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一目前是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同时还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他是艾滋病鸡尾酒疗法的发明人,也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到艾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科学家和最先阐明艾滋病病毒复制多样性的科学家之一。与施一公不同的是,9岁随家人到美国定居后的何大一,一直保持了对科学非常浓厚的兴趣。
何大一的父亲毕业于浙江大学。20世纪40年代后期,何大一的父亲去台湾游学时与何大一的母亲相爱并在台湾安家,后全家迁往美国。“刚到美国时,我感受到了文化上的冲击,从台湾到美国,变化和差异实在是太大了,这让我很忐忑。”何大一说,但作为孩子,还是很快就适应了当地的环境。“从那时起,我就一直保持了对科学非常浓厚的兴趣。我不知道为什么,事实就是如此,或许这就是一个孩子的天性吧。”
因为兴趣,何大一曾经在两所大学求学,一所是MIT,另一所是哈佛。“在MIT我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物理,所以我拿的是物理学学士学位。后来现代生物学发展迅速,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和兴趣,所以我就去哈佛大学医学院继续深造。”何大一说,就在我进行临床实践期间,我看到了一些年轻人,患上了一种在当时无法解释的传染病,这种传染病让人很快就会死去。“我们通过对传染病的分析,发现疾病的发生是源于脆弱的免疫系统,这令我感到很费解。第一个病例是个谜,几个星期过后,就有第二个病例,后来就是第三个、第四个病例……五个病例一连串的迅速的来到了我们中心,引发了我极大的兴趣,因为它们是完全未知的。”
为了解答自己的疑惑,“更确切的说,是满足我的好奇心。”当时还是一名年轻医生的何大一,查找了无数的教科书,但都没有找到类似的病例。“这激发了我探究的兴趣,我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何大一说。
1981年,何大一开始做艾滋病研究。人类到底是如何染上艾滋病的?艾滋病病毒是如何复制的?它是如何破坏免疫系统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何大一被这些问题困扰着。“因为这是一个新的领域,所以一切都有待挖掘。”何大一说,在艾滋病的研究过程中,他的物理学功底,给他带来了好运气。“因为机会总是会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他将更多的数学方法应用到了艾滋病研究中。“通过类似的跨学科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何大一说,通过这些知识和信息,我了解到了在数学上如何去击败艾滋病病毒,这也自然而然地造就了现在大家熟知的所谓“鸡尾酒疗法”。这种疗法从1996年开始已经成功应用于临床实践,病人不再因为感染艾滋病而死亡,因为这种疗法保护了免疫系统,并帮助免疫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再生。
对于自己的人生经历,何大一总结了六点与学生分享。一、要追寻自己所感兴趣的东西。当你追寻你所感兴趣的东西的时候,你就会付出努力。二、要敢于有限度的冒险。一位非常有名的美国总统说过,我宁愿用一个战斗后失败的人,也不愿用一个没有尝过胜利和失败滋味的人。所以,应该去冒一些有限度的险,这很有好处。三、要知道你能做什么和你应该做什么。四、没有行动的愿景只是梦想,没有愿景的行动则是噩梦。我说这点因为一些人只是做但没有计划,而有的人空有计划却不付诸于实践,两者都不好。五、学习去解决问题。一味地死记硬背知识是没有用的,这一点不仅仅中国教育体制中存在,在美国和其他很多国家的教育体制中都存在,我们更应该去培养有效地问题解决能力。六、要会区别教条和真理。
何大一对学生们说,“求是”说的就是追求真理,就像爱因斯坦讲的,对于权威迷信就是真理最大的敌人。我对我的学生说——挑战我,因为今日的真理不一定是明天的真理,地球曾被认为是宇宙的中心,现在已经不这么认为了。当然,也有永恒的真理我们需要追寻。所以,追寻真理,但是同时也要分清楚什么是教条、什么是真理。(潘怡蒙)【原标题:施一公:没“兴趣”时也不要荒废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