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不禁要问,一个长年奋战在煤层巷道里的平凡矿工和他的经验,何以能上升到推广全国的教材高度?何以能提炼为一个行业的工作方法?
“这辈子绝不违章”
“白国周是不平凡的,我赞颂白国周。
“我也曾下过井。坐罐笼时,哐当一声。然后,心跟往上揪着一样,瞬间就到达二三百米的井下。巷道里跟黑夜一样看不到尽头,我深一脚浅一脚跟着师傅往前走,没到采面我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
“井下环境恶劣,水、火、煤尘、瓦斯、顶板、地热等灾害时有发生,是人们望而却步的地方。难怪10多个和白国周一起来的人只干一天就当了逃兵。白国周却留了下来,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今年7月13日,退休职工庞振江在报章发表《白国周礼赞》时这样由衷写道。
白国周是在1987年8月初中毕业后到了矿山,那时,他心怀对煤矿工人职业的崇敬,更肩负着生活的压力。
8月19日深夜,记者在白国周家里采访时,听到当年这个以“农民轮换工”身份进矿的“老班长”回忆旧事:“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我和大多数职工一样,心里总想着多挣点钱贴补家里。”
刚上班,白国周的师傅李翼德就给他讲了一个亲身经历的悲剧:那天李翼德和工友一起干井下巷道发碹工程,顶棚带帽工作完成后,他们就开始清理岩壁和砌墙。按规章要求,挖两米岩壁要砌一米的墙,但为了省事也为了加快进度,他们就一次挖了五米的岩壁。结果还没来得及砌墙,顶棚就突然坍塌了,当场把一名工友埋在了下面——刚才还有说有笑的工友,刹那间就在大家面前消失了。
“一次违章,代价竟然是一个年轻的生命!他们家的情况我知道,这么多年来,他爱人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艰难地生活着,日子过得很苦……”师傅当时的话白国周至今还记得。
“每次想起这件事,我的心里都难受。同时,我的心头也涌现出了一个强烈的念头,那就是这辈子绝不违章!”白国周说。
这个警示,在白国周心头回旋震荡了22年,成为他做“本质安全人”(珍惜生命,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受别人伤害)的心理基础。
因此,尽管白国周天天下井,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并没有把他变成吃饱了干活、干累了睡觉、啥也不想的人——他是个有心人,爱学习、好思考、善动手、勤动口,这一切,构成了他迅速成长的阶梯。
有一次,一位老工人手扶钻头在岩壁上打眼,看起来很是轻松,好奇的白国周也要试试,可是钻头到他手里就不听话了,扶着扶着就不转了,后来竟然卡了进去,一下子耽误了半个小时的生产。他很纳闷,一个小小的钻头怎么就有这么大的学问?于是,他结合生产实际不断地借来煤矿生产方面的书籍学习。
孜孜不倦学习的他,受到了队领导的器重。入矿一年后,年轻的白国周即被提拔为开拓队掘进班班长,手下一般保持在15个人左右。
“当上班长以后,我一直提醒自己:我身上担负的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安全,还有班里十
几个兄弟的生命。所以我常常告诫我的弟兄们:我们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我们个人的生命,更关系到咱们全家人的幸福。”白国周说。
在施工中,白国周首先带头按章操作,并坚持落实自保、互保、联保的安全理念,逐步使大伙意识到,只有做好自保互保联保,大家的安全才能得到保证,生产才能安全高效。这一点,也是白国周所在班连续22年不出事故的一个关键原因。
下井22年何以“身上没疤”?
每次下井前,白国周都按照队里的规定,带领全班人员在矿工及家属的全家福照片前举起右手庄严宣誓:“上安全岗,决不违章!”
带着这种誓言,白国周在井下生产一线摸爬滚打多年,一年365天,他至少有350天都要下井,算下来,有近8000天,居然连磕手碰脚这样的小伤都没有出现过。每次上下井,男人们都要脱光了更换衣服,一些人都称奇:这个人果然身上连块疤痕也没有呀!
井下,他是最没有打工意识的农民工;井上,他是最不像班长的兄长。
井下,他写了不计其数、“稍存即逝”的“粉笔留言”;井上,他记了整整8本、保存完好的《安全日志》。
每天,穿过3道风门,白国周走到绞车房,上下左右看看钢丝绳有无断丝,手推推闸皮,看是否松动。如果发现滚筒螺丝松了,他就掏出口袋中的粉笔,在一旁的小黑板上给开绞车的工友留言:“绞车滚筒螺丝松了,需处理后再开车。”
每次下井,白国周总是这样赶到工友前面,在开工之前先走检一遍。排查出隐患,如果他一时无法处理,就用粉笔在引人注目的地方写字提醒。接班的工人一上岗,看到点名让自己干什么,谁都不敢怠慢。大家都是先处理完班长布置的任务,擦掉留言,再正常生产。久而久之,白国周的“粉笔留言”就成了他们班工作区域一道“独特的风景”。
白国周说,班组长要做好安全工作,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是关键。多年来,他和工友们总结出了“班组安全管理九法”,包括理念引领法、班前礼仪法、互助联保法、手指口述交接班法、“三不少”隐患排查法、“三快三勤”现场管理法等等,并把它们运用到了生产实践中。
白国周特别介绍了“三不少”隐患排查法和“三快三勤”现场管理法,前者就是班前检查不能少、班中排查不能少、班后复查不能少,后者则包括嘴快、腿快、手快、勤动脑、勤汇报、勤沟通。
其中,手快就是无论到哪个地方,发现隐患和问题,现场能处理的当即就处理;处理不了的,及时汇报。勤动脑就是结合生产现场实际,对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勤动脑、勤思考,并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迅速组织处理。勤汇报就是对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尤其是有可能影响下班安全生产和工程进度的,及时向上级汇报,使上级在第一时间能掌握生产一线的工作动态,合理分工,科学调度。
这些,都是白国周在生产实践中获得的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发现有问题的,就马上把它写在旁边的小黑板上,并派专人前去处理。班中巡查时,再进行详细的复查,看问题是否已及时处理,如不能处理的就做到口交口、手交手,进行严格的交接班。”
8月20日上午,记者们在七星公司采访时,看到矿山办公区举目都是白国周事迹和管理方法宣传栏,还兴趣颇浓地专门到绞车房体验了“手指口述交接班法”。
记者翻开白国周的《安全日志》,扉页上题着两行大字:“安全是大家最大的幸福,安全是班长的首要职责。”
安全是职工最大的福利--这一信念支撑着白国周,也成就了白国周。有了这个信念,即使弟弟违章,他也是严厉训斥,并向上级汇报;有了这个信念,他时刻把弟兄们的冷暖放在心上,让大家能在井下安心干活;有了这个信念,即使是最落后的班组,他也能让他们迅速变得团结高效;有了这个信念,一个白班长,正影响和制造出十个白班长,一百个白班长……
哥哥是个“双面人”
“安全--这一沉重的话题,带给我们的思考确实太沉重了。”
“煤矿史一页页翻过去,满篇都是带血的文字,隐隐透出妻儿寡母嘤嘤的抽泣。”
“我们看到,那隐于黄泉路上的魂魄,用怎样的哀怨给我们以警示。那是谁用'三违'作颜料勾涂的人间悲剧我们无法考证,但那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凄惨景象却总也抛之不去,教人心寒。”
…………
8月19日夜,当记者伏案速录白国周的《安全日志》中以上内容时,不由得笔尖颤抖,想起白天采访的白国周抓违章罚亲弟的故事--
2007年9月,白国周领着全班在轨道上施工。按照惯例,他要进行班中巡查,看有没有人违章操作。突然,他发现运行中的矿车没有挂保险绳,就立即发出停车信号。
白国周随即发现,操作矿车的是自己的弟弟--白国辉。
“你不要命了?平时是咋教你的?”白国周严厉地教训弟弟,虎眼立瞪,视若仇寇。
兄弟俩的感情一直很好。2003年,七星公司要招农民工,白国周就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弟弟,并告诉母亲,国有大矿安全生产有保证,只要认真学、好好干、不违章,就能做到安全生产。这样,白国辉也成了一名煤矿工人,并且跟着哥哥干。
抓到弟弟违章,白国周非常生气。他说:“在井下,不是一个人在干活,如果一个人违章,不但自己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而且很可能殃及更多的人。”
如果换成别人,教育教育也就行了,可能不上报,白国周却拿起电话,在弟弟怯怯的注视下向队里作了汇报。结果,白国辉被队里罚款100元,既被罚了票子又丢了面子,对哥哥好几天都只给白眼。后来,连弟媳也和白国周较上劲了。
白国周看到弟弟虽然被罚,却仍然没有解开疙瘩,就和妻子韩琪一起到弟弟家里劝慰:“我给咱妈说现在矿上工作条件好,安全有保障,妈才同意你到矿上。咱妈让我照顾你,我让你时刻注意安全,不出事故,才是对你最好的照顾。你要是大意出了事,我咋跟咱妈交代呀!”
弟弟终于明白了哥哥的苦心,这个“两面人”里外都是为了生命的尊严!在以后的工作中,白国辉再也没有发生过违章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