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一品诰命’的革命路”系列7 坚韧无畏践行新思想

2013/9/4 10:16:34 点击数: 【字体:

“‘一品诰命’的革命路”系列7 坚韧无畏践行新思想
华英女学仅存的教室 翻拍于中华资料图片
    引子

  在日本游历的半年,刘青霞与众多河南籍学子来往密切,与唐群英、朱珍吾等女杰时相畅谈,并结识了孙中山、黄兴、宋教仁、陈其美等同盟会领袖,与这些“出类拔萃之士”的来往,令她“引为同志欢若平生”。

  作为革命党中的“有钱人”,刘青霞竭尽所能襄助革命,也因此点燃心中的激情。这是一个彼此受益的过程,她捐助《河南》,《河南》为她带来了思想的源泉;她帮助燕斌,燕斌也让她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女性教育的重要,女性才智解放的重要。可以说,在那一时刻,她与那些留日学生、与革命事业、与勃兴的新思潮,已不知不觉融为一体。

  1908年正月,刘青霞从日本回到国内,决心践行自己的新思想。当时河南人文气候还很闭塞僵化,与春潮涌动的留学生群体相比,中原依旧是冰封大地。面对巨大的落差,刘青霞的锐气并未受挫,她愿开风气之先,愿为后来者融冰化霜。

  回国后,刘青霞做的第一件事,是在尉氏创办“华英女学”,这是河南第一所私立女子学校。在当时一般舆论看来,让女孩子出外上学有伤风化,创办女学是离经叛道。在如此僵化滞重的氛围中办女学,社会舆论压力重重。刘青霞决然前行,选址、建房、招生,“华英女学”顺利开课。两年后,该校“颇著成效”,刘青霞又出资在该校附设女子师范一班,以培养女子教育师资。

  这期间,通过“大河书社”,刘青霞一直与革命党人保持联系。张钟端回国时,即在刘青霞安排下,先到时任湖北按察使的马吉樟幕下,以合法身份进行活动。武昌起义后,张钟端潜回河南,预谋组织开封起义,其所需经费也由刘青霞捐助。

  开办“大河书社”、资助革命起义,都是在清政府眼皮底下,有极大的风险,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但这位“一品诰命”毫不畏惧,甘与革命党人共进共退,生死相随。

  刘青霞的伟大,不在于言辞慷慨华丽,而在于行动果决坚韧。

  期盼“自由花常开”

  ▲

  适逢周末,尉氏县实验小学院内安宁静谧,与平时百鸟投林般的热闹大为异趣。

  这里原是刘青霞家的南花园,1908年,她创办的华英女学,就坐落在这个院子里。如今华英女学的校舍大多无存,只留下一座老教室,如孑然一身的老人,孤独地回望百年岁月。

  1908年正月,刘青霞从日本归国,旋即谋划筹办“华英女学”。当时女子师资紧张,刘青霞在日本时,已先期聘请日本女教师高山爱子、湖北留学生朱珍吾前来任教,随后又在苏州、无锡各聘女教师一人,就当时来说,这样的教师阵容已足称豪华。

  剩下的事就是建房和招生。当时已废止科举两三年,各县都有了新式学堂,对于女学堂,清政府大小官员也已较为开明、支持,但一般大众仍有很强的敌视心理。尉氏文史研究者于中华讲的一个细节,看似无赖故事,却隐隐透着那个时代的敌意:华英女学房屋建好,门窗未安,一间教室正中间,有人屙了泡屎。刘青霞查看工期时,正好看见,大怒,让把那间房扒了重盖。管事儿的说让人清理了,再把地砖换了,也就干净了。但刘青霞怒气难消,一定让扒掉重盖。

  现在看来,刘青霞的反应有些过激。当时环境的压力我们已无法感知,或许是在一系列的郁闷之后,她心理承受能力达到了极限,又或许她把女子学堂看得十分崇高,不允许任何人玷污、轻辱,因此用过激的行动,来迎击因循在旧传统中的人们的挑战。

  华英女学的学生不但免学费,还免费供给衣物、伙食和书籍、文具。即便如此,招生仍很困难,本地人送女儿入学的很少,刘青霞不得不面向全省招生,最终招到50名学生,大多来自河南各地开明家庭,如新蔡任芝铭的二女儿、后来在延安以“妈妈同志”闻名的任锐,此时就入尉氏华英女学就读。

  进入华英女学后,刘青霞首先要求学生放足。但在那种大环境中,为免授人话柄,学校严格限制学生与男性接触,吃饭时,也不能与男伙夫照面,伙房墙上嵌一个转桶,伙夫盛好饭菜,放在转桶上,转过去,学生再取用。

  学校课程有国文、算术、史地、修身等,同时还学习编织、刺绣、植桑养蚕。学校课程设置合理,教学效果良好。天津《民约报》曾刊文赞誉该校:“其内容规约严肃,学科认真,其目的在为我豫省开通风气,推广女学,使我女同胞各有自立之能力……”

  为进一步开拓风气,推动女子教育,刘青霞又创设女子师范,附设于华英女学,招生40名,学制两年。

  刘青霞对华英女学非常看重,经常到学校看望师生,还为学生画了一幅“群芳图”,并题诗其上:“莫怜旧时花枝败,但求自由花常开。劝君不辞劳素手,育得群芳天下栽。”

  对这所倾注大量心血的学校,刘青霞无疑寄有厚望。

  悲情1911

  ▲

  刘青霞办女校的三年多,一直通过大河书社与同盟会河南支部保持联系。这期间,国内革命起义此起彼伏,但都没成大气候,在希望与失望的交相煎熬中,时光指向了1911年。

  对于刘青霞而言,1911是悲喜交集、备受煎熬的一年。

  这年夏天,张钟端从日本回国,其时刘青霞二哥马吉樟担任湖北按察使,刘即保举他进入按察使官衙任职。有了这个身份,张钟端来往于湖北、江苏、上海,暗中营救了不少革命党人。

  武昌起义炮声一响,各省纷纷响应,河南地方也有一些武装起义,但省城开封尚无动静,颇受南方各省指责。张钟端接受指派,前往开封策动起义。当时开封同盟会员王庚先、周维屏等已在秘密组织,联络了一些学生、新军和警察。张钟端回来后,被推举为“河南革命军总司令”。刘青霞没有直接参与起义准备,但她为起义军捐了1600大洋,并“满拟竭力多捐”,却因起义失败被迫终止。

  开封起义失败,与其说是被清政府镇压,不如说是被袁世凯镇压的。其时,袁世凯已复出,担任内阁总理大臣,大权在握,正要谋取最大的利益。对于袁世凯来说,河南不仅是老家,更是北京的门户,河南如果被革命党占领,南北均衡的格局就将被打破。因此,袁世凯刻意加强对河南的控制。

  河南原来的巡抚是满人贵族宝棻,面对起义烽火遍全国的格局,他内心早已崩溃,时刻准备像湖广总督瑞澂一样,一闻炮声先行逃遁。巡抚如此,开封官场也是人心惶惶,巡防营统领柴得贵急于另寻出路,派手下总稽查张光顺等联络革命党人,表示“愿为黎元洪之续”,并以歃血为盟的方式,换取了同盟会协统张照发的信任。因此,开封起义的组织者信心满满,十分乐观。

  恰在这时,袁世凯派亲信齐耀琳取代宝棻,出任河南巡抚,对政局的控制瞬间强化。柴得贵意识到了袁世凯的力量,见风转舵,出卖了革命党。

  1911年12月22日晚,张钟端在河南优级师范学校召集会议,决定于次日凌晨两点举事。此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2011年09月28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中国皮影艺术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