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创业争创一流富而思源奉献社会——关于周国允同志先进事迹的调查(2)
2013/9/10 15:53:13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逢中华世纪坛工程建设的关键阶段,却有一个施工队突然退出,任务急迫,甲方想到了周国允。这项工程条件艰苦、技术要求高,对周国允来说是一个空前的挑战,但他没有知难而退,而是边制定施工方案,边做工人的工作。在他的说服动员下,100多人放弃了和亲人团聚的机会,春节期间仍然坚持在工地施工,周国允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严把每个环节的技术关,认真解决施工难题,在规定工期内完成了施工任务。20多年来,周国允从来没有拖欠过工人工资,资金紧张时,他就是求银行贷款,也要按时足额把工资发放到工人手中。正如北京市城建五公司原党委书记傅士明所说,“周国允”这三个字已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名字,而是一个品牌,是安阳、是河南建筑企业在首都赢得市场的信誉品牌。四是注重党建。周国允意识到,要把“泥腿子”培育成“正规军”,必须从抓思想政治工作入手,靠党建建好队伍、促进发展。他确立了“政治建队、建楼育人”的宗旨,在公司各突击队成立党团组织,在每个班组成立思想政治工作小组,并专设一名政工员,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用思想政治工作凝聚人心、打造优秀团队。他还主持建立了公司党政团联席会议制度,健全了一系列党员教育管理的规章制度。开展“党员先锋工程”活动,把党员培养成生产骨干;开展“爱党、爱国、爱首都”教育活动,带领工人到街上开展擦护栏、修补路面等义务劳动;和社区共建“青年突击队绿地”、“共青团花圃”,逐步改变务工人员狭隘的小农意识,实现了党建工作和业务素质的“双提高”。最近10年来,华都公司还连续开办业余党校12期,培训学员276名,发展党员27名。在中组部开展的一次题为《流动党员的组织生活》专题调研中,调研组评价指出,“安阳华都公司的党员是流动的,但党员的组织生活是稳定的”。
二、不吝财富,热心慈善,以爱心回报社会
在大老板云集的建筑界,周国允算不上真正的有钱人,但他却时刻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热心于各项公益事业。1998年抗洪抢险中,他主动向灾区人民捐款6000元,又号召工人捐款共计12780元;“保护母亲河献爱心活动”中,他捐款3000元;务工人员毛永套的儿子重病,他组织捐款14800元;2003年,他为安阳市慈善总会捐款15万元;东南亚“海啸”时,他不事张扬地向邻国灾民伸出了友爱之手;他还资助着10名西部贫困学生,每年为他们寄去学费和生活费2万多元;2005年,他又为滑县“爱心助学”活动捐款3万元。他照顾本村孤寡老人周运成,主动承担起生活费、医疗费,直到老人去世。他当村支书的工资实行专户管理,每年用于帮扶慰问贫困户,在他的影响下,现有4名村干部都将自己的工资用于村内的公益事业。也许这些对于一个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大老板来说算不得什么,但对于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对于不求名利、而把自己的社会责任时刻挂在心上的周国允,却无不彰显着他高尚的思想境界。
三、心系乡邻,无私奉献,用真情反哺家乡
一人富不为富,大家富才是路,有了些钱的周国允始终没有忘记回报自己的家乡。2003年担任周谭村党支部书记后,他更加致力于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尽心竭力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千方百计地推动本村经济的发展。一是带动劳务经济发展。从建立施工队,到成立建筑公司,他每年都要从家乡带出一批富余劳动力、带回一笔丰厚的收入。目前,安阳华都公司现有的6700多个工人中,几乎全部来自河南,近70%来自滑县,每年为滑县带回资金4000多万元。他们中,很多人已经成长为技术、管理骨干,有的还做了施工队长、项目经理或个体老板。周谭村跟着周国允公司干的有400多人,几乎囊括了所有青壮年劳动力。其中的周锐锋不仅已成长为公司副总,还相继被授予首都“五一”劳动奖章、“首都著名百星”、“河南省优秀外出务工青年”等荣誉称号;领有1000多人的项目经理周印堂,也先后被授予“北京市优秀青年突击队标杆”、“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河南省优秀外出务工青年”等荣誉称号。外出打工也使该村的不少农户脱了贫、过上了富裕生活。村民李宗斋有脑溢血后遗症,爱人患有心脏病,为治病,家里欠了不少钱,生活十分困难。周国允分别于2003年和2005年年初把他的两个孩子带到北京务工,现已带回工资3万多元,家里不仅基本还清了外债,还花2.3万元盖起了一座新房。二是倾心公益事业。周谭村有一块300多亩的沙荒地,多年来靠天收粮。1998年,周国允投资1.5万元打了5口机井,解决了这块地的灌溉问题,实现了亩产小麦400多公斤的好收成。村里的木制电线杆年久老化,他拿出2万元,全部换成了水泥电线杆。周谭村村内地势低洼,逢雨雪天气,道路难行。2003年,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的周国允投资20多万元,修建了两条“十字形”主干道路,让本村群众彻底告别了泥泞路。周谭村小学年久失修,上世纪90年代被教育部门确定为危房,周围几个村的孩子在近10年的时间里都是租用民房或“打游击”上学。了解这一情况后,周国允个人出资40万元,又争取上级支持17.5万元,为周围几个村建了一所标准化小学,并又专门拿出1万元资金,为教室装防盗窗、绿化校园,解决了700多名学生上学难的问题。该校一名带着学生“打了8年游击”的教师说,当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还能在这么好的校园内给学生上课。2005年7月学校建成时,群众要以周国允的名字命名,他不同意;在校内为他立功德碑,他再次婉言谢绝。三是着力建设新农村。周国允总是说,虽然我现在走出来了,但我始终记着自己是个农民,是周谭村的水土养育了我,是家乡的人民培育了我,我要实实在在地为家乡做点事情;作为周谭村的党支部书记,我也更肩负着很多很重要的责任。目前,在周国允的主持下,周谭村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方案》,在2006年,计划投资10万元,建成科技文化大院、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和广播室,成立老年活动中心;计划投资37万元,修建一条长2500米、宽5米的水泥道路,接通周谭村向西通往长垣界的道路;计划投资38万元,建成一个涂料厂,推动本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原标题:艰苦创业争创一流富而思源奉献社会——关于周国允同志先进事迹的调查】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安阳市委组织部 2006-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