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中国通史》见证我们与白寿彝的深厚情谊

2013/11/19 9:31:07 点击数: 【字体:

 
    今年,是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白寿彝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也是被誉为“中国历史学二十世纪的压轴之作”——《中国通史》全部出齐十周年。十年前,正是白寿彝先生九十华诞之际,也是《中国通史》经历了二十年的磨砺全部出齐的时刻,当时,北京师范大学为白寿彝先生举行了隆重的学术讨论会。会上,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发来了贺信,学界同仁齐聚一堂,对白寿彝先生的学术造诣、学术风范及《中国通史》的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十年过去了,白先生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通史》,成为许多人的必读书,滋养了许多人的心田。

  上海人民出版社与白寿彝先生有着很深的渊源和情谊,20世纪70年代,当我们得知白寿彝先生有意编撰一部既具中国传统修史特色、又有创新体例的《中国通史》时,一方面为他的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宏伟的气魄所感动,另一方面也钦佩于他的远见卓识。上海人民出版社在学术著作的出版方面一直有着很好的传统,于是与白先生很快就达成了《中国通史纲要》、《中国通史》、《中国史学史》等一系列史学著作的出版意向。此后,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多次到北京拜访白先生,共同商议出版细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通史》的出版,走过了漫漫二十年的光阴,在这期间,遭遇了许多困难,如有好几卷分卷主编或在编撰之前、或在编撰过程中去世,原来的编撰进程和出版计划被迫延期,有若干卷的主编都是几易其人。值得我们骄傲的是,在这过程中,我们始终和白先生紧密合作、风雨同舟。白先生在双目几近失明的状况下,凭借顽强的毅力,采用耳听口述的方式,坚持将一千四百万字书稿审阅、修改完成;即使是在出版社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历任出版社主要领导和有关编辑都始终坚持《中国通史》的选题和出版计划,而且将其列为社的重点项目,并配备强有力的出版力量保证它的圆满问世。

  关于《中国通史》的出版,流传着这么一段有趣的表述:一位总主编担纲主持,呕心沥血,几任社领导班子具体负责编务,十几位编辑通力合作、参与组稿,22位分卷主编共同完成,几百万册发行量和由此形成的社会影响,千余万言的巨大规模。正是这“一到一千万”,见证了我们与白先生、与北师大、与所有相关的专家学者朋友,共同合力打造形成的这一部后人难以逾越的史学巨著,一部后世难以企及的文化高峰。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和上海人民出版社与白寿彝先生有着很深的感情。白先生去世时,《中国史学史》尚未完全出版,为完成他的遗愿,出版社与北师大史学所的各位作者通力合作,反复讨论、交换修改意见,频繁往来,历时六年,最终将六卷本的《中国史学史》付梓出版。正如一位作者所说:“六卷本《中国史学史》得以出版,得到上海人民出版社长期的、始终如一的热情支持,……此书的出版,可以说是对这位中国史学史执著的研究者和大手笔开拓者的最好纪念。”

  “做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脊梁”是世纪出版人的神圣使命和文化追求,也是我们自觉承当的社会责任。作为经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的全国第一家出版集团,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诞生于十年前,即《中国通史》出齐的那一年。所以说,我们和白先生、与北师大、与聚合在《中国通史》周围的所有专家、学者、朋友都非常有缘分。继《中国通史》出版后,十年来,我们又相继出版了“中国断代史系列”、《中国史学史》(六卷本)、“中国专题史系列丛书”、“世纪人文系列丛书”等一大批高质量学术著作。正是因为有了像白先生那样的道德文章足以光耀后世的大学者、有了其他专家学者们共同的不懈追求,才有了《中国通史》这样“里程碑”著作的诞生,我们世纪出版人“做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脊梁”的使命追求才能得到实现。【原标题:《中国通史》见证我们与白寿彝的深厚情谊】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文汇报 2009-06-29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