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张泽群“1980”,青春的开始于终结(2)

2013/8/26 16:56:27 点击数: 【字体:

。直至后来考进了北京广播学院,他又迷上了话剧,成了“人艺”的发烧友。这时,他又接触了冯骥才,读了他许多小说,像《阴阳八卦》、《神鞭》。后来,当他成了中央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时,他考上了冯先生的硕士研究生。

  “我把生命中很多的兴趣、爱好称为精神基因,它最初的奠定都跟1980年的梦想相关。我看准一个事情是不会轻易放弃的,只要有机会就一定要试一试。”也是如此,他连续四年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

  虽然道路是曲折的,但最终与梦想牵手,让兴趣成为职业,在张泽群看来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你的人生定位在哪,你追求的永动力就在哪儿,所以我一直觉得葛优那句台词‘人在呢!’特别有哲理。所谓,人在青山在,事在人为。”

  “当初为什么那么执著要考北京广播学院?”四年,于张泽群来说,仿若人生的一个奥林匹克。

  “那时就觉得一定要上大学的,只有上大学才能就业,刚好广播学院是按艺术类院校的标准招生。我成绩不是太好,惟一擅长的就是朗诵,作文也不错,经常被老师当范文读。当时也曾想过参军或当飞行员,但体检没有过关,也许命运冥冥中注定不让我去干这些……

  “后来老师无意中看到一个北京广播学院的招生简章,就让我报名。我问广播学院是干什么的?老师说是念报纸的,我说这个可以”。

  但考试时,张泽群根本不是读而是喊,他以为声音大,往高了喊就是播音,结果把老师都给逗乐了。老师问他多大?他说17。老师说还没变声呢,回去吧……

  虽然回去了,但张泽群对考试的环境记忆深刻,一进入就很喜欢。“是一个有玻璃的隔音间,桌面上铺着金丝绒的台布,中间有个小台灯,旁边是一个话筒……这个场景我到现在还印象深刻。”

  1983年,他第二次来北京考试,当时,父亲带他住在月坛工商总局的招待所。有一天从复兴门经过,看到了广播大楼,18岁的他就想:能进去看看多好!“我很向往北京,第一次来北京看到人们骑着自行车来来回回,甚至挤公交车的场景我都非常羡慕,我觉得北京有种积极向上的劲头。”

  1985年他第四次考北京广播学院,终于如愿。初入校园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小路的两旁有很多白杨树,80年代的校园涌动着生机勃勃的青春,操场上学生们在奋力踢球……

  “考进北京,在你的家乡算是比较有影响的事吧?”

  “考之前反响就很大了,主要是我连续考了几年,人家都说,这孩子怎么这么傻啊,怎么就非要上这个学校。我当时是在洛阳补习文化课,记得老师在课堂上不点名地说:‘你们将来报志愿一定要契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北京广播学院,一年在河南招生只有一两个名额,你就敢报?’”

  酷爱电影的张泽群当时看过一部电影,名为《逆光》。电影里的一首诗一直激励着他追逐梦想。还有,他一直牢记着电影《卖花姑娘》中的一句台词:只要心诚,石头也会开花。“我不能不感谢电影,它是我成长的艰难时期的精神补给。”

  在广播学院,张泽群最初学的是主持播音,后来他提出转到新闻系。问起当时的初衷,他坦言:“这是我性格的基因决定的。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我现在还是一个眼睛大一个眼睛小,那个时候更明显。跟班里像张政和杨柳那种形象很打眼的同学相比,很自卑,所以走路都是低头的,那时根本想不到自己能当主持人,我的嗓音条件也不是很好,属于中流,所以就想转去学新闻,觉得写作方面自己还比较擅长。”

  大二那年的暑假,张泽群和同学去河北做社会调查,主题是农村孩子如果考不上大学,该如何择业?后来他写了一个调查报告叫“路在何方?”,并把这个录音报道送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没想到,一周之内这个报道连续播出了两次。

  这件事给了张泽群很大的鼓舞,还有一次比赛也让他增加了许多自信。1987年广播学院举办了第一届主持人大赛,没当成多大事的他报名参赛了,结果拿了全校第一。也是因为这两次经历,后来张泽群又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大赛,作为学生,他赢得了业余组的冠军。“就是因为这个比赛,农业电影制片厂看中了我,毕业之后我成了那儿的一员。虽然没有如愿进入中央台,但是我做的节目也在央视播,还是挺欣慰的。”

  那时,张泽群也作为“临时人员”主持央视青少部的节目。他的心里,隐隐地,还有种不服输的劲头。“有一段时间,食堂只准正式人员进入,临时人员只能到旁边的一个窗口买,那个窗口只卖馒头和包子。很长一段时间我在电视台只能吃包子,以至于以后我一见包子就没胃口,那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央视正式的一员,把夹着的出入证变成挂着的。”

  1991年,张泽群再次报名参加了中央电视台青年节目主持人大赛,和许戈辉同获一等奖。1994年6月30日,他终于在中央电视台领到了正式的出入证,编号是2888。

  “所以,从那时到现在,只要有我说话的机会,我都会提到梦想这个词。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我觉得《北京欢迎你》这首歌唱得特别好。”

  而在张泽群看来,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也是中国人追求梦想的体现。

  【回】上海人的情趣 北京人的情怀

  40岁之后的这五年,我感到非常的幸福。因为我懂得了放弃,当你把身上最重的东西放下后,留下最轻的往往是最重要的,举重若轻是一种境界。

  2005年3月26日,张泽群顺利拿到了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所硕士学位证书,同时推出了处女作《城市灵魂—电视主持人张泽群谈论城市文化》一书。提出了“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的观点。

  说到城市文化,张泽群坦言自己是“上海人的情趣,北京人的情怀”。

  “我特别喜欢上海,我认为它是中国最像城市的城市,是城市文明的保有者。上海人无论逛街、喝咖啡,还是吃块小蛋糕,都能让自己的生活丰满起来……”

  说到这种情趣对自己的影响,他说:“我的房子不大,但透过阳台的落地玻璃窗,可以看到故宫的后门,看到北海的白塔,看到鼓楼钟楼。我常跟朋友们说:‘老北京是我的盆景’,他们笑我太霸气了!”

  而这也正是张泽群要的“北京人的情怀”。“北京给我大气,让我去享受天地自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我会沉静、镇定。而‘上海人的情趣’又教我在温情中感受浪漫。”

  在南方出差,张泽群特别愿意去逛海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北京青年周刊 2010/11/18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网友宽容对待张泽群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