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核桃微雕技艺》是以新乡太行山盛产的山核桃为原材料,吸收石雕、玉雕、木雕、竹刻、微雕等艺术精华,运用雕和刻相结合的雕刻技艺,在保持果核外形的前提下,采用浮雕、圆雕、透雕、镂空雕、镶嵌、巧雕等技法,对山核桃进行艺术加工,使其成为“精、细、奇、巧”艺术品的一种中国传统微型雕刻工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原料也由山核桃,发展为杏核、桃核、橄榄核、李子核、杏核、象牙果、缅茄或者有一定硬度的其他果核作为创作载体。因桃木在民间有“辟邪”作用,故在民间人们多以桃核雕刻,穿孔系挂在身上作为“辟邪”之用,也会制成佩件、扇坠、串珠等为文人清玩。
该技艺除了具备一般雕刻所需要的绘画、书法以及雕刻基础之外,还要有特选的材料、特制的刀具、特别的眼力、特有的指功、特别的毅力和独特的构思。原材料要选择比较肥厚、无虫眼、可雕刻的凸起面积饱满的核桃为佳,这样可为后面创作提供更大的空间。要有合适称手的雕刻工具,根据不同的用途,工具分凿子、锉刀、扶钻三类。凿子有圆凿、线凿、平凿等多种,需自行制作,才能得心应手。圆凿,快口呈圆弧状,有大小之分,大圆凿可用来雕毛坯,小圆凿既可在核体较小的原料上履行代替大圆凿的功能,又能往深处挖,特别是透雕,往往需要用小圆凿来处理。线凿可用来刻细线条,如发丝、眼皮、眼黑、衣褶的细线条等,人物开相一般用线凿来完成,在一些细微处需清理的,小圆凿无法施展的地方,均可用线凿来代替。由于线凿灵活、雕刻有深度而被广泛应用。平凿用来雕刻块面,把物件轮廓勾刻出来,又可把核一些表层铲去,突出布局的立体感。毛锉以其细密的钢刺来修正核形状,使其达到圆整,扶钻则用来钻孔。该技艺属于功夫活儿,对手臂、手腕、手指的力气和手指头感觉的灵敏能力有很高要求。核又小又硬,雕刻时,手指难免会被刀具锉伤,对人的毅力也是一种考验,心浮气躁是做不出来的。再者,果核体积较小,创作的随意性很小,从艺者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果核纹理和形状的限制,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将紊乱的果核纹理构思成型才能制作出新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