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走进郑州 >> 印象郑州 >> 浏览郑州

探访山村古宅——吴家山庄

2013/7/8 14:45:46 点击数: 【字体:

 
 
        吴家山庄位于巩义市夹津口乡卧龙村,在嵩阴森林公园的下面,距嵩山卧龙峰顶有约三公里的距离,大概是离嵩山山顶最近的一个自然村了。

        吴家山庄处在卧龙村的一个低凹处,如果不是专门前往寻访,即使到了跟前,你可能还不会发现,身边就有一个庞大的、全部用石头构筑而成的山庄。

        吴家山庄坐南向北,南北长55米,东西宽62米,占地面积3400平方米,现存窑洞50孔。整座山庄所用青石全部就地取材,干砌而成,券砌过程中既未座浆,也未勾缝,全呈原生状态。青石吸热、散热过程都较缓慢,故窑洞内冬暖夏凉,可保持18℃左右的恒温,被人们誉为“天然的空调间”。

        据相关资料记载,吴家山庄始建于1839年。当年,三岁的吴酬和随其父从巩义的圣水村来到了这里谋生。他父亲靠给别人家干活养活一家老小,空闲时间采石盖屋、开荒造田,开始在这里扎根立业。靠自己的双手和愚公移山的精神,经过半个多世纪前赴后继的努力,终于建造了这座规模庞大的山庄。

        山庄虽然前后建造了半个多世纪,似乎开始时并没有如此长远的规划,但最终呈献出来的,却是井然有序,好像经过事先设计一样。整体建筑依次分为七个院落,均为两进或三进四合院式建筑,各院落既自成一体,又互相联通,院落之间有暗门、暗道相通,各院砌有二门,将所有院门关闭,诸院各自成体系,开启院门,又融为一体,形成了“院中有院,浑然一体,就地取材,道法自然”的城堡式建筑格局,既体现了整体一家的感觉,又具有非常实用的防御功能。

        吴家之所以能靠自己双手发展到这样的规模,与吴酬和善于治家有着密切关系。在他的子女逐渐长大后,他制订了一套严格的家规,并制订了“勤劳节俭、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家训。

       “与人为善,感恩奉献”是吴酬和的处世方略。吴酬和性情良善,通情达理,处世中坚持“与人为善,和睦乡邻,以礼待人,利让三分,得恩必报,有怨必忘。”随着家业的振兴,吴家的社会地位也日益提高,但他从不仗势欺人。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河南一带旱灾严重,不少乡亲们揭不开锅,纷纷到吴家借钱借粮,吴家均有求必应。灾年过后,欠帐户们张罗着还帐时,吴酬和将这些人请到家里,说明不管借的钱还是粮食,也不管借多借少,统统不要了,还当众烧掉了帐单,欠帐户深为感动,全部跪倒拜谢,从此,“吴善人”之名更是家喻户晓。

        吴酬和晚年时,有良田180余亩,牲畜100多头,余粮数百担,人丁80余口尚未分居,成为该地区人财两旺的首户。1916年,吴酬和去世,享寿81岁。噩耗传出,乡亲们无不痛惜,纷纷以不同的方式悼念致哀,送葬者达数百人。在他去世三周年之际,偃师唐窑等地的乡亲们送来了“中州完人”的金匾,本地的乡亲们送来了“忠厚传家”的金匾,女儿、女婿们送来了“嵩岳泰峰”的金匾,以示怀念。老先生的次子吴存义去世时,乡亲们又送来了“耕读传家”的金匾,这是对吴老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他一家的评价和肯定。(王学宾文/图)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原网(2013-02-18)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