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之兴也,杌次于丕山。”对《国语·周语》里的这句话,在“杌”的解读上还不能取得一致,但在“丕山”就是《尚书·禹贡》里说的“(黄河)东过洛,至于大”中的大山上,认知大体一致。但那个时代的大山沿黄河南岸立于今天荥阳、郑州一线,是现在的邙山,不是鹤壁的大山。洛是洛水汇入黄河的所在。黄河东流走过洛,迎面而来的第一座山,不可能是鹤壁的大山。这句话用直白的方式来表述,大约就是“商王朝起家于郑州邙山一带”。
“汤伐夏,国号商……”这是每位中国人都很熟悉的《三字经》里的名句——汤迁夏社,结束了夏王朝一个家族统治天下的历史,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改朝换代,被誉为“成汤革命”。
谈及成汤开国之都郑州商城遗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贝格立说:“假如我们没有发现安阳殷墟遗址,商文明的成就不会因此而失色。”
嵩山脚下,汤革夏命,《汤誓》有云: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夏氏有罪……不敢不正……
郑、洛两大古都群根扎嵩山
“天上不能没有太阳,地上不能没有夏王;如果天上不会没有太阳,那人民就会永远需要我,我就不会灭亡!”夏桀自比太阳,百姓无奈而歌:“太阳啊!你什么时候坠毁,我们宁肯与你同归于尽!”在商汤讨伐夏桀的战斗檄文《汤誓》里是:“‘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夏德若兹,今朕必往……”
汤伐夏桀,革命根据地就是郑州。“古书上说,商汤如果没有‘’地,周武王如果没有‘岐’地,就是他们再贤能,也不能有天下——‘贤虽十全,不能成功’。‘岐’在陕西的岐山、岐水,这个很清楚,但‘’在哪儿?综合研究文献后,我得出‘’就在郑州。具体在郑州什么地方?现在我也说不很清楚。”许顺湛先生说,“‘’地在郑,与商兴邙山也可以相互印证。”
商的先祖契,与禹是“同事”——和大禹一样,契也是治水专家。禹的治水,得力于契的协助。禹与契,是舜的左膀右臂,禹摄政,契为司空。“有专家考证,商族最初生活在嵩山颍水,夏族有天下时,商族走出嵩山,四处迁徙,先后迁了八个地方——‘自契至于成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契)居’。殷商殷商,为什么商叫殷商?殷来自‘’,有专家考证‘’‘颍’同音,‘水’就是‘颍水’,说商族最先就居住在嵩山颍水,我看他的考证是有道理的。”许顺湛先生说。
文献研究将商指向嵩山、颍水、郑州,证明着郑州商城遗址可能是成汤的开国之都。
“夏商周三代之前,郑州真不得了,比洛阳都厉害。后来洛阳才发展起来,有了‘洛阳古都群’。”许顺湛先生说,“其实郑州也有个古都群,遗址就在郑州周边。”
有人对眼下的“中国八大古都”进行了“级别”划分,按照历史地位及影响,大致将其分为3个层次:北京、西安、洛阳;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这一划分,把通过考古发掘出来的安阳、郑州排到最后,显然是现代人的“一厢情愿”,有些数典忘祖。
现在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在两千多年前几乎都不重要;两千多年前最重要的,现在几乎都不重要。中国亦然。北京是元、明、清首都,才显得很有“历史地位及影响”。而把中国挺进“四大文明古国”序列的夏商、锻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青铜时代和青铜文明的夏商,其都城在中国古都序列中的“历史地位及影响”,倒显得不重要了。
现在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在海边,中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在河边,再往前看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在山下水边——人类最早住在山洞里,是走出大山、走出大河、走向海洋的。
郑州作为商汤的开国之都,历10王,从成汤至太戊,积年约189年。除商代首都外,郑州还存在一个上起轩辕黄帝、下至东周郑、韩,多个朝代在此立国立都的“郑州古都群”。尤其作为商王朝开国之君成汤的亳都,郑州是殷商时代整个世界规模最大、现存地面遗存保存最好的国都——三千年前的城墙,如今还裸露在地表之上!
现在的行政区划“割裂”了嵩山,让人觉得嵩山只有在登封才能称为嵩山。巩义市在“嵩阴”不是嵩山,登封市在“嵩阳”就是嵩山。“有一次,我带着郑州电视台的记者拍摄嵩山,在嵩山少林寺后面的轩辕古道上,偃师村民不让拍,说‘这是偃师的地盘,河南电视台可以拍,郑州电视台、登封电视台不能拍’。我只好说就是河南电视台,这才糊弄过去。这事儿我遇到的不是一次。”说到这儿,登封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吕宏军先生直摇头,“也许就在这不知不觉间,嵩山为登封‘专有’。”
嵩山山系与熊山山系之间的狂水、颍水河谷,有个谷地故道,是古人迁徙之路。往东走,是新密、新郑与郑州市区,往西遇到大山,北拐,过龙门伊阕,走到偃师和洛阳。当然,走出嵩山后,他们还会迁徙,到“嵩阴”的巩义、荥阳活动乃至建都。如此,形成“郑州古都群”、“洛阳古都群”也是自然的。“嵩阳”的河间谷地毕竟太狭小了,不如郑州、洛阳开阔,更适合农业耕种与建都。
巍巍嵩山,肩挑“郑州古都群”、“洛阳古都群”。走出嵩山的古人,怀着感恩之情与迷茫不解,仰望嵩山,因为嵩山是“天宅”、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从能够见到的文献看,“至少在周武王时,嵩山就被称为‘天宅’。传说就更早了,从新郑到嵩山,有一条神道,黄帝经常走上这条神道,到嵩山上与神仙相谈。”许顺湛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