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已知的唐宋窑址中,为外人首次发现的先例,恐怕是以河南焦作市的当阳峪窑为绝无仅有。”著名古陶瓷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叶 民先生2001年在《考察河南窑址纪略 磁州窑型出类拔萃的榜样——当阳峪窑》中如此“开门见山”。
最初发现当阳峪窑的,是英国人司瓦洛先生,时在1933年。
司瓦洛长期居住在当时的河南省省会开封,从事古陶瓷收藏,是一位陶瓷收藏大家。1933年,他获聘焦作“中福公司”时发现了当阳峪窑。
这里先说一下“中福公司”。
焦作是一座煤城,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焦作市的骨干企业,前身是焦作矿务局,焦作矿务局前身是中福公司联合办事处,中福公司联合办事处前身是福中公司,福中公司前身是英国的“福公司”。
“福公司”是在英国注册的一家公司,注册资本2万英镑,政治背景极深,意大利首相罗迭尼有100英镑股份,英国王后快婿劳尔呐与其他显贵大员亦有股份,伦敦劳脱确特洋行是其后盾。
1898年6月21日,中英在北京签订协议,福公司进入焦作,开采“怀庆左右、黄河以北诸山各矿”,得利以35%报效朝廷,60年后产业悉数归华。此外,为了“洋务”,还对福公司修建铁路、兴办学堂提出具体条款。所以,此后几年,全长300多华里的道清铁路出现了,中国第一所高等路矿学堂——焦作路矿学堂出现了。它是清政府、李鸿章推行的“洋务运动”深入中原内陆的产物。
福公司“井巷工程完备”、“煤炭成本低廉”,售价只有土窑的五分之三。在此以前,数以千计的土窑星罗棋布,焦作生产煤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
福公司严重影响了当地窑主乃至穷苦百姓的生存空间。为与福公司抗衡,1914年8月8日,当地小土窑联合起来组建起“中原公司”。为避免中原公司和福公司长期争斗,两败俱伤,加之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中华民国外交部提出组建“福中公司”。1915年6月1日,“福中公司”在焦作成立,它是河南最早的大型中外合资企业,也是一战爆发后,民族矛盾趋于缓和的产物。
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中共中央发表《为反抗帝国主义野蛮的大屠杀告全国人民书》,罗章龙、何叔衡等到焦作指导工运,焦作煤矿工人大罢工拉开序幕,直到1933年都未能恢复正常生产。
1933年6月,在国民政府的强烈干预下,中原公司、福公司依照中国法律,在焦作成立“中福公司”——中福两公司联合办事处,双方第二次合作经营。第一次福公司名称在前,第二次中原公司在前;中原公司称第一矿厂;福公司称第二矿厂。
就在这一背景下,司瓦洛获聘“中福公司”;本在开封从事古陶瓷收藏的司瓦洛,在焦作发现了当阳峪窑。
煤与瓷土是共生资源,烧造瓷器亦离不开煤炭资源——焦作煤炭“质坚色美,无烟无臭”,岂能不产上好之瓷!
从当阳峪瓷窑,到福公司、福中公司、中福公司、焦作煤业集团,只是一种产业转身……
发现“瓷谷”
司瓦洛在焦作如鱼得水,他经常从当阳峪百姓那儿收购古瓷。
古瓷一旦进入市场,盗掘难免疯狂。不但就地卖给司瓦洛,而且卖到了北京、上海、开封等。
1934年,司瓦洛邀请瑞典工程师、关心中国考古学与古陶瓷的卡尔贝尔先生考察当阳峪窑,并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刊发了《关于焦作陶瓷器的记录》。而今,游走在当阳峪瓷窑遗址,1934年的“景象”自然不再;记者回不到1934年,只好在此粗略整理《关于焦作陶瓷器的记录》,一窥那时当阳峪的风貌——
太行山坐落在焦作镇的北边,离焦作镇有一里多地。这个山里有很多复杂的山谷,当阳峪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又宽又深的山谷。现在这个山谷变成了大片农田,过去从村口到山谷深处大约一里地都是瓷窑。谷的两侧都是黄土断崖,高度由数尺到20尺都有,断面埋着不少窑口。这个山谷有多少窑我不太清楚,但至少有400个。
窑是在黄土断面上挖成的,就像蜂巢一样。尽管很多窑已经埋在黄土之下,但那露出的烟囱与黄土断面上那一个个匣钵与窑壁,讲述着这里曾经的辉煌。窑址中散落的匣钵碎片很多,道路上的台阶与农家的土墙,都是用这些东西建成的。
这个沟谷被两侧的小山丘夹峙着,丘上是当阳峪村。村中散落着无数瓷片,我发现有像纸一样薄的瓷片,非常漂亮;还有上了各种各样釉色、很漂亮的瓷片,散落得到处都是。我对其种类的多样性,感到吃惊。
往山谷里走,古窑址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绞胎瓷的美丽瓷片。是用白色的瓷土与红色的瓷土绞为一体做成的。这种瓷器可能是一位特别有名的陶工的作品。绞胎瓷不管在村落里还是古窑址,都能发现。司瓦洛收集了非常多的瓷片,看了瓷片大概知道器物的种类与形状。
在一个地方,我发现十分少见的并有定窑风格的瓷片,纯白的瓷胎上涂上褐色釉烧成的瓷片(紫定类瓷片),非常漂亮,做工也非常好。第一次看到时,还怀疑是后世的作品。由于在窑址确实发现了钧窑风格的瓷片,所以应该就是宋代的瓷器。瓷片光泽特别强,瓷胎像纸一样薄。司瓦洛收集的也不乏这类瓷片。但是很少见到完整的瓷器。
以上两种(绞胎瓷、紫定)是当阳峪窑烧出的非常优秀的瓷器。
但是,当时当阳峪窑要满足很大范围的需要,所以也烧了很多北方中国其他类型的瓷器(“磁州窑系”类型的瓷器)。司瓦洛也收藏了很多,黑色的花纹瓷器多为壶和瓮,白色刻花的多为枕。铁绘花纹(铁锈花)大致上都是鸟、虫、竹、唐草(中国传统图案,多取忍冬、荷花、兰花、牡丹等花草,艺术处理后,呈“S”形波状曲线排列,构成连续图案,造型多曲卷圆润,通称卷草纹,因盛行于唐代,故又名唐草纹)等种类。在白底上用黑色或褐色画出了北宋独特的自由奔放风格。
刻花手法做的瓷器,一般都带有红色或暗红色,有时还会有蛋壳色的瓷片。图案多是像唐草一样的有象征意义的各种曲线,非常自由豁达。
在当阳峪,还有钧窑,窑址里发现很多钵的碎片。瓷胎为灰色坚硬的半瓷质,瓷胎上涂有美丽钧窑风格的釉。同时发现很多小的色板,有一些做得非常好。有的色板标有一、二、四、六等号码,好像是为了区别釉的颜色。
一说起编号的钧窑,谁都会联想起钧瓷中特别优秀的水盘与花盆之类的瓷器。只要是优秀的钧瓷,其底部肯定会刻有数字。这些数字是根据釉色不同而不同,还是器型大小不同而不同,现在看来都说不通。汝窑、官窑、龙泉窑等相对釉色变化很少的瓷器上,没有刻数字。只有釉色变化特别多的钧瓷刻有数字,就很值得我们注意。
另外,当阳峪窑还烧制两种瓷器。一种是像人、动物、塔、小壶、水注之类的玩具,另一种是宋三彩。
按照卡尔贝尔先生的这一报告,他到了一个他自称“瓷谷(Potter's Valley)”的地方——当阳峪窑场集中在一个山谷里。
卡尔贝尔先生在报告中将新发现的这座瓷窑称为“theChiao Tso Potteries ”,“ChiaoTso”曾迷惑了日本著名古陶瓷专家小山富士夫先生:我从来没有查到过这个名字用汉字应该怎么写,手边的地图里也没有找到与之对应的地名;也好像不是修武县的古名,问别人也没人知道;最近从查过详细地图的藤田国雄先生那儿才知道,原来它是“焦作镇”。
“ChiaoTso”困扰了小山富士夫先生,“Potter's Valley”也困惑着记者。
记者就此询问当阳峪村村民、现在圆融寺上班的焦太庆先生,他也闹不明白。
焦先生骑着电动车,记者坐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