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沉浮的千年少林(7)
2013/12/9 15:45:45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千年古寺 “CEO”方丈
到上世纪30年代,少林寺已经很残破了,僧人的数量很少。1942年,河南大旱,饿殍遍野,僧人纷纷弃寺而逃,只剩下几名行动不便、无力逃走的老僧,以及被土匪炸瞎了双眼的小沙弥行正。由于战争频繁,民生凋敝,少林寺仅仅能够维持山门。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少林寺更是残破不堪,“文革”中,100多名红卫兵冲进少林寺,要毁掉佛像、炸毁全部殿堂与碑碣。少林寺住持行正和尚抱住佛像“誓与佛同归于尽”,拼力制止了这场毁寺灭佛的悲剧。此时,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少林寺,自顾尚且不暇,遑论“普渡众生”。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寺院交给僧徒自己管理。少林寺有20多亩山坡地可以耕种,并在全国寺院中第一个向游客收取门票,古寺渐渐摆脱了凋敝的景象。从1979年起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对少林寺进行大规模整修。
1982年,电影《少林寺》的上映,掀开了少林中兴的序幕。电影上映后的一年内,少林寺的游客数量猛增了四倍,不计其数的热血青年直接冲到了少林寺要求削发为僧。影片主演李连杰成了风靡一时的“功夫影帝”。少林武功不仅在我国武术史上占有重要一页,也逐步开始影响世界,于是有了“中国功夫惊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说。
此后“少林热”不断高涨,高峰期内每天游客超过10万人次,不少人慷慨捐资,重建庙宇。1986年12月,行正法师升座为方丈,这是少林320年来的第一位方丈。1987年,22岁的释永信从重病去世的行正方丈手中接任住持,执掌少林,并将自己亲手组建的少林寺武术队改组为武僧团,应邀出访世界各地,在全球掀起“少林功夫热”。
如今的少林不仅存有大量的古代石碑,经卷等文物,更重要的是它所蕴含的包括禅宗,佛教,武学,医学等无形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蔚为大观。
到1999年,少林寺所有殿堂都被整修一新,然而,少林寺已经被商业旅游包围:一路的门面店、一路的小摊子。一家公司甚至在少林寺对面投资了一家“寺院”,复制五百罗汉,请了假和尚设功德箱。而比比皆是的武术学校、近两万名武校学生更是让少林寺苦不堪言。“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
商业的侵袭并不仅仅存在于少林的周边,更是直指少林的核心。1999年释永信正式就任少林方丈。建立网站,出国访问,他做的好多事,在中国佛教界都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在永信法师住持期间,清晨执帚扫院的不再是僧人而是花钱雇来的保洁员”,有媒体在报道中曾经提到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朝阳雾气中,少林武僧挥帚起舞的经典画面已成回忆。
“你知道吗,我去过40多个国家,而且接触的都是上流社会的人”。释永信曾在接受采访时这样炫耀。常人心目中神秘脱俗、绝世独立、修行高深的少林高僧,如今周旋于各国的“上流社会”,摇身一变成为美国纪录片中的“CEO”。当市场经济和现代文明充斥了这块佛家清净之地,少林的精神还能存活多少,少林的历史还能消费多久?(资料来源:《嵩山文化遗产》、《古都》)本文原载于《文史参考》2010年第15期,原题为:“沧海沉浮的千年少林”【原标题:少林寺沉浮千年 为何踏上商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