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给人的印象有两种:一是武侠电影、小说里“借力用力”的盖世武功,另一种是公园里老人们用来活动筋骨、打发闲暇的健身操。
作为一种拳法,太极拳究竟能不能用来格斗?格斗起来,和咏春、截拳道这类拳法又有何区别?要练多久,才能“盖世”?
陈正雷是陈氏太极拳第11代嫡宗传人。八岁随伯父陈照丕练习家传太极拳术、刀、枪、剑、棍等器械及推手,聆听太极理论。1972年伯父去世后,随其堂叔父陈照奎习武,20岁开始教拳,练拳、悟拳、授拳、写拳已近60年。
2013年8月21日,南方周末记者与陈正雷探讨了“作为武术的陈氏太极拳”。
气功大师教你“打通小周天”,那是虚拟的
南方周末:陈氏太极拳能不能技击?有人挑战过你吗?
陈正雷:有,我收的第一个学生党振喜,就是先跟我过了招才拜的师。那是1972年,我23岁。为了参加河南省的武术运动会,在县里集训后,他跟到我家,连着摔了七八次。
那年7月,我们参加新乡地区的武术检阅,有人觉得自己功夫不错,但没被挑上去参加比赛,不服气,叫阵我师父,也就是陈照丕先生。他那时已80岁,为了给我们这些后生一点信心,亲自应战,接连把一个挑战的胖大汉子摔了两次。
后来让我上,那是我头次跟别的拳交手,心里没底,有点紧张,让他多走了一招,第二招才把他摔出去。
南方周末:日本人也跟你试过手?
陈正雷:1992年,日本武道研究会邀请我去,我在大阪讲了40分钟的课。有个在美国学了六年李小龙截拳道的日本朋友,开了个武馆,是馆长。他不信看上去软绵绵的太极拳能打人,要跟我试。我不能推辞,就站那,让他打。他个高,1米8左右,一拳冲过来,我身子往下矮,借着他的力,猛一下将他从头上扔过去了。
他通过翻译说,刚才头一蒙就出去了,能不能再试一次?第二次他不使那样的猛力,我就换了方法,先顺着他的来势带,同时换身形,再靠,又把他靠栽在第一次摔的那个位置。
南方周末:1980年代气功很流行,但后来证实多是忽悠。最近的例子是“气功大师”王林。你了解一些气功师吗?内家拳的“内练一口气”跟这有什么区别?
陈正雷:有的气功师说三天让你打通小周天,一周让你打通大周天,那是虚拟式的,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你的意念和思维,让你感觉自己通了。
太极拳的练习方法不会让你急于求成,去追求那些虚拟缥渺的东西,它是根据你自己的身体状况,教你一套科学的运动方式,让你自然产生这种感觉。
已有 0 条跟帖 |
用户名: 注册 字数: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