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小县临颍 让足球在校园飞

2013/9/2 10:46:44 点击数: 【字体:


小县临颍 让足球在校园飞
校园绿茵场 李延浩 摄
小县临颍 让足球在校园飞
小球员圣阳(左)和祖童 陈强 摄
小县临颍 让足球在校园飞
黄土地上的带球训练 任书凯 摄
小县临颍 让足球在校园飞
乡村“贝克汉姆” 陈强 摄

    初夏的一场雨把天空洗得更蓝,田野一片翠绿。乘坐临颍县教育体育局体卫艺股副股长段伟刚的私家车从县城出发,行驶了近30公里,我们来到了该县王孟乡陈留村的陈留小学。教体局车辆紧张,段股长就“私车公用”了。

    正是放学时间,学生们在排队准备出校门。

    “谁是足球队员啊?”随着记者的一声问话,还没反应过来的两个小男生已被叽叽喳喳笑闹着的同学们推到了前面。

    手臂受伤的10岁守门员

    “我要踢上国际”

    不出所料,这个手臂上打着石膏的小队员正是因球负伤。

    他叫李祖童,今年10岁,是四年级一班的学生,现任学校足球队的守门员。

    “上星期训练五对五小对抗,祖童扑球时受的伤。这孩子足球意识强又勇敢,上次为救一个球一头扎进网里,是拽出来的。”体育教师李晓培说,祖童的姐姐也练足球,踢前锋的,前年被漯河市体校选走,现在上初二了。

    孩子受伤当妈的心疼得直掉泪,小祖童却说“不疼。”家住陈留村东的祖童爹妈都是农民,问他家长支持不支持他踢球,他点点头说:“俺爸说踢足球好,不肯(当地方言,容易的意思)生病。俺妈说练练身体健康。俺奶疼我,说别光使着了(当地方言,费力之意),不长(高)。”祖童说:“踢足球好玩,健康,有乐趣。”谈到将来的理想时,这个10岁的守门员不假思索地吐出铿锵有力的四个字“踢上国际!”

    据李晓培介绍,陈留小学共有270名学生,现有注册男女足球队员50名,参加足球训练的学生达110名。校队的训练时间为上午大课间、下午课外活动,每天保证两个小时。艰苦的训练带来了好成绩,目前学校已经向省、市体校输送了8名队员。在学校办公室,“2009漯河市中小学足球联赛小学男子组第一名”、“2010临颍县中小学足球苗子分赛区小学女子第一名”的奖牌都被摆放在显眼的位置。

    15岁的杨灼是固厢乡第一初中八(3)班学生,作为校足球队的队长和主力前锋,因崇拜贝克汉姆在队友中有“小贝”之称。前两天下雨了,操场湿,“小贝”痒了两天的脚因此而没有施展的机会。当换上9号球衣(本应与贝克汉姆一样是10号,但10号球衣洗了没干)的他来到洒满阳光的绿阴场时,颠球、过人,一招一式还真有“小贝”的神采。射门,不中。“我太紧张了。”“小贝”有点不好意思。

    百米速度12.8秒,参加过多次比赛并为学校获得不少荣誉的杨灼,学习成绩一般。他说:“训练当然很累,但我不感到累。每当比赛我爸都来加油,进一个球同学们和教练都高兴得嗷嗷叫。我的理想是,踢好球,代表县、市到省里参加比赛,进省体校。”

    学计算机的足球教练

    “渴望进修提高”

    李晓培毕业于河南教育学院计算机专业,2003年到陈留小学任教。现在他每周要上10节数学课和五、六两年级的6节体育课,并充当校足球队的教练。

    足球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专业运动,而在临颍县农村中小学校,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都是兼职的,更别谈什么专业足球教练了。和李晓培一样,2008年,县里刚开始搞校园足球时,这些白手起家的“教练”就凭着教体局配发的一本《足球运动入门》、一本《足球技巧图解》和一张《足球教学设计》光盘开始边学边教。为提高足球训练指导教师的教学技能,县教体局从漯河市请来足球教练为体育教师上课,从省体校聘请2名专家常驻临颍,到各学校进行巡回指导。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对其进行强化培训,并让优秀的指导教师直接参加省体校足球夏令营活动,接受高端培训。

    “最难忘的是2010年底亚足联中国足协在县一高举办的D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班。”李晓培说,作为全县24名学员之一,他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培训。从足球技战术理论到足球发展史,从书面考试到学员自己上一节足球课,收获太大了。他说,目前针对小学的足球教材几乎没有,对教练员、裁判员的培训不多,“自己最渴望的还是进修提高”。

    因为是高中体育教师,临颍三中的高广立、张国强算是“科班”出身,分别毕业于河南大学和河南师范大学体育专业。尽管校足球队刚取得了漯河市第十三届中学生“晨光”杯足球联赛高中女子组第一名的好成绩,但他俩仍觉得自己专业水平有待提高。他们说:“目前队员们参加高水平比赛的机会太少,视野欠开阔,经验也不足。另外,学校足球场地不平,草坪不好。当然,如果是进口草坪也养不起。”据介绍,三中校长王富琦喜爱体育,也深知师生足球训练的艰苦,于是想办法在经费上给予照顾:足球教练员每天有10块钱的训练补助,一年发一套运动衣;运动员每天有2块钱的伙食补助,直接打到饭卡上,买运动服的钱是学校和家长各出一半。

    张高峰是2009年分配到固厢乡一初中任教的“特岗教师”,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体育专业,是全县为数不多的学过足球的体育教师。他每周教15节体育课,还要带学校足球队。除了学校给发了两套运动服、有时周日训练校长给二三百块钱让他带队员们吃饭外(周日学校不开伙),基本上没什么补贴。“也没啥,教师就是奉献。学校已经尽力了。”这位许昌小伙朴实地说。

    村小校长

    “踢球让孩子们变了样儿”

    “足球运动不仅是强身健体,还让孩子们从里到外都变了样。”谈起校园足球给这些农村娃带来的变化,陈留小学校长李振择感触颇深。

    李校长说,刚开始组队时,最大的困难是家长不理解,担心孩子受苦、受伤,怕影响学习。学校就开家长会做工作,按上级要求为每个队员购买了38元的意外伤害保险(现已涨到了50元),并组织家长观看球赛,使他们逐渐消除了思想顾虑。慢慢地,看到踢球没影响学习,比赛还得到了荣誉和奖励,几名优秀队员又被选拔到市里、省里,家长对孩子踢球也就越来越支持了。

    中锋队员胡圣阳的父亲在福建打工,每次打电话回来都问“练球累不累?磕住没有?”一年回家一次的他还专门为儿子买了个足球。6年级李鹏、李朝阳等学生的家长也都是“铁杆粉丝”,听说孩子到临颍比赛,骑上摩托跑50多里地去看球、助威。

    “我常对学生说,热爱足球不能拉下学习,不能为踢球而踢球,获得快乐就好,要通过踢球学会做人。”李校长说,足球让孩子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了,团结友爱了,眼里有活儿了。大家看到地上的果皮、纸屑马上捡起来,主动打扫教室卫生。比赛时看到对方球员摔倒会上前扶起来,队员一下场,同学们就给端水、递毛巾。

    在一旁的李晓培老师举例说,6年级有个守门员叫王娇,开始练球时不好说话,不扑球,一弄就蹲在地上哭。半年后,她变得开朗活泼又勇敢,成了“金牌守门员”,一中的教练看了她的比赛说“你毕业了就到我们学校来”。

    临颍县南街村曾作为现代集体主义的成功范例声震全国,这个昔日的“红色亿元村”今天又因足球闻名遐迩。走入南街学校,便感受到浓浓的足球氛围。400米跑道的标准运动场上绿草茵茵,东西南北四面摆放着10对足球球门。这20个球门分别是标准球门、7人制足球球门、5人制球门和专门用于射门训练的小球门。为方便训练,教练员的办公室就设在了露天看台的下面。

    “让最好的学生踢足球。”南街学校校长毛爱农一见面就出语不凡。他说,差生踢足球只能产生负面影响。中国足球为什么上不去?为什么出现赌球、黑哨和腐败?除体制因素外,还因为管理者和球员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太低。人常说‘好铁不打钉’,其实好铁打出来的钉才更好。踢球与学习可以相互促进,通过足球运动,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踢足球使他们身体好了,热爱生活了。”

    仿佛要证实毛校长的这番理论,被叫到会议室来的八(1)班学生赵琳真可谓品学兼优。这个漂亮姑娘正如教练所说的那样“自信、阳光”。她身兼班级文艺委员、体育委员和政治课代表,是校女足中锋。当问她踢什么位置时,她说“踢中间的”,引来一片笑声。她说,夏天训练时,绕着操场跑8圈,累得走不成路;到郑州比赛时被人撞了1米多远,但“哭哭就不哭了”。足球锻炼身体和耐力,是“对意志的磨炼,对人生的磨炼”。

    问起普及足球面临的最大困难,几位校长不约而同地说:“资金不足”。虽然县里给了作为足球训练基地的小学每年6000元、中学1万元的补助,但“根本不够花”。“光给学生买保险就差不多用了一半,加上给运动员买服装、给教练员的补贴、参加比赛的交通费和食宿费、场地和器材的维修添置费等,经常捉襟见肘,缺口部分只有自己想办法。”一位校长说。

    教体局长

    “要玩咱就玩好”

    位于县城新区的临颍县教育体育局办公楼的大门前悬挂着“河南省足球后备人才选才基地”、“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社会实践基地”等铜牌,大厅左侧是介绍校园足球的图片橱窗。

    5月10日下午,县教体局局长陈保森向记者讲起了临颍的足球史:“过去,我们听说陕西有个志丹县搞校园足球。2008年前,足球在临颍只是个别学校的体育项目,不成规模。现在我们从小学抓起,全县15个乡镇加上县直学校,有101所学校在干这个事儿,规模大是我们的特点。”

    2008年,因为有一定的基础,漯河市体育局将临颍校园体育项目确定为足球。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临颍县教体局把校长们请来开会,问大家“到底干不干,能不能干成”。搞足球经费投入大,一个吃饭财政的县干得了吗?能不能玩好还真是个事儿。但当决心下定之后,陈保森扔下一句话:“要玩咱就玩好!”

    2008年4月,县政府下发了《关于促进足球运动发展的意见》,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主抓教育体育工作的副县长为副组长,教体局、财政局、建设局等相关部门的一把手和各乡镇乡镇长为成员的足球运动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接下来,县教体局又下发了《关于成立足球训练基地学校的通知》,要求县直所有学校都要建立足球训练基地,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初中、两到三所小学建立基地。经过申报,当年就确定了74所学校。

    基地学校确定后,县教体局要求每校都要建立男女足球训练队,因场地等原因所限,小学可按5人制、7人制建队,每队不少于15人;初、高中按11人制建队,每个队不少于25名球员。

    为解决基地学校的实际困难,局里拿出八九万块钱给学校送足球、焊球门、挂球网,打了比赛记个账,年终奖励一下。后来县政府专门设立了足球训练基金,并在教育费附加、体彩公益金中划出一定资金,用于校园足球,每年拨款130万元。这样,3年算下来接近400万。到去年年底,学校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又有30多所学校申报。现在全县已有足球训练基地学校101所,男女足球队208支,参与足球运动的青少年达5000多人。

    “我们每年5月举办一次足球联赛,全县分6个区赛场进行预赛,最后选出优秀队参加决赛;每年10月,以漯河市足球联赛为契机组织全县所有球队先分区预赛,再选出优秀队到市里比赛。加上每个赛区中学和各乡镇小学每个学期的内部循环赛、校际之间的友谊赛等,多项赛事提高了校园足球的技战术水平,培养了一批足球后备人才。漯河市的比赛临颍夺冠就不说了,仅代表漯河参加省里的全运会等比赛就拿了不少奖。目前临颍已向省、市输送足球苗子16名。”说起这些年的“战绩”,陈保森滔滔不绝。

    而说到上级部门对临颍足球的支持,他的语气里只有感动:“省体育局、省体校和省足协对临颍足球先是吃惊,问‘真不真呀’,后来都很支持。省体校女足教练朱金梅(前国家女足主力前锋)到临颍看比赛高兴得不行,指着场上球员说‘这个中,那个中’。我们到省里找到刘言和校长,吃饭时说想让省体校给颁发个牌儿,刘校长高兴地说:‘你要什么牌就给你做什么牌子!’”

    “前几天有家青年报的记者问我,‘如果你不当局长了,临颍的足球还会踢下去吗?’”对类似公众关心的“临颍足球红旗到底能打多久”这样的疑问,陈保森有点不屑:“一个常委会,一纸文件,我可能明天就不干了。但临颍足球不会垮,只会越来越好。”

    “足球县长”

    “有比赛让我开球”

    陈保森玩足球的决心不动摇,或许跟临颍县县长王国干对足球的关心与支持有关。这个被人称为“足球县长”的一县之长见面就对陈局说:“有比赛让我开球啊!”

    5月21日上午,在相当隆重的授牌现场,王国干从中国足协副主席薛立手中接过“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试点县”的牌匾时,激动地说:“我代表全县75万父老乡亲对领导表示感谢”,并不忘向“长期工作在体育战线上的专兼职足球指导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

    2011年1月11日,全国体育局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作为唯一一位县级干部代表,王国干受邀与会。后因故未能出席,由副县长黄耀春代表他作了题为《普及校园足球运动 夯实足球发展基础》的发言。从发言的题目和内容看,临颍对校园足球的认识与解读并不像外界所传那般高调,而是比较实际和朴素的。

    王国干说,对于足球,我们经常会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乒乓球这么强,而足球那么差?其实答案很简单,乒乓球普及得好,参与人数多,而参与足球训练的人数太少。如果足球运动也像乒乓球那样普及,肯定差不了。当初在确定重点发展哪个体育项目时,我们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足球,正是中国足球的不景气给了我们启发。如果是全国开展很火的项目,我们根本就没有突破的余地。

    临颍县对开展校园足球运动提出了四个目标:一是培养广大青少年的兴趣;二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三是通过各种比赛不断发现并向上级体育学校输送足球人才;四是常抓不懈,使足球运动在全县范围内逐步得到普及。

    在确立发展思路之初,临颍县也受到了不少质疑,“打造中国足球强县”、“为拯救中国足球而奋斗”,一个小小的临颍县能行吗?说实话,起初我们也曾动摇过,也曾犹豫过。我们也曾问自己“条件具备吗”、“有教练员吗”、“有场地吗”、“经费跟得上吗”、“有足球传统吗”……但是,经过一番调研和论证,我们最终认为,农村人口基数大,农村娃吃苦耐劳,农村足球更具潜力和希望,从校园入手、从娃娃抓起,在农村普及足球运动是完全有可能的。

    县教体局分管体育工作的副局长贾富威表示,当初决定搞足球,并没有想要把临颍县打造成什么“足球县”,甚至也没想培养出多少足球人才,只是希望减轻一点学生的课业负担,丰富一下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让他们在脑力劳动的同时也能健身。“当初不少农村学校是自己开着拖拉机来铲平球场,学生们带着草籽种上草的。3年时间,临颍就实现了‘校校有球场、人人有球踢’的目标,没有县领导的支持临颍足球发展不成这个样子,现在想想也真不容易。”这位堪称全县足球“总教头”的副局长感慨地说。

    中国足坛元老

    “全国要是有10个这样的县……”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中国足协原主席年维泗借在漯河参加第十九届全国中老年足球赛之机来到临颍。听完介绍、看过球赛后,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感叹道:“以前真没见过这么大规模的校园足球运动,体教结合是好的经验。全国要是再有10个这样的县,中国足球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校园足球,体教结合。这些似曾相识的口号在中国实施起来,又要经过何等艰难而漫长的道路。

    “足球不从娃娃抓起,是搞不上去的。”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就一语点破了中国足球的关键。有人提出中国足球要实施“基因工程”,即将足球列入中小学体育课程;有人报料:已连续3届亚少赛未能出线的国家少年队,只能从全国的350个人里选才,声称中国足球的基础已现“荒漠化”趋势;有人呼吁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把足球和学校教育挂钩,普及校园足球。有网友甚至断言:把足球纳入中考和高考是在中国足球最好的普及方式,只要普及了,以我国的人口基数,30年内必夺世界杯!

    其实,“体教结合,校园足球”曾被体育和教育部门多次提及并努力推进。从1994年原国家体委提出把足球列入中小学体育大纲、引进课堂,到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牵头成立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全国小学和初中组的足球联赛,再到“阳光体育,快乐足球”校园足球活动启动仪式。拿出几千万元,打造几十个足球城市;建设足球学校,培养专门人才。尽管下力不小也有点起色,但因思想认识、应试教育、升学障碍、资金短缺、师资不足等诸多原因,成效并不明显。

    而地处河南中部的临颍县,却在实践中摸索并完善着校园足球。在课时安排上,中小学每周两节的体育一节安排为传统的体育课,一节为足球课,以便让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足球。在队员选拔上,严把入口关,精挑那些喜爱足球、综合素质好且有毅力的学生入队。在升学上运用考试杠杆,对小升初的学生,有足球特长的可突破“就近入学”的规矩,选择更好的学校。在中招考试中加试足球项目,在体育总分数40分中足球占10分。在高中举办足球特长班,通过体育单招将足球苗子送入大学。

    临颍三高的体育教研组组长说:“过两年临颍足球如果能从小学到高中连起来就更好了。学生毕业了哪怕进不了专业队,也能进健身房,当教练或带企业足球队。”在授牌仪式上,薛立说:“临颍除了资金、装备的配套外,我们还会在教练员培训这方面给予临颍更多的支持,还将在全国性活动,比如夏令营、冬令营中给予临颍一些特批名额,让这里的孩子们也能和全国各地其他的孩子相互交流、过过招,看看自己的水平究竟怎么样。我们做校园足球不是‘唯成绩论’、‘唯目标论’,而是希望将校园足球活动在基层做深、做实。”

    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在网上看到临颍足球的消息后,40多岁的江西瑞昌国企职工老杨,竟从郑州骑了两天自行车赶300多里路到临颍,只是“想看看真假”。

    “我女儿今年14岁,作业每天要做到晚上11点。除了学习就是上网看‘柯南’、玩游戏,没有体育锻炼的时间。学校的足球场总是空荡荡的,校长和老师都不让学生踢球。临颍的校园足球可以坚持下去吗?能在全国推广吗?”在同车下乡的途中,老杨问记者。

    ■记者快评

    生长在学校绿茵场上的希望

    第一眼看到臂缠绷带的10岁男孩祖童,不禁心里一沉:看来保险还真得买,足球也是要付出“牺牲”的。

    听教练说,有个正在输液的女队员一听有比赛,就拔掉针头请缨:“老师,让我去吧!”

    小球员圣阳说:“有一回踢比赛,一个队员踢着了我的脸,我没哭,我知道他不是故意的。”

    76岁的老奶奶对杨灼说:“孙儿啊,提住劲儿踢吧,踢球身体好,看着活泼。”

    球场上的草高高低低,有的球场甚至根本没有一根草;比赛的服装五花八门,没有球袜就光着腿拼抢。

    在临颍乡村学校采访,每每被眼前的景象所感动:校园足球的意义或许早已经超越了足球,跨越了学校的围墙。

    此前,曾有媒体褒扬临颍是“足球共产主义示范县”,也有人怀疑它不过是“行政命令下的一场足球秀”。说法并不重要,关键是足球运动在校园的普及给体育、给教育带来了什么。

    当然,我无法回答老杨“临颍足球能否坚持下去”的疑问,但我相信临颍这帮人的踏实、耐力和韧性。

    当挥别临颍大地,汽车飞驶上京港澳高速时,我只能在心里说:“校园足球,一路走好!”(陈强)【原标题:小县临颍 让足球在校园飞】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1年06月24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