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文化遗产 >> 文化遗产知识 >> 浏览郑州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新密打虎亭汉墓导游词(2)

2014/1/14 14:52:58 点击数: 【字体:

    三、一幅记载我国古代体育运动的稀世珍品《相扑图》

    在电视上或国际比赛中,看到过日本相扑比赛,两个超肥大力士,袒胸露腹,攀臂勾肩,摔扭推拥,一举一动,情趣盎然。殊不知这项体育运动就源于中国。

    新密市打虎亭壁画墓中的这幅栩栩如生的《相扑图》亦可作为历史的佐证,它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古代绘画中的艺术精品。图中绘文有两名扑斗员,身材肥硕、头梳朝天独辫、腰系红色兜肚、朱唇上下胡须乱飞。其中左侧的扑斗员面部微微上仰,浓眉大眼,红口唇,胸部前挺、两臂后伸,手掌敞开、右腿前蹬、左腿后弓。另一名扑斗员身后倾、左臂前伸,稍微向上弯曲,手心向上,五指展开。二人虎视眈眈,寻求进攻良机,准备用力竞扳,四周设有围栏,上边是彩色棚顶,近似中国古代的戏楼。这是我国最早记录相扑形态的历史资料之一。整幅画面严谨,形象逼真,线条苍劲有力,并熟练地运用了平涂着色的技法,在我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扑,是中国体育传统项目之一,古代称角抵戏,也就是现在的摔跤。

    关于角抵戏的起源,可以追源溯到遥远的上古时代,相传在中原地区有两个氏族部落。他们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战争,结果黄帝打败把蚩尤部落。由于黄帝和蚩尤的名字都威震远近,影响较大,所以他们死后,在古人的信念中,便把他们作为战争之神来崇敬,后来并把这个故事演变成戏乐,起名为“蚩尤戏”,它的形式是“两两三三,头戴角而相触”。同时每年的春秋两季,身强力壮的男子集会在一起较量技艺,称为“春秋角试”,以后又改名“角抵”。战国初,曾设进武场,角抵为戏乐。春秋战国时因诸候称雄相互吞并,他们出于战争的需要,角抵戏更为盛行。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刘彻为了炫耀汉王朝的富庶强大,举行了一次角抵戏大会演,至此,角抵戏蓬勃发展,形成一代风气。到了宋代,角抵戏称为相扑,直到近代,相扑仍是中国民间流传较为广泛的一项竞技项目。

    打虎亭汉墓发掘以来,日本许多体育武术、文化、文物界人士飘洋过海来打虎亭汉墓参观鉴赏,看到《相扑图》无不颔首叹服,惊异中华民族的伟大,他们竖指而赞许,我们谦和而答谢。

    四、汉画艺术馆

    新密市位于嵩山东麓、荥波之阳,郑州西南,溱洧两岸,中华始祖伏羲和炎黄二帝活动的中心地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两汉时期,这里毗邻东都洛阳,属京畿重地,汉代文化,今日仍随处可见,尤其散存于城乡各地的墓葬出土的汉画像砖更具特色,丰富的题材和卓绝的艺术世所罕见。

    新密汉画像砖是汉代经造型模印烧制而成的空心大砖,一般供垒砌墙基门框、楣额、墙壁及地面所用。因用处有别,制有矩型、三角、棱角、阙柱等不同形状及规格,砖的下面或侧面印有浮雕或各种画像图案。

    我市汉画像砖与洛阳、南阳、四川等地的画像砖相比具有特别的艺术风格,它多为阳线刻,即在印模上刻出阴线画像,压印出阳线效果,一模一图,进而多模套印成不同的整体画面,线条运用简捷明快,准确有力,点线结合,着意外貌,寥寥数笔便勾勒出生动的艺术形象。画像内容丰富多彩,有轺车出行的贵族官僚;有骑马奔驰,挽弓射猎的豪门子弟;有姿态各异的侍卫、门吏或怒颜厉色,飞须猥张,瞠目咧口,威风八面,或躬身迎谒,唯命是听,呆痴若愚,形似木偶等画面,个性突出;还有双人对舞,孙子六博,神话传说,又有门阙楼阁,装饰图案及各种吉祥器物等,无不刻画淋漓、栩栩如生,幅幅画面既有生活真实性,又富艺术夸张感,体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统一。

    新密市画像砖,艺术地反映了两汉时期中原文化生活及炎黄子孙的聪明才智,是人类文明的一份珍贵遗产,神州古代雕刻艺苑中的一枝奇葩。【原标题:新密打虎亭汉墓导游词】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河南旅程网 2012年05月24日
0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