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走进郑州 >> 印象郑州 >> 浏览郑州

荥阳油坊村:见证豫商兴衰的秦家大院

2013/7/8 14:36:23 点击数: 【字体:

 

       中原网讯(通讯员 蒋士勋)高村乡油坊村地处高村乡西北,人口1902人,7个村民组、2个自然村,土地1910亩。主要姓氏有秦、闫、刘、李等。油坊村地势平坦,主要依靠农业生产为生活主要来源,道路畅通,荥马公路在该村绕过。

  油坊村,是目前荥阳市保存古代民居砖木建筑最多的村庄。二十多年前,村里高楼林立,故居成片,村外还有几尺厚的城墙,随着时间的推移,整片的故居已经被钢筋水泥结构的高楼所替代,仅剩十余个庭院保存较为完整。故居的主人基本都姓秦(油坊村95%都姓秦),油坊的秦姓源于山东郓城,家谱记载,明朝洪武年间,山东举人秦景瑗到当时的河阴县(现荥阳境内)任教谕,落户到现在的油坊村,整个村庄都是秦家的地盘,繁衍出了整个村庄的秦姓。

        油坊秦府大院建成时间比康百万庄园(巩义)还要早。据考证,秦府大院约建于明末清初,距今有几百多年的历史,与巩义康百万庄园一样,荥阳的秦家大院也见证了一个“豫商”家族的兴衰成败,秦府大院为了解和印证“康雍乾”时期的社会情况提供了一份最生动、最真实的画卷,是研究当时北方建筑艺术和民俗风情不可多得的实物标本,秦府大院有无法估量的抢救和保存价值。

        油坊秦姓家族兴起,应该归功于明朝一个叫秦川的后裔,他是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周定王府上的女婿。明朝土地集中非常严重,秦家依靠着官方关系,通过聚敛土地迅速成为富甲一方的大户人家。然而这些并没有以文字的形式留下,具体真正的发家史无从考证,不过据说当时整个秦姓家人非常勤奋,曾经的家谱记载都是:某某某,巨富,故能留给后人如此雄伟的建筑。村中人曾这样形容当时的秦府大院主人富裕,秦姓的生意遍及全国各地,尤其是河南到北京,沿线都有秦姓自家的商铺。“马行千里,不吃别家草,日行千里,不走别家路”,据说解放后,国家实行公私合营,秦姓在北京一家经营珠宝生意的店铺掌柜连夜来到油坊村,征求东家对“公私合营”的意见,但是到达后,竟然找不到东家的门,不认识东家。

  故居建筑格局都是“前客厅,后楼院”,典型的中原四合院格局,村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是当时一代武学大师秦承宗(秦承宗是荥阳苌家拳创始人苌乃周的弟子)的家,乾隆初年修建。以此处院落为例,院子由4所均为一层的房屋组成。具体为临街房(含大门楼)、左右厢房、正方(客厅)。正房之宽、高,明显大于其他房屋,屋内用粗大的上好木材做梁柱,前檐下的斗拱上均饰彩绘图案,檐柱及廊柱的柱础石别致精美,雕刻动物等图案。

       从秦家大院步行不到五分钟,会看到一座坐北向南,楼房三所,砖木结构硬山式建筑,20世纪20年代为秦和尚所有,30年代卖于天主教会,期间曾办过教会私塾学校,1944年秋至1945年春,中共在此建立地下联络站,以加强嵩山抗日军分区与太行山革命根据地的联系,80年代,重新恢复天主教会至今。中共地下联络站工作期间,曾护送过中共许多重要党政领导和工作人员安全渡过黄河,对扩大党的影响,保证地下交通畅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家建议,依据当地老人的回忆,结合中原地区民俗建筑风格,按照文物保护要求,对该村现存古建筑进行修缮。拆除周边现代民居建筑,恢复古村落原貌,把附近村庄的古建筑迁到该建筑群内,打造中原地区最大的古建筑群。同时利用秦府大院距离黄河近,以及位于楚河汉界风景区附近的区位优势,如能抢救开发并对外开放,对宣传中原文化和黄河历史文化,开发旅游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大河报(2013-07-0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客户服务服务条款人才招聘会员注册站内公告免责声明意见反馈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305号 邮编:450008
电话:0371-86663763 传真:0371-86663763 电子邮件:yxhenan163@163.com
豫ICP备11032303号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