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素来以八大庄园闻名,其中不乏大规模的窑居。“状元府离我们很近,虽然破败了,但还是很值得一看的。”张沿的父亲是旧时的私塾先生,张沿也算是知识面 相当丰富之人。“父亲去世后,留下两个窑洞两间房,我们弟兄四个一人一个,我要了房子。但因为受‘没窑光房不算宅’的传统观念影响,建窑洞一直是我的愿 望。开始是土窑,到了一九七几年的时候才用石块砌起来。”
提起当年用人力架子车从山上运石头的经历,张沿感慨不已。“用锤子打开,几十斤的一个人搬,一二百斤的就得两三个人抬。”
建窑也是门学问
讲起建窑,也是门学问。窑洞的方位确定之后,开始挖地基。如果门前有沟洼,可用架子车把土边挖边推进沟里,这样扔土方便,就比较省力。如果要挖地坑,经济 不好的家庭或者地形不利于机械施工的,则完全要靠人力用筐一担一担地担上来,非常辛苦。过去人们修庄子,只有利用农闲、雨天挖土运土,起早贪黑地干活。饭 前饭后地挤时间,能担一担是一担,肩上的皮脱了一回又一回,双手上的茧子磨起一层又一层。常常是老幼不得闲,这一辈人完不成,下辈人接着干。地基的大致形 状挖成以后,就要把表面修理平整,当地人叫做“刮崖面子”。刮者的眼力、技艺、手劲和力气好的话就能在黄土上刮出美妙的图案。
其次是打窑洞。地基挖成,崖面子刮好后,就开始打窑。打窑就是把窑洞的形状挖出,把土运走。打窑洞不能操之过急,急了土中水分大,容易坍塌。窑洞打好后, 接着就是镞窑,或叫“剔窑”、“铣窑”。从窑顶开始剔出拱形,把窑帮刮光,刮平整,这样打窑就算完成了。等窑洞晾干之后,接着用黄土和铡碎的麦草和泥,用 来泥窑。泥窑的泥用干土和才有筋,泥成的平面光滑平顺。湿土和的泥性黏不好用。泥窑至少泥两层,粗泥一层,细泥一层,也有泥三层的。日后住久了,窑壁熏 黑,可以再泥。
第三步是扎山墙、安门窗。窑泥完之后,再用土坠子扎山墙、安门窗,一般是门上高处安高窗,和门并列安低窗,一门二窗。门内靠窗盘炕,门外靠墙立烟囱,炕靠窗是为了出烟快,有利于窑洞环境,对身体好,妇女在热炕上做针线活光线也好。
经过这几步的挖掘修整,窑洞基本挖成。由人们劳动挖掘出的窑洞,有着独特的居住价值和文化内涵。它比较坚固、耐用。在当地有着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窑洞。民间也流传着:“有百年不漏的窑洞,没有百年不漏的房厦”。
窑洞拱顶式的构筑,符合力学原理,顶部压力一分为二,分至两侧,重心稳定,分力平衡,具有极强的稳固性。为了住着放心,也往往在窑洞里使上木担子撑架窑顶。经过几辈人,风雨过来,几易其主,修修补补,仍不失其居住价值。
“现在农村还有专门建窑的人,只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需求越来越少,不知这种挖掘方式会不会渐渐失传。希望在这些窑洞存在的时候,还有一些挖掘窑洞的人时,能保存下来一些资料,希望的是这种精神能被人继承,让我们这些中华子孙了解我们的文化,热爱它。”(原标题:郑州窑洞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