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筋槐哺閸i妶划閸閺幘ゃ幊绐枑渻鍟拷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朱广志 :“三平”精神的践行者

2013/8/30 15:21:55 点击数: 【字体:

    在杞县,有一位残疾人,他身残志坚,用自己30年如一日的坚持,书写了无悔无憾的精彩人生,向人们诠释了河南人“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强烈责任感”的“三平”精神。他,就是朱广志。

    为美丽的文学梦,从不向命运低头

    1966年12月,朱广志出生在杞县柿园乡朱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不满周岁时,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落下了终身残疾。6岁那年,他开始上学读书,在校品学兼优。他知道,在那个年代,农民的孩子要改变命运,上大学几乎是唯一的出路。然而,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初中后,终因身体原因失去了继续升学的机会,不得不告别心爱的校园。

    回家后,朱广志曾一度感到彷徨,但他坚信只要自强不息,照样能和健全人一样描绘五彩的人生。尤其是听说张海迪那身残志坚、不向命运低头的事迹后,他更加坚定了信心和决心。

    之后的那段日子,他把自己关在屋里,以笔为伴,以书为友。那时乡下的文化条件匮乏,能读的书不多。每读到一本好书,他都如获至宝,胜于啜品美酒佳肴。没书看的时候,他就写。起初是写自己,进而写别人,继而开始写生活。他越写越觉得自己知识贫乏,越写越觉得当一个作家不易。但他并不气馁。冬夜,他坐在被窝里,在腿上垫一本厚书埋头写,久而久之,脖子和腰背都酸疼难忍;夏天,他用一条湿毛巾搭在肩上解暑,常常被蚊虫叮咬得满身都是疙瘩。为了美丽的文学梦,他说他能忍受所有的苦和累!

    为提高写作水平,他参加了沈阳文学艺术院文学创作函授班,对文学创作知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学习。1997年,他自费参加了“走进母亲河”黄河笔会。笔会期间,他有幸拜访了牛汉、张同吾、邹静之等著名诗人、作家。

    1991年,他开始尝试向媒体投稿。从1991年到1992年,他投过上百篇稿子,不是石沉大海就是接到退稿信,但他并不灰心。“即使不成功也不至于成为空白。”他把三毛的话贴到墙上自勉。1993年春天,他的一篇散文《小草》在报纸上发表了。拿到样报,他喜极而泣,并把平生得到的第一笔稿酬(8元)放在笔记本的夹层里,从未舍得花。

    “咱农民的记者”,就图对社会有益

    1988年,是朱广志人生的转折年。这年3月,一位乡干部在他们村检查工作时,向他透露了一个信息:乡政府要面向社会招聘几名工作人员。他说,那时他仿佛听到机遇的轻轻叩门声。

    在5分钟的应聘演讲中,朱广志将自己的经历简短而深情地道出。他最后说:“虽然我只有初中文化,但我是一个努力的人。请给我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吧!”3天后,当被录用的消息传来时,朱广志高兴得哽咽难语。

    他被安排到柿园乡乡政府办公室工作。1999年,因工作需要,他被调到五里河镇镇政府,负责文字材料和新闻报道。朱广志工作起来特别认真。2001年3月,他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追求进步的向往,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为了写好一篇新闻稿件,朱广志时常忘记吃饭,甚至通宵达旦,就连梦中也在修改稿件。

    为了采写时任第二批“三个代表”省直机关驻杞县工作队总队长、河南大学党委副书记赵豫林驻村的先进事迹,他曾十几次到赵豫林所住的五里河镇马庄村。有两次遇雨天,车进不了村,他在泥泞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步行,摔倒了十几次。此后,他经过筛选材料,撰写了3000多字的新闻通讯《“三个代表”的模范实践者》,该作品获“中华大地之光”征文一等奖。

    写作是寂寞和清苦的,可朱广志依然顽强执著地写作着,并把欢乐、愉悦和希望通过他的作品传递给别人。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朱广志对农村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因此,他写的大多是父老乡亲身边的事,农民朋友都亲切地称他为“咱农民的记者” 。

    2008年,朱广志成为杞县政协委员。每一次参加政协会之前,他都不惜时间和精力,深入农民朋友当中,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倾听民声。担任县政协委员4年来,他书写提案20多件,件件有回音。出外采访、学习,他总忘不了宣传家乡的大蒜、辣椒、酱菜、红薯泥等农特产。

    为了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让村民学到科学知识,他开办了一个家庭图书阅览室,并免费向村民开放。他平时省吃俭用,可每年都要花费上千元订阅报刊、购买书籍,现在他已藏书2000多册。当有人问他图啥时,他说:“我啥也不图,就图对社会有益。”

    “残疾人的贴心人”,情系“鸡毛蒜皮的事”

    现在,朱广志的工作是在杞县县委群众工作部负责接待来信访的残疾人。在常人眼里,残疾人反映的问题往往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而且又特别难缠,但朱广志却不这么认为。他说,“人不伤心不落泪,人无难事不上访,人家总是遇到难事才来找我们的,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对残疾人来说可能就是大事。”为此,他把来访的残疾人当成自己的“家人”,总是和蔼可亲; 他把残疾人信访之事当成自己的“家事”,都尽心尽力去办。

    每个工作日,几乎都有残疾人来找他,他能当场答复的当场答复,需要协调解决的协调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就先解释清楚再想法解决。几年来,他接待残疾人来访1200多人次,为残疾人解决问题160多个,被残疾人称为“残疾人的贴心人” 。

    近20年,他在全国各类媒体上刊发文章2000多篇,曾30多次获国家、省、市级征文奖,20多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员”和“优秀新闻文化工作者”,10多次被市、县评为“优秀残疾人”和“先进工作者”,8次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国内部兼学术部原主任阮观荣看了朱广志的事迹后称赞说,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河南人的“包容宽厚,忍辱负重,自强不息,能拼会赢”精神,并把这16个字写成书法作品赠送给他。谈到他的成功,朱广志面带微笑说:“有理想信念,便有希望。信念加拼搏是一张捕捉成功的网。”本报记者 鲁振虎【原标题:朱广志 :“三平”精神的践行者】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开封日报 2011年9月9日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朱广志,真有志!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
缂傚倸鍟崹褰掓偟椤栨冻绱旈柡宥庡幑閳ь剨鎷�闂佺ǹ绻愰崢鏍姳椤掑嫬绠i柟瀛樼矋缁拷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绠i柟瀛樼矋缁拷闁诲骸绠嶉崹娲春濞戙垹瀚夌€广儱鎳庨~锟�闂佸搫鐗嗙粔瀛樻叏閻旂厧绾ч柍鈺佸枤閸庯拷婵炲瓨绮庨崕銈嗘櫠閻樿绠繛鎴炵矆缁拷婵炴潙鍚嬮懝楣冨箟閸愭祴鏋栭柕濞垮劚閺傗偓缂備焦姊归悷銉╁船閹绢喖绀傛い鎺嗗亾闁硅鎷�闂佺ǹ绻愮粔鐑芥儗濡や胶鐝堕柣妤€鐗婇~锟�闂佽婢樼换妤咃綖閸℃稑鐭楃€广儱顦藉ú锟�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闂侀潻闄勫妯横缚閸愵喗鏅柨鐕傛嫹 濠电偛鑻崯鍨暦閿熺姵鍎戝〒姘e亾闁稿孩绮岄蹇涙倷閼碱剦浼嬮梻浣稿级閸ㄥ爼骞愭径灞惧磯闁跨噦鎷�305闂佸憡鐟遍幏锟� 闂備緡鍙庨崰姘辨椤忓牊鏅柨鐕傛嫹450008
闂佹椿婢€缁插鎯佹禒瀣櫖闁跨噦鎷�0371-86663763 婵炵鍋愭慨宄帮耿閿熺姵鏅柨鐕傛嫹0371-86663763 闂佹眹鍨藉ḿ褔鎮哄▎鎾寸劷妞ゆ梻绮浠嬫煥濞戞瑯鍔henan163@163.com
闁荤姷鍋熷畵鎵朠婵犮垼顔愰幏锟�11032303闂佸憡鐟遍幏锟�
51La
视窗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