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日产距其成立已经过去了20年,专注于小众市场的产品使得其并没有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井喷而声名大振。人们平常见到的很多郑州日产车型,也因为改装成为了工程车、通讯车、警车等,而不易辨认其来源于哪家企业。
郑州日产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四次股权变更,用了17年销量才突破10万辆。就在其即将进入高速发展时,突如其来的岛屿事件让其销量又重回两年前的水平。
5月14日,郑州日产的掌管者郭振甫尝试用辩证法来评价过去的得失:“评判的因素太多,看问题者的身份、角度、时间都会有其局限。发展道路的选择有其偶然性,也有历史的必然性,发展期间的各种问题和应对方式,我们交给别人来评判。”
合资方如何共处,是郑州日产在漫长的发展道路中在不断思考与尝试破解的问题。“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双方肯定会有一些争议和争论。”日产派驻郑州日产、参与日常管理的副董事长真锅雅文说。日方承认过去投入和关注过少是郑州日产陷入困境的一个因素,东风有限总裁中村公泰不止一次坦承前任无暇顾及这个小众产品生产企业,言辞流露歉意,承诺接下来会加大投入。
迟到的规则
郑州日产成立的最初11年都深陷内部股东的各种争议中。从建立之初的1993年到2003年,郑州实际销售的只有一款日产品牌的皮卡,车型缺乏的郑州日产用10年爬坡,年销量才达到1万辆。“这段时期是公司的自我解救阶段,一直徘徊在生死边缘。”销售部部长郭红军经历了那一段不忍回顾的历史。
2003年从日产引入SUV帕拉丁,让郭红军们看到生存的希望。此后两年,“郑州日产的收益状况以及企业文化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但当年中国汽车市场还未接受SUV,帕拉丁很难进入普通消费市场,在街头见得最多的往往是警车或者路政车。
真正让郑州日产在股权关系上进入正常轨道的是2007年的重组,郑州轻汽退出,东风和日产形成了50:50的合资关系,郑州日产正式纳入东风和日产在2003年成立的、国内最大的合资公司东风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