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张泽群“1980”,青春的开始于终结(3)

2013/8/26 16:56:27 点击数: 【字体:

鲜市场,“一切都新鲜,水灵灵的,心也一下子温润起来。有时,我们走得太快了,经常忽略了身边的风景。眼睛里没了风景,一路跑过去又是为了什么呢?!”

  真的放慢了脚步,他反倒觉得思考的时间多了。这个时候,他会更在意朋友。“没朋友怎么活啊,生活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朋友,看到他们精彩地生活着,自己也精彩起来。”

  有时也会反思自己的情感,结束了一段婚姻后,张泽群现在孑然一身。“结束,更多的是我的原因。当时我要改变自己的工作状态,35岁的时候从青年节目转型主持《东方之子》,转型的过程很累,很疲惫,很封闭,感觉很连累别人。觉得与其这样不如把自己清零,放到最原始的地方重新开始。于是,我提出分手,现在想想对人家是个伤害,对自己也是。”

  张泽群称人一旦封闭起来后,再打开,很难!这也是他仍一个人的所在。“到了我这个年龄,一切的习惯都已经僵化,很难让别人走进来,成为一家人更难。”

  有一段时间,他曾为此纠结。但现在能坦然说出这些,他觉得自己释然了。

  “我觉得自己最宝贵的就是‘简单’,很多人不能承受生命之重,总想着往身上压东西,要得到许多,我曾经也是。但40岁之后的这五年,我感到非常的幸福,因为我懂得了放弃,当你把身上最重的东西放下后,留下最轻的往往是最重要的,举重若轻是一种境界。“

  “你认为最轻的是什么?”

  “就是一种品味,品味人,品味生活,品味自己。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太发达了,我们对物质生活设定的目标也太多,从而忽视自己的精神享受。我特别庆幸我是从80年代走过来的,那个年代的人们渴望思想解放,追求自由,那是我精神滋养很重要的一个时期。”

  张泽群说,现在他会以卸载的方式减压。“就是放弃、放弃再放弃!”

  摄影/本刊记者 解飞 场地/乐道音乐主题会所 图/CFP 在我最美好的人生岁月里,我目睹了“春晚”的历程。我们的电视已经从黑白时代进入到彩色和高清时代,我也从电视观众转变为电视工作者,近几年更有幸成为“春晚”的参与者,我对“春晚”的观感和情感也有着“划时代”的变化。

  第一届“春晚”,我就是热心观众之一。当年的晚会就呼吁观众参与,我记得好像是出了五道谜语,让观众来猜。其中一道题目是:镜子里面有个人——打一个字。北京的观众可以打电话,我们在河南也是第二天就去邮局寄走了答案……很多人跟我一样把“镜子里面有个人”的那个字答成“我”了。其实,标准答案是“入”。

  我第一次靠近“春晚”,是1989年初,我刚到中央电视台少儿部实习。在电视台的圆楼里看着要参加“春晚”彩排的摩肩接踵的人群,也跟着兴奋,溜进那个神秘的演播大厅去看看,对两个年轻的大胡子导演充满敬意。从此,每当“圆楼”人潮涌动的时候,我都会对文艺部的人羡慕不已,像新兵看着大部队上前线。

  第一次站上“春晚”演播大厅的舞台,是1998年。春晚刚结束,我们社教中心和新闻中心在一号厅大联欢,我是主持人之一,那个舞台大得让人发慌……

  八年后,我第一次走向了“春晚”舞台的中心,当我说出: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们向全国各族人民……心中洋溢着神圣和幸福。当所有人一起唱起《难忘今宵》的时候,更是有如梦如幻的感觉。

  亲身经历了春晚,每年经过六次彩排和惊心动魄的直播,才真正知道“春晚”二字的分量。2007年,我为自己在“春晚”的失误公开道了歉,是由衷地感到自己的表现给节目和节日带来了遗憾……这是我永远铭记的教训。

  “春晚”是个大舞台,是艺术的舞台,更是人生的舞台。小时候总不理解为什么“要敢于胜利”,人们都渴望胜利,怎么会不敢呢?现在明白,要想胜利是需要勇气的。要站在“春晚”的舞台上也是需要勇气的。王江月 梁鑫【原标题:张泽群“1980”,青春的开始于终结】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北京青年周刊 2010/11/18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网友宽容对待张泽群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