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成焕,出生于1914年10月,河南省新县人。1929年参加革命,并于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16岁的叶成焕成为鄂豫皖红军中的一员,他在战火硝烟中逐渐成长起来,先后任连指导员、营政委、团政委、师长、师政委等职。他率部英勇作战,屡建战功,是红四方面军的一员虎将。
抗日战争爆发后,叶成焕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2团团长,他率部先后参加了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等著名战斗,为129师在抗战初期的“三战三捷”作出了重大贡献。1938年4月初,日军调集3万余人的兵力分9路向晋东南大举进攻。4月15日,侵占武乡县城的日军3000余人,被八路军的游击战扰得惶惶不安,兵疲意沮,当日黄昏仓皇弃城,连夜沿浊漳河东撤。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决心抓住这一有利战机,集中优势兵力迅速发起追击,在运动中歼灭这股日军。叶成焕遵照陈赓旅长的战斗命令,率772团等部为左纵队沿浊漳河北岸山地实施攻击。16日早晨,772团与其他部队一起在武乡以东的长乐村,对东撤的日军迅即发起攻击,将日军截为数段,压缩到狭窄的浊漳河谷里。至下午5时,第129师部队已将被围困于河谷里的日军基本歼灭。
这时,日军又派1000多人的援兵从辽县赶来增援。刘伯承师长考虑到全部歼灭敌人的援兵已无把握,决定以一部兵力迷惑牵制敌人,主力立即撤出战斗。叶成焕接到命令后,一面指挥部队打扫战场,装运胜利品,迅速撤离;一面跑上一个高坡,观察敌人增援部队的情况,看看有没有机会消灭一部分援敌,完全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突然,日军的一颗子弹射中了他的头部,叶成焕倒下了。当战士们抬着他后撤时,他还喃喃地问:“队伍,队伍呢?”刘伯承师长、陈赓旅长很快赶到现场组织抢救,然而,18日凌晨,叶成焕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这位优秀的八路军战将牺牲时年仅24岁。
刘伯承师长在追悼大会上悲恸地说:“叶成焕团长没有辜负党的教育,终于成为一个很好的布尔什维克!”全国解放后,叶成焕的灵柩被移葬到河北省邯郸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在他生前战斗过的山西省武乡县和榆社县的人民群众,每逢年节都要到叶成焕牺牲的地方焚香祭奠,以寄托对这位抗日虎将的思念。【原标题:血染抗日战场的虎将——叶成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