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居住基址
出土的彩陶双连壶
出土的太阳纹陶壶
本报记者 李佳霖
1964年秋的一天,郑州市杨槐村的一位村民在市东北的慢坡岗上挖红薯窖。对于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村民而言,挖红薯窖是年年秋天都要干的活。他一锹一锹地向下挖,当挖到地下两米深的时候,铁锹突然碰到一件金属器。他蹲下身子,用手翻刨,发现是一面带有纹饰的铜镜。随后他带上铜镜到了当地文物部门,报告了铜镜出土情况。随着考古人员的进驻和发掘工作的开展,一处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夏、商时期文化的大型古代聚落遗址揭开神秘面纱。记者近日探访了这处目前以博物馆形式进行展示的遗址,重温了5000多年前古人的生活点滴。
保存完好的史前居住基址
大河村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西北部。该遗址分布范围广、面积大、堆积厚、保存好、延续时间长、出土遗迹遗物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史前遗址之一,在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河村遗址在1964年发现后,于1972年首次进行了考古发掘,至2011年先后进行了23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2014年和2015年,为配合遗址的消防水池和保护房建设,考古人员又对其进行了两次发掘,发掘面积共约1000平方米。发掘共清理各类房基50余座、窖穴近400座、墓葬354座、壕沟2条,出土陶、石、骨、蚌、角、玉质地的珍贵文物3500多件,各类标本2万余件。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馆长胡继忠介绍,目前已发现的各类遗址聚落形态完整,功能布局明确,构成了在长达3000多年时间内大河村遗址非常清晰的村落布局,尤其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房基F1—F4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史前居住基址。记者在现场看到,它们是一组两面坡式的排房建筑,经“木骨整塑”而成,虽历经5000余年,仍保留着完整的平面布局和1米多高的墙壁,其中的F1基址有明显的四块空间分割,类似现在的套间,被讲解员戏称“郑州先民在5000年前就住上了‘三室一厅’的豪宅”。“这组房基的出土,反映了中国北方传统民居建筑诞生阶段的基本形制,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探讨当时社会的组织结构以及婚姻、家庭形态具有重要意义。”胡继忠说。
蕴藏丰富天文学资料的彩陶
5000多年前的大河村村民掌握了发达的制陶技术,陶器烧造技术达到了较高水平,器物造型别致、制作精细,主要有鼎、釜、罐、盆、钵、碗、尖底瓶等,这从大河村遗址博物馆中陈列的500多件彩陶中可见端倪,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出土于房基内的彩陶双连壶,堪称中国史前彩陶艺术瑰宝。
记者看到,这件彩陶双连壶巧妙利用连通器原理,将两个一模一样的陶壶连为一体,中间有椭圆形口相通。壶体表面装饰有红衣黑彩,这两种图案既对立又统一,使原本平淡无奇的平行线富于变化和韵律感。“从双连壶的造型上可以看出,它并不是一件生活中常用的器皿,而是一件礼仪用具。大河村的先民们和周围其他部落的先民们在生产生活中互相帮助,相濡以沫,逐渐建立了情同手足的友谊,而双连壶就是在氏族结盟或举行重大庆祝活动时,氏族首领或长者对饮的一种酒具,是和平友好的象征。”胡继忠表示。
除了被这件彩陶双连壶吸引,记者还为色彩绚丽、构思巧妙的彩陶图案惊叹,这些彩陶图案优美,花草虫鱼、日月星辰都能成为其素材。“彩陶上面所绘的天象纹经汇编整理有太阳纹、月亮纹、日晕纹、彗星纹、星座纹等多种图案,成为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天文学资料。”胡继忠对记者表示,大河村先民们为了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不断地在生活、生产的实践中,观察认识和总结一些自然现象和变化规律,其中包括与人类生存关系最密切的太阳、月亮和其他星体的一些运行和变化,如有的陶钵上绘有3个月亮纹,可能反映了先民们已经认识到3个月为一季度的自然规律,有的陶钵上绘有12个太阳,可能反映了先民们已经产生“12个月为一年”的概念。“这比我国殷商时代甲骨文中有关天文学的资料记载,还早2000年左右。”胡继忠说。
竖穴土坑墓和瓮棺葬的墓葬方式
在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内,陈列着出土的一些形体较大、样子怪异的陶瓮,或尖底,或平底,还盖着形状不一的盖子。这些陶瓮有何用处?胡继忠介绍,这反映的是大河村遗址的墓葬形式之一瓮棺葬,主要是埋葬不幸夭折的幼童。儿童夭折后一般装入两件扣合的陶器内,这些特制的瓮棺葬具在近底部一般还会钻有1个至2个小圆孔,作为小孩灵魂出入的通道,这体现了当时万物有灵的宗教观念。
而另外一种墓葬形式是竖穴土坑墓葬。竖穴土坑墓葬主要用于埋葬死去的成人,成人墓多采用单人仰身直肢葬,头向西南,排列基本有序。据专家推测,他们的祖先可能从西南方向迁徙而来,头向西南表达了强烈的氏族归属意识。
“大河村遗址发现了两处墓葬集中分布区,分别位于遗址的东北和西北。而瓮棺葬都分布在土坑墓葬的周边,或许表达的是亲人死后也要相守在一起。”胡继忠说。
目前,大河村遗址正在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是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一部分。据悉,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占地面积约811亩,以“星空下的村落”为主题,以博物馆陈列、遗址本体和考古发掘现场展示及场景复原为载体,将是一处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原始文化展示、考古发掘与研究、生态景观复原、市民休闲等于一体的大型公共文化场所,也将成为一处国内较具影响力和示范意义的史前文化展示区。
“大河村遗址自1972年正式发掘以来,发掘面积近7000平方米,但相较于已探明的40多万平方米的遗址分布区而言,还有大量的考古、研究工作需要开展。比如大河先民在此生活了3300多年,虽然出土了大量的各类陶器,但目前尚未发掘出陶窑遗址;还比如有些专家认为,同时期的有些遗址中发现了城墙遗址,大河村也可能有城墙遗址,这有待进一步的考古工作来揭示。目前,随着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推进,新一轮的考古工作计划将于近期上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在全面详探的基础上,开展考古发掘工作。”胡继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