宅,但三槐堂遗址上仅存的三间破旧低矮的房子与王旦的大名极不相称,让游客非常失望。目前,开封东区缺乏旅游景点,如能复建开封三槐堂,可填补这一空白,满足一大批游客的旅游需求,成为开封的又一旅游亮点。
三槐堂前那三棵苍劲挺拔的老槐树,根深叶茂、充满活力,已成为根植于人们心中的一种力量。透过它的枝干,传递出了正直、坚强、忠厚、智慧;透过它的叶脉,撒播出了忠诚、仁义、宽容、善良。三槐文化是人生体验的精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大宋文化的瑰宝,是人类文明的源头。它激励人们秉承祖志,与时俱进,矢志不移,战胜困难。作者: 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