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上任之时,天津的《民约报》如此报道:“刘女士竞争慨然以为己任……各大团体接电后均至车站欢迎(计有30余团)。是时汽笛鸣鸣,刘女士至矣。遂皆肃然脱帽致礼,刘女士亦依次答还,颇极一时之盛。”
追求自由:“一品夫人”作诗言志
刘青霞在守寡后,正是风华正茂,因此,很多族人指责刘青霞的罪状之一便是:不守妇道。
刘青霞在守寡后,到底有没有重新燃起爱情之火,在记者看到的史料中,鲜有描述。仅在屈春山、张欣山所著《血洒东京》一书中,描写了刘青霞对领导开封辛亥革命的张钟端怀有特殊感情。
刘青霞资助的《河南》杂志,是由张钟端发起创办的。1911年,在张钟端牺牲后,他的遗物也是由刘青霞转到老家中……由此种种,可判断两人交往颇深,但是否互有爱意则很难考证。在张钟端的遗子张梦梅为《血洒东京》所作《序》中,称两人“在推翻满清王朝的斗争风雨中,同舟共济,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无论是否追求到爱情,刘青霞热烈追求自由的精神则多有表露。
在刘青霞婆母去世时,恰逢尉氏大饥,她施舍粥饭一月,被光绪皇帝诰封为“一品夫人”。按说,有了这种称号,她应该跟皇帝站在统一战线上。但是,她创办华英女校时,却要求学生入学后首先放足,这个要求跟封建礼教是背道而驰的。
在《自由报》创刊时,她更是作了一道诗:“自由好,中夏少萌芽。岳色河声飞笔底,洛阳纸贵泄春华,开遍自由花;自由好,妖雾惨夷门。手拨摩天旗影荡,腰悬横河剑光腾,夺转自由魂;自由好,过渡帐过津。揭破九幽超变相,罗胆万佛见天真,崇拜自由神;自由好,五岳独称嵩,燕赵健儿身手锐,犬羊部落羽毛空,撞破自由钟。”
但是,对身处如狼似虎的刘氏族人中的刘青霞来说,无论是财产还是爱情,“自由”都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幻想而已。“处兹悲境,对于家庭甚觉短气灰心。”她说。
千金散尽:一代富孀凄凉离世
财产带给她荣耀,也带给她麻烦。刘氏族人和刘青霞争夺财产的诉讼历经十几年仍未结束。
1913年,为了从无边无际的财产诉讼中脱离出来,她曾两次南下与孙中山会面,想把全部的百万家产捐给政府修筑铁路。当时正缺资金的孙中山很感动,挥笔题写“天下为公”、“巾帼女杰”八字赠给她。但由于信息传递方式的落后,孙中山的令文还没到尉氏,南北谈判已决裂。刘氏族人由此陷害刘青霞私通南方政府。
1922年,当冯玉祥任河南督军后,下文将刘氏家产充公。这样,才平息了这场家族纷争。关于此事,也有人说是刘主动捐出去的。
充公的财产很难再回来。1933年,当刘氏族人要求归还刘氏财产时,当时的河南省主席刘峙假装答应,并一本正经地刊发了《省府奉令发还尉氏刘姓财产》的消息,其中称,当时刘氏家族多年为争财产诉讼,这时,冯玉祥用了“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对刘青霞说:“外人不明了汝家事,案无结日。吾今为汝等息之。”
对冯玉祥这招,刘峙认定为:“盖以强制手段,将刘姓财产扫数充公。”他还同意归还财产。但刘氏后人收到的只是一张“空头支票”。
对于刘青霞来说,巨额财产充公,自己从此也身无牵挂。就在财产充公的次年,她回了安阳娘家,她几乎是一无所有,除了满脸的风霜、几件带着补丁的衣服。就在一年前,她还捐给尉氏县平民工厂5万元捐款,给开封难民收容所衣衫褴褛的孩子们捐了40套新衣服。
当年,她在娘家去世(一说刘青霞是在1922年去世),时年47岁。关于她的死因,一说是病死,一说是被娘家人害死,至今难做定论。
现在开封和尉氏都存有刘青霞的旧居。其中,开封宅院位于刘家胡同,坐北朝南。
尉氏宅院分东西两院,东院存留着刘青霞旧居“师古堂”的部分建筑。这是一座四合院,全盛时有房300余间,主院现存房屋36间,院中有刘青霞亲自栽种的一棵腊梅。
西院曾是中共尉氏县委机关楼,有三套院落,如今仍住着居民。在此地已居住30年的朱振中老先生仍记起新中国成立初期这里的情景:大门直通到街上,进门后就可以顺着大房檐走,下雨时也淋不住人;立在石礅上的木柱子擎住了房檐,石礅的直径有30厘米。
“这房子100年前是刘家的,那时可气派了,掌柜婆叫刘青霞。现在,光这套院落里就住了7户人家。”他说。■商报记者 赖海芳 文/图【原标题:辛亥女杰刘青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