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沉浮的千年少林(6)
2013/12/9 15:45:45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明代抗倭 “二八火厄”
元、明两代是少林寺发展的鼎盛时期,殿宇楼阁达1000多间,寺僧有2000多人。顾炎武《日知录》中记载,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少林寺月空法师率领30余名僧徒赴上海附近的淞江一带抗击倭寇,陷入敌人包围。据称少林方丈闻讯后带着一百僧兵,口宣佛号棒杀倭寇上千人。僧兵武艺出众,以一当十。少林功夫威震沙场,明朝成为少林功夫兴旺发达的时期。
这些僧兵当中有几个小和尚,年龄虽小,作战非常英勇,牺牲之后,僧众把他们的骨灰送回寺院,在塔林专门为他们建了一座童行普通塔,这在少林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位于少林寺西500米的塔林是历代少林高僧的坟冢,每当少林高僧圆寂之时,弟子们便会把高僧的遗骨、袈裟、经卷等遗物放入地宫,上面建塔。因其功德和地位不同,塔的形制也不一样。
从唐开始,历经宋、金、元、明、清直至今天,少林寺塔林经过了历朝历代的建造,现存的 230多座砖塔和石塔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塔墓群。塔林中所有的塔门洞一律朝着南面,只有这座童行普通塔与众不同,面朝东方。
到了清代,康熙帝更加重视少林寺,亲手题写了山门的匾额。清中期以后,随着清王朝本身的多灾多难,整个国家经济残破,少林寺也随之衰弱下来。自清康熙五年(1665年)第28代方丈海宽去世,少林寺便进入群僧无首的状态,此后320多年没有方丈。而少林寺真正的衰败是在民国年间的“二八火厄”。
1928年前后,军阀混战,盘踞在河南一带的吴佩孚集团军阀樊钟秀,与冯玉祥的部将石友三展开激战。樊钟秀把部队驻扎在少林寺内,石友三打败樊部后直接占领了少林寺。
根据记载,当时樊钟秀的残部和少林寺僧众都已经逃离了,石友三便一把大火点燃了法堂。第二天,又将天王殿、大雄殿、紧那罗殿、六祖殿、阎王殿、龙王殿、钟鼓楼、香积厨、库房、东西禅堂、御座房等殿宇统统付之一炬。一时间,少林寺内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僧众们在山野中遥望寺院惨状,又不能前去营救,无不悲痛欲绝。石友三的部队离开少林寺之后,全寺僧众急忙回寺灭火抢救,才算保住了千佛殿、达摩亭、方丈堂等殿宇。除了殿宇,这次大火毁坏掉的少林珍宝不计其数,包括寺内被皇封的“五品树祖”、经卷、《少林寺志》木刻版、魏齐造像碑、达摩面壁影石等等均未幸免。这次大火是自隋唐以来少林寺所遭受的最惨重的一次浩劫,据说,后来蒋介石游少林寺时,也发出了“石友三太坏了”的愤懑之声。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人民网 2013年0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