绻遍珨㈤氭枃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安阳 >> 走进安阳 >> 印象安阳 >> 浏览安阳
001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02

豫地密码·千年古县系列之汤阴 【汤阴】关于岳飞的不朽传奇

2014/10/22 11:37:05 点击数: 【字体:

豫地密码·千年古县系列之汤阴 【汤阴】关于岳飞的不朽传奇

汤阴独特的民间习俗“跑帷子”

  汤阴县民政局供图

  策划文体新闻中心执行记者朱金中

  引子

  河南省新闻名专栏

  汤阴比较明确的置县记载,是在公元前205年,刘邦即位的第二年,正式设荡阴县,隶属于河内郡。

  三国时期,荡阴归魏国管辖,这期间,汤阴一带几易其名,先后被称为荡阴、荡源、魏德等。

  西晋时期,汤阴一带爆发了著名的“荡阴之战”:公元304年,东海王司马越挟惠帝与成都王司马颖战于荡阴,侍中嵇绍(著名文学家)为了保护惠帝,身中数箭。惠帝逃生,满身都是鲜血,左右劝他脱下衣服洗洗,惠帝感触说:“嵇侍中血,勿洗也。”后人为了纪念嵇绍,把他遇难的地方称为殒村,后来觉得殒字不吉利,就改为云村(今汤阴县的东、西云村)。

  此后,汤阴地处豫北四战之地,饱受烽火侵袭,历史上几设几废。到了隋代,再次置县,改称荡源。

  唐代武德四年(即公元621年),又复置汤源县,属卫州。贞观元年(即公元627年),这个地方正式改名汤阴。

  此后一千多年,尽管汤阴的行政区域有过变化,但汤阴这个地名再无变化,一直沿用至今。

  到了宋代,汤阴这个并不起眼的豫北小城诞生了一位英雄,这位悲剧英雄受到后世所尊崇,推到了几乎和武圣人关羽并驾齐驱的地位。

  他,就是岳飞。

  精忠岳飞后世敬仰

  说汤阴,绕不开的就是岳飞。

  很多人熟知岳飞,就是从评书《岳飞传》开始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电视还没有普及,我每天中午放学,飞奔回家,打开收音机,听的就是评书。刘兰芳先生的《岳飞传》听得人如痴如醉,欲罢不能,甚至好多细节至今仍倒背如流。比如《岳飞传》中名字最长的兵器是什么?不知道吧?是秦桧的外甥王大鹏使用的“锯齿飞镰合扇板门刀”—有九个字;排在第二位的是岳霖的老婆云霞公主,她用的是“九耳八环独龙宝铲”。那个年头,评书艺术可是整整影响了一代年轻人。

  到了汤阴,不能不看岳飞庙。汤阴岳飞庙在县城岳庙街,现在已经被辟为景区。岳飞庙的始建时间已无法考证,现在庙址根据庙内碑文的记录,是明代重建的,后世多次增建、修葺。“和杭州等地的岳飞庙相比,我们这儿的岳飞庙不算大,占地只有6400平方米,六进院落,房屋建筑100余间。”陪同记者采访的汤阴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健说,目前岳飞庙的扩建工程已经提上日程。

  岳飞庙临街大门是精忠坊,坐东面西,是一座建造精美的木结构牌楼。精忠坊正中央刻着明孝宗朱祐樘的赐额“宋岳忠武王庙”,两侧八字墙上用青石碣分别阳刻“忠”、“孝”两个大字。

  过了精忠坊,拐弯就是山门,坐北朝南,三开间式建筑,两侧扇形壁镶嵌有滚龙戏水浮雕,门前一对石狮分踞左右。山门檐下一排巨匾,上书“精忠报国”、“浩然正气”、“庙食千秋”。明柱上嵌有当代文学家魏巍撰书的楹联:“存巍然正气;壮故乡山河。”

  当然,山门对面少不了秦桧等人的跪像。

  由于去的时候岳飞庙正在修葺,很多殿院无法进入,不过汤阴的岳飞庙尽管面积不大,但布局紧凑,里面古柏苍劲,非常幽静。汤阴岳飞庙遗存最多的就是石碑,东西小院中有碑刻近300通,是中原地区一个较大的书法、文学艺术宝库。

  穿过仪门,由御碑亭北望,即为雄伟庄严的大殿。大殿高10米,气势恢宏。殿内正中是岳飞的彩色座像,气宇轩昂,栩栩如生,座像上方为贴金巨匾“还我河山”。

  提及岳飞,后人对其赞颂颇多。这位诞生于汤阴的英雄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将领,“尽忠报国”是他的抱负,“还我河山”是他的志向,“乃武乃文”是他的品质,“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是他的节操,“直捣黄龙”是他的决心。他锻造的岳家军名扬天下,当时人们对岳家军的评价和赞誉:“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就连敌人也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叹。

  岳飞不仅勇冠三军,而且文化修养很高,他的《满江红》世人皆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令人热血沸腾,“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时不我待,催人奋进,“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鼓舞斗志,文学价值与地位同样不可小觑。

  岳飞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岳母刺字的故事千古流传,岳飞的一生,也是围绕着“尽忠报国”来做的。在岳飞庙大门两侧墙上刻的“忠”、“孝”二字,可谓岳飞一生的写照。

  所谓岳飞文化或者岳飞精神,说到底或许就是“忠”与“孝”的体现。大爱至孝,德为人之本,孝为德之先,岳飞最为突出的是大爱至孝的美德;岳飞以“尽忠报国”为志,胸怀远大,立志报国,这就是对国家的忠诚。后人对于岳飞的敬仰,就是出于对他这种“忠”与“孝”的推崇。

  汤阴是岳飞故里,对于这位英雄,汤阴人倍感骄傲和自豪。“到外地,一说是汤阴的,对方都说,岳飞老(微博)家。”汤阴县史志办主任李建军说,汤阴人自古就尊崇岳飞,推崇岳飞的忠孝,“每年二月十五,是岳飞的诞辰,汤阴人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来纪念这位英雄”。

  岳飞在汤阴的民间习俗还不仅仅这些,岳飞的女儿银瓶小姐,汤阴人对她有个尊称“岳姑姑”。“民间总是把岳飞尊称为岳爷爷,那他的女儿自然就称姑姑了。”李建军主任笑着说,“岳姑姑”在汤阴民间有着无与伦比的“女神”地位,人们对她崇敬有加。

  岳飞是汤阴人心目中的英雄,这种对于英雄的尊崇已经融入了他们的血液和基因,岳飞的英雄故事和传奇,留给汤阴人的是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

  民间习俗至今流传

  汤阴这座位于华北平原的县城,没有秀丽的群山,没有壮美的江水,它只是一座典型的从农耕文明时代走来的城市。这里的人们延续着古老的习俗,平静地生活在这片土地。

  汤阴是周易诞生地,几千年传下来很多与周易相关的数字习俗,比如农历五月“行麦礼”、六月“送羊”的习俗等。汤阴人有闹社火的习俗,汤阴一带的社火历来讲究“四闹”:一闹智,二闹技,三闹文,四闹威。

  不过,汤阴比较独特的民间习俗叫“跑帷子”。“跑帷子”又称“帷子舞”,据说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盛于宋元明清,是一种由古代战争衍生出的民间广场艺术。帷子共有24杆,象征着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每根帷头上的十二幅画面,象征着天干地支十二属相;帷头上的144个绣球,象征着宇宙漫天星辰。另有两面分别绣有太极图和日月祥云的彩旗,称为“彩子”,象征着天地间阴阳交替、化生万物的气象。持“彩子”的男青年称为“彩头”。此外,还配有十八面威风锣鼓、马号、三眼炮等。表演时,当锣鼓响起,马号吹动,二十四杆彩帷分为两队,在两位彩头的引领下,踏着锣鼓的节奏,相互回环穿行,奔走如飞,远望如万马奔腾,近观似雄兵列阵。

  遗憾的是,由于时代变迁,“跑帷子”这种习俗即使在今天的汤阴农村,也很少见到了。

  确实,时代在不断地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作为一座农业县城,今天的汤阴在农业产业化上做足了功夫。

  汤阴土壤肥沃,由西向东依次为褐土,潮土,风砂土,绝大多数土壤土层深厚,适种作物广泛。汤阴属于《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布局》中的优势产区,素有“豫北粮仓”之称,属豫北平原优质强筋小麦最佳生态区,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食品工业强县、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

  杨健告诉记者,绿色、无公害小杂粮是汤阴的特产,食品和医药是当地新兴的两大支柱性产业。2003年,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向汤阴县瓦岗乡及大江窑村颁发了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牌匾,汤阴诞生了我省第一个绿色小杂粮生产基地,其产品远销郑州、武汉、深圳等地,被称为豫北的“特色小粮仓”。

  汤阴,这座从农耕文明走来的千年古城,正在继续着他们的前进步伐,改变的是这座城市人们的生活,不变的是这里人们对美好的追求。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大河报(2014-10-2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缂冩垹鐝#鏍€�閸忓厖绨幋鎴滄粦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鐎广垺鍩涢張宥呭閺堝秴濮熼弶鈩冾儥娴滅儤澧犻幏娑滀粧娴兼艾鎲冲▔銊ュ斀缁旀瑥鍞撮崗顒€鎲�閸忓秷鐭楁竟鐗堟閹板繗顫嗛崣宥夘洯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閸︽澘娼冮敍锟� 濞屽啿宕¢惇渚€鍎滃鐐茬闁叉垶鎸夌捄锟�305閸欙拷 闁喚绱敍锟�450008
閻絻鐦介敍锟�0371-86663763 娴肩姷婀¢敍锟�0371-86663763 閻㈤潧鐡欓柇顔绘閿涙xhenan163@163.com
鐠炵嵒CP婢讹拷11032303閸欙拷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