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学习木工积累的经验帮助周国允迎来了攫取人生第一桶金的机会。1985年9月,周国允带领60多名农村青年组成的施工队伍来到了银川市,相继揽下水泥厂以及火车站等工程。1987年,当周国允再次带领队伍返回京城时,他已由当年建筑业的门外汉变身业内资深人士。
有了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储备的周国允,终于等来了发挥才干的机会。1988年,周国允通过努力使他的施工队成了亚运村工程的预备队。其间,一个施工队由于工程进度慢、质量不达标被撤了下来。周国允主动请缨,拍着胸脯打出了“一个月赶上工程进度,两个月超进度”的保票。工程争取到手后,周国允几乎每天都待在工地上,一边和工友们一起施工,一边修改施工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工程终于顺利完工了。1993年,周国允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开始了在北京的“财富之旅”。
北京西客站邮件处理中心的生产主楼和业务楼,是周国允的公司成立后接的第一单生意。周国允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的公司能否在北京站稳脚跟就看这个工程了。所以,他身先士卒冲在工地第一线,鼓舞了大家的斗志。1996年,北京西客站工程顺利完工后,周国允拿到了北京城建集团颁发的第一个“长城杯”。
接着,周国允接下了首都机场新航站楼的工程,承建机场航站楼北指廊第二工段工程,一举拿下了建筑行业的最高奖——“鲁班奖”。2000年,周国允的公司又参加了中华世纪坛、国家大剧院等众多大型项目的建设。善打硬仗的“周家军”从此在北京名声大震。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为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建成世界一流的体育场,2004年1月,北京城建集团在全国公开举行了招标活动,周国允的华都集团在众多竞标单位中脱颖而出,拿下了“鸟巢”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任务。在他的带领下,公司3000多人奋战在“鸟巢”工地上,攻克了种种难关,以优异的成绩向奥运工程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周国允平均每年从安阳带出6000多名青年外出就业,每年为家乡带回6000多万元的纯收入,既改善了乡邻的生活条件,也带动了家乡经济发展。这些在他的影响下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很多人成了技术、管理骨干,有的还做了施工队长、项目经理或者个体老板,成了致富能手。【原标题:周国允:靠道义诚信立身 为北京奥运筑“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