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已退休,马骐仍未远离深爱的曲剧。兴致所至,邀上老伴儿“来上一段儿”是常事。
马骐,1922年出生于许昌,祖籍封丘。他自幼热爱戏曲,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浑厚苍劲,独树一帜的老生唱腔,深受观众喜爱。马骐在艺术创造中,善于广收博采,融会贯通,除老生唱腔别具一格外,在表演艺术形式上也敢于探索创新,其踢靴、帽翅功、髯口功和台步也有着独到特色。
1982年,由马骐主演的《寇准背靴》搬上了银幕,轰动全国,获全国戏曲电影一等奖,由此被誉为“活寇准”,是曲剧界灌制唱片的第一位男演员。1983年,马骐晋京在长安剧院演出,得到了首都文艺界的青睐和好评。2006年,由文化部批准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同年,在首届河南曲剧艺术节上,被省文化厅授予“河南曲剧艺术家终身荣誉奖”。
9月7日,下午4点,洛阳王城广场上人声鼎沸,三三两两的曲剧爱好者自发聚在一起,吹拉弹唱,不亦乐乎。一位红光满面、精神矍铄的老人悄然走近,凝神倾听着这些来自民间的曲剧之声。
或许是老人脸上痴迷的神情让人觉出了异样,有人抬起头来惊讶地打量老人一眼,激动地喊出声来:“马老!您来了!”老人微微一笑:你们继续吧!
更多的人认出他来。霎时,人群沸腾了。“马老,您再给指导指导?”“马老,您来一段儿吧!”……一时间,人和人声团团将老人围住。老人拗不过众人热情相邀,开口清唱起来:“下朝来一边走一边长叹……”
说到这里,大家已经不难猜出,这位老人就是今年91岁高龄、有着“活寇准”之称的曲剧泰斗马骐。
如果说听马老的演唱是大饱耳福,那么采访马老,他的亲近随和和爽朗大气,则让记者感受到另一种如沐春风。
马骐“三绝”
“在全国百花齐放的地方剧种之中,有一种菊花似地幽雅宜人的,是河南的曲剧。”著名作家冰心曾在自己的作品里写道:“我很喜欢曲剧,特别是它的小型歌舞剧,是那么朴素,活泼,自然而风趣!”这是冰心对曲剧的感受,而当时享誉曲剧界的马骐,毫无疑问为冰心对曲剧产生这样的认识作出过自己的贡献。
从艺近80年来,马骐先后在150多部戏中担任主角。河南曲剧剧目的保留剧目《寇准背靴》中的寇准、《十五贯》中的况钟、《四进士》中的宋士杰、《孙安动本》中的孙安、《赵氏孤儿》中的程婴、现代戏《白毛女》中的杨白劳,《柜台内外》中的郑大伯,《霜晨花》中的陈连香等人物,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浑厚古朴、苍劲酣畅的唱腔,生动灵活、洒脱大气的表演,令观众对这位须生泰斗赞赏有加。几十年的舞台生涯,练就了“踢靴”、“帽翅功”、“髯口功”这“马骐三绝”,而其中的每一样绝活都得来不易。
1956年,马骐参加河南省首届戏曲会演,就对当时的豫剧版《寇准背靴》心生仰慕。“这是出爱国戏,当时我虽然很想演,但还是觉得没有准备好。”马老回忆,随后,他逐步将这部戏移植过来,成为曲剧版《寇准背靴》的第一人。
马老介绍,原来的版本中,寇准是坐在地上脱掉靴子挂在肩头的,而且在“花园送饭”一场,也没有一路上穿花丛、绕山石、过横桥、翻陡坡等等曲折险阻、步履艰难的情景。“刚开始按老版本演过几场,自己也觉得笨、呆,不能很好地展现‘寇准’这个老忠臣的形象和心情。”马老告诉记者,为了让这出戏更生动一些,他想了很多办法弥补,但一直效果不佳,直到他想到京剧《虹桥赠珠》中武打动作“踢枪”。“花枪可以踢,是不是靴子也可以踢起来?”在这样的思考下,年轻的马骐开始了“踢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