煬讳锟梿ㄦ嶃佸瀮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走进郑州 >> 印象郑州 >> 浏览郑州

祖孙三人封国公 土墙张氏受尊崇 ——中牟县三官庙乡土墙村张氏家族的传奇故事

2018/6/22 16:14:51 点击数: 【字体:

祖孙三人封国公 土墙张氏受尊崇 ——中牟县三官庙乡土墙村张氏家族的传奇故事
祖孙三人封国公 土墙张氏受尊崇 ——中牟县三官庙乡土墙村张氏家族的传奇故事

    土墙村位于中牟县城南30公里处,三官庙东南6公里,省道120南侧,2700多口人,总面积6000亩,耕地面积3000多亩。该村在中牟县名气颇大,主要是因为元代张氏一门祖孙三人,同一朝代前后为官,同爵封国公之荣的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据不完全统计,自元朝,经明、清、民国至今700年间,涌现出兵部尚书、礼部尚书、户部尚书、进士及诗人作家多人。从土墙村播出30多个分支(村),繁衍人口数万,堪称中牟张姓第一大家。

    中牟时报 马沂峰

    通讯员 张振礼

    张彦亭 文/图

    土墙张氏多 寺庙传香火

    5月25日上午,在张云旺、娄继周、蔡纪中等人的陪同下,记者从县城出发,驾车驶向三官庙乡土墙村。

    据明代正德十年志和张民表天启六年志记载,元代张姓建村,名土墙村。民国初期筑寨,称土墙寨。其寨为椭圆形,东西110丈,南北125丈,主街十字交叉,又分北街、南街。自1980年后,村内人口快速增长,先后迁出寨外四周1000余人。

    村庄西南约500米处,据传宋朝时建一座庞大寺院,约50亩,名曰千佛寺,1952年被拆毁。2005年,本村张木献倡议筹建了前后大殿,农历九月初九传统古会,延续至今。村内主街西头建有财神庙,相传为明朝修建。南街寨外古火神庙,主街寨东200米处建有古土地庙。

    元朝无字碑 坟茔留传奇

    张氏家族墓在土墙村北200米处,建于元朝,原宗谱记载面积540亩,坐北向南,地势后高前低,三面环绕土岗,形似簸箕,中间南北走向,两条土埂自然形成东、中、西三个茔区。现墓地东西长330米,南北宽 413米,面积185亩。

    行至坟茔前,但见茔门高大宏伟,深色碧瓦,门楼上书“大元故兵部尚书上轻车都尉封清河郡侯谥简肃公茔”22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令人肃然起敬。茔内松柏参天蔽日,花草藤蔓茂盛,碑石林立。

    墓冢数量繁多,元代中书平章政事、封蔡国公张珪为其祖父、父立碑。碑一残高1.53米,宽0.63米,中大夫奎章阁学士院承制,学士兼经筵尚师简书碑文:“大元赠亚中大夫河南府路总管轻车都尉追封清河郡侯张公之墓”,款署“元统三年秋九月初一日中顺大夫崇禧总管孝孙珪立”;碑二残高1.63米,宽0.64米,中大夫奎章阁学士院承制,学士兼经筵尚师简书碑文:“大元赠嘉议大夫礼部尚书上轻车都尉追封清河郡侯张公之墓”,款署“元统三年秋九月初一日中顺大夫崇禧总管孝孙珪立”。张珪1341年卒,由子鹏翼将其葬入祖茔并立碑,翰林待制吴炳书碑文:“大元故太中大夫岳州路总管赠嘉议大夫兵部尚书上轻车都尉追封清河郡侯谥简肃张公神道”,款署“至正六年十二月男将仕利用监架阁库管勾鹏翼建”。

    明代石碑一通,下部对称有两圆形穿孔,碑宽2.3米,高0.36米,碑文:“元兵部尚书上轻车都尉清河郡清河郡侯谥简肃张公茔”,右侧款署“大明嘉靖三十年十月吉日文林郎周府审理副六世孙祭祖重修”,左侧款署“正治上乡南京兵部尚书八世孙孟男于万历二十七年八月吉日重修九世孙民表”。清代石碑一通,碑高1.44米,宽0.5米。碑文:“故孝廉林宗张公配和氏合葬墓”,清圭田碑志,残高2.02米,宽0.76米,部分缺少,字迹清晰。墓前石像已毁,现存元代石旗杆1根和明、清代石香炉3鼎。

    据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牟县知名文化学者娄继周老师介绍,关于张氏宗族一世祖、二世祖、三世组的身份及祖籍一直存有异议,中牟土墙张氏续谱理事会历经5年时间,据史查典,以《元史》、《明史》、《定兴县志》、《中牟县志》、张氏祖茔现存墓碑及出土文物为佐证,多次实地考察,探讨论证,编纂《土墙张氏春秋》一书。

    中牟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党支部书记蔡纪中介绍说,张氏家族墓的发现,为研究张柔、张弘范、张珪、张孟男、张民表等历史名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元朝建筑的石羊、石狮、石旗杆、文武翁仲、三座茔门等,分别于1958年、1967年两次遭劫被毁,树木被伐,碑石及文物惨遭破坏,石器雕塑也被盗一空,一片荒凉。二十三世孙张富钦发起并主持张氏众族捐资200多万元,于2010年春至2014年秋,重新修建祖茔,不仅恢复了原貌,还新建凉亭两座,茔门两座,望柱两根,树世族碑,铺水泥路,大量植树。

    坟内张珪墓前遗留一通大型无字碑,长3米,宽1.07米,经郑州市文物局专家鉴定为元朝遗物,全国罕见。据推测,立无字碑原因有二:其一,张柔、张弘范、张珪祖孙三代身为汉人,为蒙古人领兵打仗灭了金,又灭了汉人政权南宋,并做了元朝大官,唯恐遭后人唾骂;其二,张珪死后,元朝皇权争斗,爆发了“天历之变”,殃及张珪世家惨遭杀戮,逃生者隐名异乡,不敢在碑上留下把柄。

    祖孙三尚书 后人多英才

    张氏一世张柔(1190年~1268年),字德刚,河北定兴河内人。元代名将,自幼善骑射,以豪侠著称,身经大小百余战,战功卓著。率兵首先攻陷金都汴梁(开封),灭金,官至河北东西路都元帅,营建保州。后加荣禄大夫,行工部事,负责大规模建北京城,封蔡国公。二世张弘范(1238年~1281年),字仲畴,张柔第九子。善马槊,颇能为歌诗,可谓文武双全。历任镇国上将军,蒙汉军统帅,亲领兵灭了南宋,实现了全中国的大统一,建立了元朝,元世祖赠予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三世张珪(1264年~1341年),字均玉,任河南平章期间,迁居中牟县城南街,卒于中牟。历任镇国上将军,元朝建立后任兵部尚书,又由武阶登文阶,任中收平章政事和大司徒,成为辅佐重臣,封蔡国公。

    十一世张孟男(1534年~1607年),字元嗣,明朝著名清廉之官和才子。31岁时考中进士,历任太常寺卿、大理寺卿、南京工部尚书、南京户部尚书等职。幼年聪敏,有胆识。为人正直,不畏权势,勤于政事,政绩卓著。去世之后,被朝廷追封为太子太保。《咏户部尚书张孟男》云:“幼孤从叔父,发奋读圣经。三十及进士,入仕步步升。耿直不攀附,无怨埋心声。磊落执政事,光明身影正。千里识骏马,皇恩见忠诚。赐予掌户部,寒暑伴青灯。廉洁严律己,两袖满清风。独能担重任,语出众人听。临终写奏章,忧国忧民生。身后帝王泪,太子太保封。”

    十二世张民表(1570年~1642年),字林宗,举人、诗人、书画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州名士。民表少年聪明,过目不忘。15岁中秀才,22岁在河南乡试中举。家藏万卷书,终日研读,尤擅诗文书画,当时有“神笔张林宗”之称,许多官僚豪绅以获得他的书画为荣,有《原圃集》传世。曾隐居嵩山,常去嵩阳书院和少林寺。天启四年(1624年),中牟县东北池家坟(今小李庄)建水月庵,中牟知县段耀然请他做命名碑记,并题写“水月庵”匾额。天启六年,他又受邀编纂了第三部《中牟县志》。《咏张民表》赞曰:“落墨行云神助攻,中州诗坛一明星。南湖荡舟邀客醉,撰写县志对孤灯。满门弟子诲不倦,名士布衣伴清风。身溺黄水御敌恨,传颂忠心孝廉公。”

    二十世张振祥,曾任民国中牟县银行行长。二十一世张云旺,河南省秘书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郑州市酒类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本氏族续谱期间捐资150余万元修建坟茔。

    1939~1947年,张氏二十一世张凤阁创办豫剧社,自任班主,后由其叔张振祥代替。该剧社常在中牟县南农村及尉氏、长葛、新郑一带演出。1947年,该社解散。祖籍尉氏县唐庄村的唐喜成来社搭班演出,时年25岁,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之时,在豫剧社的经历与磨炼,为其功成名就和豫剧的发扬光大奠定了良好基础,最终成为独树一帜的艺术大师,创立了豫剧唐派艺术。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郑州晚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缃戠珯棣栭〉鍏充簬鎴戜滑鑱旂郴鎴戜滑瀹㈡埛鏈嶅姟鏈嶅姟鏉℃浜烘墠鎷涜仒浼氬憳娉ㄥ唽绔欏唴鍏憡鍏嶈矗澹版槑鎰忚鍙嶉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鍦板潃锛� 娌冲崡鐪侀儜宸炲競閲戞按璺�305鍙� 閭紪锛�450008
鐢佃瘽锛�0371-86663763 浼犵湡锛�0371-86663763 鐢靛瓙閭欢锛歽xhenan163@163.com
璞獻CP澶�11032303鍙�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