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这只是副产品
最近,我在写一部关于南宋在商丘时期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写着写着,感到自己在这方面的历史知识不够用了,于是就找来《宋史》、《续资治通鉴》、《野史大观》、《宋人轶事汇编》等多种历史著作,于是就读,于是就有了心得。兴致一来,于是就有了一组文章。因为我不是专门研究历史,这只是文学创作的副产品,肯定会有疏漏以至于出现谬误。发在这里,想得到对宋朝历史有研究的朋友的指教,想得到读者朋友的指正。
一、两个流浪皇帝和一个逃跑皇帝
在北宋和南宋之交的几年里,可谓中国最为耻辱的历史时期之一。
北宋末年,北方金人强悍出兵,大举进犯中国,抢掠金银财宝,如狼似虎。把大宋王朝弄得惊恐万状,把大半中国弄得千疮百孔。金人得了众多的财物和女人,仍是不依不饶,大军直逼京师开封。这时候,徽宗皇帝赵佶作诗没有了灵感,写字画画也没有了兴趣。怎么办?一方面加强守备京师,一方面议和。议和,人家有条件。赵佶看看做不成皇帝了,自己才四十多岁啊,无奈禅让给八儿子,改元靖康,就是后人称的钦宗皇帝。钦宗虽然丧权辱国,以大量金银财宝和割让北方三镇为代价,与金国签订议和条约,可是金人还是不同意,中国皇帝老赵家不能再干了,要选异姓皇帝。被选没商量,人质张邦昌竟然当了皇帝,国号大楚。金人哪里知道中国传统的正统观念,对这个异姓皇帝,大宋臣民不承认。徽宗的第九个儿子赵构便呼之欲出,很快在陪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市)登基继位,改元建炎。赵构就是后人称的高宗皇帝,此后一百五十多年的宋朝史称南宋。
在这个动乱的年代,徽、钦、高三个皇帝都没有过上平安日子,更不要说皇帝享乐腐化的好日子。徽、钦二帝可谓流浪皇帝,赵构可谓逃跑皇帝。徽、钦二帝被金人牵着鼻子在北方苦寒之地来回迁徙,到处流浪,受尽了非人的屈辱和折磨。在流浪的路上,做伴的太后、皇后先后被折磨而死,徽、钦二帝也先后窝囊地死亡。虽然钦宗死得晚一些,活到了六十岁,但备尝流浪之艰辛、之屈辱,实在是生不如死。在这里顺便说句闲话,徽、钦二帝虽然过着低贱的流浪生活、生不如死的悲惨生活,也几次嘟哝着不如死了算了,但总是没有真的自尽,没有真的以死抗金。不知二位真的怕死,还是真的有什么幻想。
徽、钦二帝无奈往北流浪,赵构却是往南逃跑。三个皇帝离京师越来越远,国家没有了向心力,于是整个中国越来越乱,天下臣民的心越来越寒。赵构五月一日在南京天治门筑坛登基,应天府督堂即位,十月份就开始舟入汴河,辗转淮水,无意再往北看上一眼,一心便往南发疯逃跑。他十月一日在南京启程,十月十四日到泗州,二十一日到宝应,二十五日到扬州,赵构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有了一些笑脸,这才稍稍安顿下来。虽然赵构逃亡东南时曾向天下颁诏,有能够抵抗金兵入侵和保护寝陵(即河南巩义市的宋陵)的,朝廷给予官职,以作鼓励抗金。但他内心实际上已无心抗战,只想找个安身保命的地方。
赵构这一跑,可让金兵高兴坏了。这实在是灭了宋人的抗金志气,长了金兵的进犯威风。金国最高的军事长官都元帅完颜宗翰(粘罕)听到赵构“如维扬,乃约诸军分道南侵”,从河(黄河)南、河北、山东、陕西长线进攻。金兵如滔滔洪水,滚滚南下,遇城溃城,遇河决堤,势如破竹,不可阻挡。十一月,金人围困磁州,破河间府;十二月,攻入汜水关,围占棣州,拔除韩城,攻破汝州;第二年(建炎二年)正月,攻破邓州,围困长安,又攻破均州、房州、长安,接着破郑州、潍州,破颍昌府;到了二月,又攻破唐州、滑州、蔡州和淮宁府……建炎三年,金兵直指扬州。二月三日,金兵大破天长军(今安徽省天长市)。赵构得到询报,吓得出了一身冷汗,百十里地的路程,那金兵不就眼前了吗?“即介胄走马出门”,披甲戴盔,骑上马就走了。扬州城一时大乱,军民争门而死者不可胜数。赵构只带了五六个骑兵侍卫,和行人“并辔而驰”。离开扬州,赵构渡江到了镇江。只停了一天,他又到常州,第二天到无锡县,第三天到平江府,又到秀洲、临平镇,十二日到了杭州,以州治为行宫。总括赵构这十几天,用“仓皇逃跑”来形容最恰切不过。这十几天对于赵构来说,可谓刻骨铭心。由于过度惊吓,赵构的生殖系统出了问题,他一直想再生个儿子接自己的皇位,但始终未有如愿。
赵构南逃,给金人腾出了大片的统治空间,使金人从军事统治进一步到政权统治,较大程度地削弱了南宋统治。建炎三年三月,金将兀术得知赵构渡江,便让叛将刘豫知东平府,补充京东西、淮南等路安抚使,节制大名府、开德府,及濮、滨、博、棣、德、沧等州,让刘豫的儿子刘麟知济南府,旧河以南的地区都归刘豫统辖。建炎四年七月,金人册封刘豫为皇帝,国号大齐,都大名府。很快,商州、虢州、寿春府等判降刘豫。刘豫便不可一世,把都城迁到了汴京城。伪军头子刘豫和金人联合攻掠宋地,使赵构陷入既要逃跑保命,还要调集宋军对付伪军,更要抵抗金人进攻的煎熬之中,否则将迅速亡国。虽有后起之秀岳飞带领岳家军坚守抗击,但中原和北方国土已不能控制,很快就被金国占领。
二、赵构原来是一个血性男儿
赵构终于偏安一隅,建都临安(今杭州市)。为此,《宋史》用了八个字评价他:“偷安忍耻,匿怨忘亲。”其大耻有三:面北称臣,家人为奴,进贡岁币。皇亲国戚几千人被金人掠走,男的大都沦为奴隶,女的不论是皇后妃子抑或公主宫女,为人妻为人妾为人奴。每年还要交给金国岁币,宋金和议后,宋每年向金朝贡白银25万两、绢25万匹。金主往往还要以各种借口,索要财物。如建炎元年九月,金主在这收获的季节给南宋下旨:“内地诸路,每耕牛一具,赋粟五斗,以备歉岁。”
面对这些奇耻大辱,赵构一退再退,把国家大好河山送给敌人。那么,赵构是否天生的软骨头,向来的忍气吞声呢?不是。原来,赵构也是一个血性青年、抗战皇帝。
赵构1107年五月生于京师皇宫,由于生母韦妃出身微卑,他虽然很小的年纪就接连封为蜀国公、广平郡王、康王,但他并不愿做纨绔子弟,而是文武双修。十五岁的时候,他就出去做事了。《宋史》这样评价他:“资性朗悟,博学强记,读书日诵千余言,挽弓至一石五斗。”按宋朝军制,“弓射一石五斗”已算武艺超群,可选充“班直”,当皇帝的近卫。北宋武士挽弓的最高纪录也只有三石。由此可以说,赵构算得上是一个苦读诗书、苦练武功的青少年。
而最能彰显赵构血性的,应该是以下两点大要:一是做金国人质,二是在南京初即位。
先说做金国人质一事。靖康元年(1126年)春正月,金兵进犯京师,宋朝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金国进一步提出要求,让宋朝派遣宰臣授地,派亲王护送金兵过河。其实,金国是在胁迫宋朝两个人质。派宰臣,当即便命少宰张邦昌为议使,那么亲王派谁去呢?当钦宗把此事提出来后,赵构便“慷慨请行”。《宋史》中的这四个字的描述很不一般,“慷慨”一词的本体含义就是充满正气,情绪激昂。从词的张力上来体会,慷慨是一种给予,是一种不图回报的给予;“请行”就是主动要求去当人质。无疑,“慷慨请行”表现出了这个十九岁青年,为了民族大义的血性。
宋人王明清所著《挥尘后录》说康王赵构英明神武,有“艺祖”(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之风。将要去金营的时候,赵构悄悄地对钦宗皇帝说,朝廷如果有什么好办法对付金人,不要顾及我这个亲王。临行的时候,副使张邦昌吓得哭哭啼啼,赵构则慷慨激昂地说,大丈夫不能如此。到了金兵军营不久,由于姚平仲袭击金国兵营,金人便指责他们。张邦昌又是吓得鼻涕一把泪一把,而赵构心中却不畏金人,稳如泰山。又一次,金国太子与赵构比赛射箭。赵构决心以气势压倒金人,连发三箭中的,连珠不断。由此,金国太子竟怀疑了赵构亲王的身份,这才强烈要求让肃王代替了康王。后来,金国知道怀疑错了,还要赵构做人质。赵构二话不说,仍要慷慨前行,只是被人劝阻才没有去成。赵构在敌军中不畏惧、无媚态、有气势,都是血性男儿的表现。
再说赵构南京登基。登基的半年前,赵构拜河北兵马大元帅,有兵万人,前四个月开大元帅府,帅府官军和群盗响者云集,已有百万。二十岁的赵构血气方刚,待到登基(1127年五月一日),更是踌躇满志。他内用抗金名将李纲为相,外任抗金老将宗泽留守京师,四方勤王之师一呼百应。这时,当听到金人废宋立大楚国之后,赵构悲愤不已,痛哭一场。
赵构登基后,下了几道诏书,道道诏书都是为了“内修外攘”。六月份有这样三道诏书。一道诏:“靖康敢言之士有窜逐者,悉召还。”这是广揽人才、广开言路,为内修。二道诏:“自今以绢定罪,并为二千为准。”这是治贪,亦为内修。三道诏:“河东、北国之屏蔽,靖康间,以金人凭陵,不得已以割地为名,将以保全宗社。今君父之仇,不共戴天,两河之地,何割之有!方命帅遣师以为声援,州县守臣,有能保一方及力战破敌者,当即授以节钺 。”节钺,就是符节与斧钺。古代授予官员或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显然,赵构鼓励守土抗金。这是外攘。
赵构登基后,大力支持抗金宰相李纲的施政。也是在赵构登基后的两个月里,李纲上疏三件大事,件件都是为了守土抗金,而件件都得到了赵构的御准。第一件事,请朝廷拨给现钞三百万缗,赐给被誉为天下根本的河东、河北地区购买军需。又命使臣赐给两河将士夏天使用的药物,命令京东的夏税捐给北京,河东的衣物捐给永兴军。于是,大家的思想言论、情感行为统一到了守土抗金,“应募者甚众”。第二件大事,李纲上疏,一是募兵,二是买马。他认为,“为今之计,莫若取财于东南而募兵西北。”那些被金人骚扰无家可归的人,还有流窜偷盗的人,招募起来,约有十万人。金人专以铁骑取胜,而我们则以步兵抵抗,很容易被金人打败。现在我们的马匹不满五千,可以上战场的更是不多,买马当务之急,并可得到数万匹。赵构下诏三省以次施行。其中陕西、河北募兵三万,京东、京西各二万。并下诏“京东、西、河北东路及永兴军、江、淮、荆湖等路,皆置府帅、要郡”。“文臣许养马一匹,余官吏士民有马者并赴官。”关于募兵买马,赵构“皆用纲所请也”。第三件大事,起用抗金老将宗泽任开封知府,护卫京师。李纲对赵构说,京师是宋朝基业的根本之地,最近经过金人的扰乱和侵夺,人心较乱。如果没有忠义之士安定京师,不但外忧,而且内患。赵构听过之后,很快降旨抗金老将宗泽知开封府。
从以上三件事可以看出,赵构招揽人才,治理内政,招兵买马,固守京师,而且又让李纲草拟给徽、钦二帝表,让他们放心,待国势强盛,一定要迎回二帝。显然,赵构这时的基本国策是主战抗金。
然而,两个多月过后,赵构下诏要到东南视察,其实就是向东南逃跑。李纲得知以后,对赵构“极论其不可”。理由是:“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起东南,则不足以复中原而有西北。盖天下精兵健马,皆在西北,委而去之,其唯金人乘间以扰关辅,盗贼且将蜂起,跨州连邑。陛下虽欲还阙,切不可得,况治兵制敌以迎还二圣哉。”赵构觉得李纲的话很有道理,便收回了手诏。可是,到了八月十八日,赵构对这个忠义英发的抗金宰相痛下杀手,罢了李纲干了七十五天的相位。
从此,赵构由主战到主和,成了逃跑皇帝。那么,这个本来血气方刚的年轻皇帝为何聚变?他的血性跑到哪里去了呢? (未完待续)释 然【原标题:赵构的血性跑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