绻遍珨㈤氭枃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走进郑州 >> 印象郑州 >> 浏览郑州

“郑州水系,沟通天下”系列之一 郑州曾为水乡泽国

2013/10/24 12:03:09 点击数: 【字体:


 

   “郑州水系,沟通天下”系列之一

  □首席记者 姚伟 特约撰稿 贾宝倩 文图

  引子

  PREFACE

  这段日子,奔走在郑州的河岸,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郑州的河越来越美了,一条条河,成为这座城市一道道风景线。

  十年前,我们曾寻访郑州的河。那个时候,贾鲁河、索须河、七里河等惨不忍睹:河岸堆着各种垃圾,河中黑色的淤泥裸露,残留的污水散发着刺鼻的臭气……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中国“北方有河皆干,南方有水皆污”,在这样的大背景中,郑州的河流一一断了水源,一个个成了无源之河,河道密布的郑州开始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仅240立方米,为全省的1/2、全国的1/10。高速发展的郑州,因为缺水黯然失色。

  而今重访郑州的河流,我们看到了迥然不同的景象:河岸上芳草萋萋、绿树婆娑,河中清水缓缓流动,营造出空灵生动的环境,看上去赏心悦目。

  最美的河道,在郑东新区。进入郑东新区后,贾鲁河、金水河、熊儿河、七里河、东风渠都变得宽阔起来,水面浩渺,波光潋滟,有一种恢弘的气度。乍一看,每个人都会感到震撼:郑州有这么大的水面?!

  感谢郑州生态水系的规划者和建设者,他们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水的灵性、水的美丽和水的滋润。

  生态水系建设于2007年启动,短短六年时间,即打破所有质疑,取得如此成就,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郑州临近黄河,母亲河为郑州水系提供了水源;二是郑州拥有北方城市少见的丰富河道,十来条自然河道穿越城区,汇聚于郑东新区。

  生态水系建设的最大动力,其实源自内心,源自郑州人对往昔水乡泽国的怀念和向往。古代的郑州,河、渠、滨、汊纵横交错,湖、塘、池、泽星罗棋布,并曾拥有两座上百平方公里的大湖——荥泽和圃田泽。

  生态水系建设仍在继续,终将形成河湖相连的水网,打造“水域靓城”,这种城市建设思路,因承载着地域历史记忆,越来越被人们看好。

  甘甜泉源 汇流成河

  郑州地处豫西山地和豫东黄淮平原过渡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郑州的河流,均发源于西南部,顺自然地势,向北、向东逶迤而来。

  豫西山地形成的无数山泉,成为郑州河流的源头。据古代地方史志记载,这些河流大多水质很好,金水河“清水潺潺,两岸成荫”,风景很美;索须河清澈见底,且河水清冽甘甜,当年郑州“双桥酒”颇有名气,就因为是用索须河水酿造。如此上佳的水质,是郑州西南山地对平原的慷慨馈赠。

  在郑州十来条河流中,贾鲁河是“老大”,除枯河注入黄河外,其他河不管流得多飘逸多自由,最终都投入了贾鲁河的怀抱。看看这位“老大”的出身,我们大约就能了解郑州河流的来历。

  贾鲁河上游主要有两支,西边一支叫贾峪河,源于新密市袁庄乡南湾长里沟,因流经春秋时著名的京邑,这个支流古代被称为京水。东支有三个源头,西源在新密白寨镇圣水峪,中源在二七区侯寨乡三李村的冰泉、暖泉,东源在侯寨乡刘家沟九娘娘庙泉。

  贾鲁河的这些泉源中,圣水峪和冰泉、暖泉最有传奇色彩,令人向往不已。

  圣水峪有一天然水池,中间盆口大的泉眼,汩汩翻花,常年流量0.25立方米/秒,是贾鲁河的主要源头。

  冰泉、暖泉都位于侯寨乡三李村外的一条深沟中,尽管相距不远,两个泉的秉性却迥然不同,冰泉极凉,三伏天也近不得;暖泉之水则常年温暖,三九天可下去洗澡。

  有郑州网友曾只身探源,找到了圣水峪和冰泉、暖泉,据当地老人讲,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这些泉眼渐渐干涸,曾经喷涌而出的泉水,全没了踪迹。如今圣水峪的泉眼,形似一口不规则的井,深不见底。前两年,一位曾看着泉眼消失的老人下洞探险,到达地下70多米处时,听到远远有水声,至此洞口变小,无法通过,老人只得折身返回。

  对于水资源的变迁,新密人感慨最深。过去山里到处是泉眼,随处有溪流小河,如今泉干河干。在郑州水务局河道处采访时,专家们告诉记者,这些泉眼,不是植树造林涵养水土就能恢复的,无序的煤矿采掘,破坏了山区地下结构,山区地下水资源,可能再也难以恢复旧貌。

  水患曾令郑州人头疼

  如今缺水的郑州,很难想象以前曾饱经水患。如今靠着黄河水补给才得以复活的各条河流,历史上都曾一夜暴涨,为患匪浅。

  发源于西南诸山的大小河流,平时水势平稳,有的甚至如同溪流,水势弱小,如金水河等。但一到汛期,大小河流都会改头换面,波涛汹涌,形成水患。

  五六十年前,贾鲁河水量充沛,可通舟楫到中牟,1974年,在中牟花桥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4.67亿立方米。这条河汛期“暴怒”之时,水势相当浩大。据郑州市水务局提供的资料,按照洪水痕迹测算,1935年这条河最大洪峰流量达到3590立方米/秒,这个数字很是惊人,超过如今黄河汛期的流量。

  在郑州的河流中,索须河的历史最大洪峰流量排在第二,1871年,索须河发生大洪水,按照洪水痕迹测算,最大洪峰流量达2500立方米/秒,也约略相当于如今黄河洪峰流量。

  潮河是郑州河流中的“坏孩子”。这条河发源于新郑市郭店乡徐庄,泥沙含量极大,汛期时常泛滥,郑州东南的沙土地,多是由这条河冲积而成。相比之下,七里河是“好孩子”,这条河也发源自新郑,经水磨周北流祭城,历史上这条河利于灌溉,并且沿河适宜建造水磨,是造福一方的“好河”。但后来因下游不畅,“好孩子”也有了脾气,曾泛滥为患。

  因河流流量变化太大,郑州东边的低洼处形成了诸多湖、塘、池、泽,成为调节水量、减轻水患的天然“水库”。

  塘陂、湖泽星罗棋布

  古代郑州池塘湖泽极多。

  过去郑州城面积不大,城内却也很有几座池塘,如浮波池、硝滩池、北大坑、黄殿坑、柳叶坑等,都不大,但常年有水。老城之外,更是多有湖泽,如城湖、梁家湖、螺蛭湖、五龙池等。

  五龙池又名五龙口,位于今农业路与桐柏路交叉口北,地下水喷涌成泉所形成。相传此泉有五龙,能兴云降雨,每逢大旱,常有人来此祭祀。

  螺蛭湖位于郑州经济开发区第五大街一带,此处地势低洼,每逢夏季水流汇聚,形成浅水湖,以盛产螺蛭闻名。陇海铁路曾在此设有螺蛭湖站,至今仍有螺蛭湖村。

  梁家湖位于螺蛭湖东,也是夏季地表径流汇聚而成,几百亩大,可以种植莲藕、养鱼。至今此处仍名梁湖村。

  城湖位于今未来路货站街口一带,与凤凰台相对。这个湖历史很悠久。隋唐之前就存在,东魏曾以此湖赐仆射李冲, 故称仆射陂,又因位于郑州城东, 被称东湖。

  这个湖面积较大,明清郑州史志和文人诗作中,有的说“方圆十里”,有的说“十余顷”(即1000多亩)。这个湖不仅面积大,而且种有大量荷花,风光旖旎动人。康熙《郑州志》记载,“城湖……广可十余顷,水光如鉴。前对凤凰台,如屏如幛。夏月荷花盛开,香风袭人。一郡之胜概也”。而康熙二十九年郑州学正徐杜则在其《郑州览胜赋》中写道:“东郊有湖,方可十里。澄澈如鉴,一泓清水。”“翠鸟翔于波上,锦鳞游于渊底。迎岸弱柳垂丝,满塘鞭蕖放蕊。秔(音jing,通“粳”)稻离离,恍若南国莳种;渔舟泛泛,疑是沧浪停舣。君子亭边,可以乘兴纳凉;东山脊上,得以极目眺视……”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郑州城湖之风采。

  乾隆年间,郑州知州张钺主持张罗出“郑州八景”,其中“凤台荷香”就是这城湖风光。张钺的七言绝句《凤台荷香》专写城湖景致:“台荒不见凤来翔,路转回廊得小凉。十里薰风三尺水,红云擎出翠云乡。”

  新中国成立后,省会迁郑,人口剧增,已被淤浅的城湖逐渐被平整为农田。后来郑州城市框架拉大,昔日的城湖如今已楼房林立。

  城湖并不是郑州最大的湖。郑州最大的湖在现高铁站以东区域,名叫圃田泽,面积数百平方公里。此外郑州北郊还曾有著名的荥泽,这个湖的大小,今天已没人说得清楚。

  荥泽和圃田泽,在中国历史上名声赫赫,沟通天下的鸿沟,和后来的隋唐大运河,都曾借重郑州水系的力量。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大河报(2013-09-26)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缂冩垹鐝#鏍€�閸忓厖绨幋鎴滄粦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鐎广垺鍩涢張宥呭閺堝秴濮熼弶鈩冾儥娴滅儤澧犻幏娑滀粧娴兼艾鎲冲▔銊ュ斀缁旀瑥鍞撮崗顒€鎲�閸忓秷鐭楁竟鐗堟閹板繗顫嗛崣宥夘洯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閸︽澘娼冮敍锟� 濞屽啿宕¢惇渚€鍎滃鐐茬闁叉垶鎸夌捄锟�305閸欙拷 闁喚绱敍锟�450008
閻絻鐦介敍锟�0371-86663763 娴肩姷婀¢敍锟�0371-86663763 閻㈤潧鐡欓柇顔绘閿涙xhenan163@163.com
鐠炵嵒CP婢讹拷11032303閸欙拷
51La
视窗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