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鹰猎活动早在《诗经》、《礼记》、《尔雅》、《春秋》、《左传》等文献作品中均已出现。《史记》记载李斯死前犹思:“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说明春秋战国时期鹰猎技艺已为中国人熟练掌握,鹰猎已经成为统治阶级重要的娱乐方式。《后汉书·袁术传》载,袁术“少以侠气闻,数与诸公子飞鹰走狗,后颇折节,举孝廉,累迁至河南尹、虎賁中郎将”。武则天之孙李重润的墓壁画《臂鹰图》印证了唐宋时期在士大夫阶层极为盛行驯鹰之风。
据新乡以及周边地区发掘的商代玉鸮和鸮卣来推断,新乡有鹰猎的历史至少源于商代,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新乡市位于豫北地区,其北部的太行山区,森林茂密,其上空自古就是全球候鸟迁徙的8条路线之一,为“东亚/澳大利亚迁徙线”,包括苍鹰、猫头鹰等猛禽在内的大量候鸟在迁徙途中落脚于此,为鹰猎在新乡市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可能。
2012年12月21日,《鹰猎》被新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新乡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该项目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为陈耿。
陈耿,男,1971年11月18日出生于太行山余脉凤凰山脚下的凤泉区五陵村。据陈耿介绍,他家住凤泉区凤凰山脚下的五陵村,从小非常喜欢野生动物,十四五岁就跟着本村的老猎人周世庆学习打猎。1996年的时候,由于国家禁止用枪打猎,陈耿开始尝试训练细狗打猎。1998年,受同伴的启发,他开始对鹰猎产生了浓厚兴趣,走上了鹰猎这一艰难并具有挑战性的道路。经多方打听,1998年他拜80多岁的新乡延津塔铺鹰猎高手为师,学习鹰猎的基本技艺。1999年师傅去世后,陈耿学习鹰猎技艺之心不改。2003年在亲友的引荐下,他又拜唐山市乐亭县胡家坨镇木口二村儿的鹰猎高手佟文军为师,跟其学艺九年时间。佟文军的老师是河北承德的鹰猎高手张户山,张户山的老师是河北承德的程富志,程富志曾在木兰围场随王伴驾,擎苍狩猎。鹰猎可分为捕鹰(拉鹰)、驯鹰、鹰猎、放鹰四个步骤。每年的9月~11月、第二年的2月~3月是捕鹰的最佳时间。驯鹰分为开食儿、过杠儿、闯脸儿、叫远儿等环节。隼类除了以上环节外还需要进行盘飞儿训练。鹰猎一般在秋冬时节进行。依照祖训,秋天捕捉的猎鹰,到次年的2、3月份,或者在春节前都必须要被放归山林。这是一种文化传统,对鹰隼是一种保护。
新乡驯鹰的方法很人性化,通过开食儿的方法直接使鹰隼依附于驯鹰人,并能很快进入过杠儿训练环节。这种驯鹰方法,鹰隼对人不产生恐惧感,与人更加亲近,更听驯鹰人的话。而不是通过传统的不让鹰隼吃食儿、不让鹰隼睡觉,简单、残忍、不人道,很伤鹰隼身体的“熬鹰”方式,使鹰隼和驯鹰人都遭受非人的折磨。传统的鹰猎高手都不会驯隼,新乡驯鹰人通过增加隼的盘飞训练方式,使隼像鹰一样听从驯鹰人的号令,这种驯隼方法全国独有。
鹰隼作为猛禽,自然繁殖率低,并且都为国家二级以上野生保护动物,国家不允许捕捉与销售,这同传承中国古老传统的鹰猎文化相矛盾,国外也是这样。在国外,鹰猎爱好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采用了人工繁育的方法。比如,在上一世纪70年代,美国就已经成功人工繁育了鹰隼,解决了这一矛盾。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国也纷纷效仿并也繁育成功。据专业部门介绍,人工育鹰是一项非常具有前瞻性、挑战性和广阔前景的旅游文化产业,这些人工培育出来的鹰隼等猛禽是可以进入国内外市场进行销售。由于我国的鹰隼等猛禽品种是世界上公认品质最好的,因此每只猛禽的销售价格非常昂贵。比如,在阿拉伯国家,一只猎隼的价格可以达到40多万人民币,品质更高的可以达到100多万美元。21世纪初,中国和美国曾为了争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石油开采权,中国代表审时度势,将新疆品质最好一只猎隼赠与该国王子,使得我国顺利取得在该国的开采权。
中国作为鹰猎文化的世界中心,人工繁育鹰隼工作也不甘落后,在河北、山东都进行了尝试。从1990年起,喀拉通克草原在新疆率先进行招鹰灭鼠试验,并出资进行人工培育鹰隼,都没有成功。从2012起,我市《鹰猎》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耿借鉴国外培育鹰隼经验,加上自己多年的训鹰和育鹰经验,于2014年基本上培育成功。但是由于场地、环境条件、资金等因素,加上人工繁育鹰隼的周期相对较长,故该项工作目前处于搁置状态。
但是,只要有合适的场地和资金的注入,人工繁育鹰隼工作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填补中国人工培育鹰隼等猛禽的空白,为世界范围内的鹰猎爱好者提供优质的鹰隼等猛禽,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的鹰猎文化做出积极的贡献。另外,通过举办世界鹰猎文化节、中国鹰猎技艺交流、在校学生研学等活动,将会为新乡市的文化旅游增添新的项目,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鹰猎是中国人民适应环境、利用自然的一种生存方式,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一种体现。保护好该项目,对于维系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共同繁荣等方面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文化意义。同时,鹰猎已由过去的实用功能向娱乐功能转变,通过鹰猎保护,能使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到珍稀动物的保护行业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