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安阳 >> 走进安阳 >> 印象安阳 >> 浏览安阳

安阳城区地名的时代印记(上)

2014/6/16 17:13:41 点击数: 【字体:

安阳城区地名的时代印记(上)

   上图为清代彰德府城图。(资料图片)
 

    □ 安  民

    在历史的长河中,安阳曾是都、邑、州、郡,也曾是县、卫、城或府,其所治辖的里、坊、乡、镇、驿、村、屯及道、路、街、巷等地名蕴含丰厚的资源,保存着古代城市的许多历史文化信息。

    殷商时期,这里先称北蒙,后称相。中商时期“河亶甲居相”之处在今内黄和洹北商城一带。盘庚迁殷之后,洹水安阳成为商代晚期的都城。安阳一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魏安阳邑,秦晋时设置安阳县。到隋朝前夕,古邺城遭焚毁后,相州、魏郡、邺县三级政权南迁至安阳。唐宋时期的安阳称相州,还因铜雀三台有“相台”的别称。彰德一名则源自古代兵防,从唐大历年间置昭义军于安阳,到金元时期把安阳称彰德府、彰德路,再到明清时期把安阳称为彰德府。

    安阳有许多古老的地名。历史文献中就有宋元时期关于里坊的记载,如城内有丰安坊、昼锦坊、福会坊、弦歌坊、古寺坊等。明代彰德府城中,鱼市口、香巷、冠带巷、西府等街巷名称已经出现。安阳老城改筑于明洪武初年,是一座典型的明清风格的古城,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筑城特色。护城河环绕着高大的城墙,四座城门分别叫拱辰门、镇远门、永和门和大定门。城内城隍府署、县衙府库、文庙武庙、文峰高阁掩映于晨钟暮鼓的九府巷陌之中。

    清代康乾时期的《安阳县志》,曾记述了城内十八巷的名称和它们与县署的相对位置。老城内“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十八罗汉街”的说法,源自于民国年间,在民间口口相传。“七十二胡同”是泛指九府十八巷以外的街巷,“十八罗汉街”指南北大街两旁一一对应的九个街口。由于年代久远,街巷名称也发生了变化,有些已经随着城市改造消失了,比如小桥上、观口街、小回隆、学后街、鹅脖巷、香巷街、菜市街、县东街、县夹道、县胡同、县西街等。老城里的街巷多以方位、序数、姓氏、建筑、形状、市坊和民间传说等几个要素命名,而最重要的是以当时官府的方位命名街道。明清时的安阳官府,分为府署和县署两个等级,相当于后来的市县同城。城里的影壁后街、县东街、县西街、县前街、县胡同、县夹道等街巷,都是以府署和县署的相对位置命名的。府口,指的是旧彰德府署旁东大街与南大街交会的路口。老府口,则指旧县署以南县前街与马号街的交会路口,于是安阳城内的九府之中,便有了一条名叫老府的街巷,民间俗称为老府口儿。城内以兵防得名的街道名称有后卫、西营、新营、东南营、西南营等。以粮仓府库得名的街巷有仓门口、仓巷街、后仓街、大仓口、小仓口以及用磨盘铺地的磨盘街。与老城街巷名称有关的名人轶事、掌故传说更是俯拾即是,仁义巷、洛阳府、三义巷、唐子巷的传说人们早已耳熟能详。此外,还有韩琦与昼锦堂、崔铣与小颜巷、一代名医姚本仁与姚家胡同以及铁狮口、娘娘府、御路街等很多故事。

    安阳城以外的区域旧称四关,北关、南关还有着上关、下关的称谓,其间分布着许多村落。古代在城郊建有社稷坛、山川坛等许多祭坛和祠庙。南万金渠流经原为宋代相州外城的南关一带,昔日,南关来鹤楼畔有三桥九庙古戏楼,相当繁华。城东北洹河北岸的几个垒子村,村名源于唐代九节度使陈兵安阳河北岸,围安庆绪于相州城时所筑营垒的历史遗迹。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安阳日报(2012-05-0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