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15日20时30分,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见证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的薄一波,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99岁。
薄一波,中共第七、八、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四次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两次担任中顾委副主任,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的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人。在81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与安徽结下了不解之缘:1961年,他踏上江淮大地,关注安徽发展;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他应约为蚌埠市正在筹建的“蚌埠革命史陈列”题词,表达对烈士的崇敬之情;而更令人难以忘怀的是,他与曾任中共蚌埠工委(“淮河办事处”)书记的张漫萍的相识、相交,到终生的魂牵梦绕……
与张漫萍“同监”
薄一波,原名薄书存,1908年生,山西定襄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道路。1928年底,薄一波任中共天津市委兵委书记、北方局军委常委,在天津、唐山以及正太、平汉铁路沿线地区指导兵运工作,发动士兵暴动,开始了职业革命家的生涯。1931年8月,由于叛徒出卖,中共河北省委(包括天津、北平市委)遭受严重破坏,300多人被捕,其中就有在北平被捕的薄一波。狱中,薄一波化名张永璞,面对叛变歪风,他暗中串联进行说服教育工作,强调真正的革命者都要经得起法庭上的考验,并提出一些对付审讯的办法。不久,薄一波被判8年徒刑,关进地处草岚子胡同的国民党“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开始了长达5年的监狱生活。在这里,薄一波与先后被捕的中共河北省委书记殷鉴以及安子文、刘澜涛等建立了狱中党支部干事会,组成了坚强的战斗集体,同敌人的“反省政策”进行坚决斗争。
张漫萍,原名张复礼,1910年生,河南荥阳人。1928年加入共青团,1932年,在北平弘达学院一边读书,一边从事革命活动。8月,他参与组织学生示威游行,在西单散发传单时,因叛徒告密被捕,被囚禁于北平草岚子胡同监狱,与薄一波、安子文、刘澜涛、杨献珍等“同监”,开始了和薄一波4年的狱中战斗生涯。
在狱中,张漫萍化名王若愚,和杨献珍同住在一间牢房。当时,遭受残酷折磨的张漫萍,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连“放风”都要人搀扶,可他的斗志却十分坚强。1932年底,在狱中的张漫萍被转为中共党员,后又参加了薄一波任书记的党支部干事会,成为在薄一波领导下开展斗争的骨干力量。在狱中,面对死亡和诱惑,张漫萍毫不动摇,为党的事业忘我工作;他坚持学习马列主义,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得以提高。曾任中共中央高级学校校长兼党委第一书记的杨献珍,十分珍视与张漫萍结成的特殊战斗友谊,1982年他的著作出版时,特意将他同张漫萍1936年出狱时的合影载入卷首,表达对张漫萍的深切怀念之情。
在狱中党支部干事会的带领下,薄一波、张漫萍等与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并两次开展争取无条件释放的统一行动。他们在从未间断的斗争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1936年,经组织营救,薄一波、张漫萍等出狱。为了记录这段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同监”岁月,他们拍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这凝固的瞬间,成为这一段历史的见证。
出狱后,薄一波被派往太原任中共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书记,与阎锡山达成从事抗日救亡工作的协议,参与领导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主办抗日军政训练班、民政干部训练班和国民党军官教导团,推动山西走向抗战。1945年6月,他当选为中共七届中央委员,相继任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二书记、第一书记,华北军区政委,华北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
张漫萍则被派回河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和党的组织工作,先后任中共河南省委秘书长、开封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部长、西华中心县委书记、郑荥密工委书记等职。1938年,他随彭雪枫、张震奔赴抗日第一线,在淮北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1943年,他任中共泗五灵凤县委宣传部部长,在淮北抗日根据地从事地方工作。1944年,中共蚌埠工委(“淮河办事处”)成立,张漫萍相继任工委委员兼组织科科长、副书记、书记,领导蚌埠的中共秘密组织开展城市斗争。1947年夏,张漫萍前往怀远陈集,行至西油坊时不幸被捕,次日被押至湖沟区署,虽遭严刑拷打,但始终坚贞不屈。当天夜里,张漫萍被敌人勒死,遗体被装入麻袋,投入浍河,牺牲时年仅37岁。
与烈士亲属的往来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铭记着张漫萍烈士的英勇事迹,一面设法寻找烈士的亲属,一面查证惩处杀害张漫萍的凶手。1955年和1965年,宿县人民法院和怀远县人民法院先后判处李建白等4名参与拘捕、杀害张漫萍的凶手无期和有期徒刑。这些迟到的判决,使张漫萍的英灵得到了慰藉。
在张漫萍的老家,他的亲属一直为寻找他的下落而四处奔波。其弟张映雪转业至郑州后,利用他的转业费一直进行着大海捞针般地的寻找。1962年,几经周折,他的求助信送到时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薄一波的案头。日理万机的薄一波,经过认真回忆,怀着对烈士负责的态度予以及时回复。
映雪同志:
来信收悉。
王若愚,即张漫萍,我很熟识,他同我们一起在北平草岚子胡同监牢监禁了五年多。
漫萍何时入党,不悉。但当他被捕时(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事变后)已经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了。
照片是我们一九三六年九月出狱后一起照的。
漫萍同志在狱中多病,但表现很好。今天看到他弟弟仍然在革命队伍中并且关心他哥哥的革命历史,我感到很高兴。此复,并致
共产主义的敬礼!
薄一波
一九六三年一月三日
信中,薄一波对张漫萍的狱中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这给烈士亲属以莫大的安慰。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康生等人的诬陷,1967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薄一波、刘澜涛、安子文、杨献珍等人自首叛变问题的初步调查》,把1936年8月至1937年3月经组织决定先后出狱的一波等61人错定为“叛徒集团”。这个“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将薄一波与张漫萍的名字又联系在一起,更使他们及其亲属横遭迫害。直到1978年12月16日,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前一天,在邓小平、胡耀邦等干预下,中共中央发布《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关于“六十一人案件”的调查报告〉的通知》,才正式为此案平反。1979年起,薄一波相继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中顾委副主任、常务副主任等职。
1992年,薄一波从中顾委常务副主任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专心于对历史的回顾、总结、思考,给后人留下了综合个人回忆与历史文献研究的专著,希望“以史为鉴”,启发后人“少走弯路”。1994年,薄一波在写作自传体著作《七十年奋斗与思考(战争岁月)》时,郑重地回忆并写下了1936年经党营救出狱的所有难友的名字;2002年,他在修订该书时,又郑重地一一加以核实。其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