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掳人员到达金朝京师会宁府时,金人举行了献俘仪式,命令二帝及其后妃、宗室、诸王、驸马、公主都穿上金人百姓穿的服装,头缠帕头,身披羊裘,袒露上体,到金朝阿骨打庙去行“牵羊礼”。朱皇后忍受不了如此奇耻大辱,当夜自尽了。
金人还为两位皇帝冠上了侮辱性封号,封徽宗为“昏德公”,封钦宗为“重昏侯”。
二帝被劫持到北方后,被关押在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因为受不了金人的折磨,有一天,徽宗将衣服剪成条、结成绳准备悬梁自尽,被钦宗抱下来,父子俩抱头痛哭。
囚禁期间,宋徽宗开始品味到亡国之痛,写下了一些悔恨、哀怨的诗句,如: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
但他只是自怨自艾,没有自责,也没有向因他而饱受苦难的祖国和人民忏悔。
靖康二年五月初一,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南京(河南商丘)即位,改元为建炎元年,是为高宗,史称南宋。徽、钦二帝日夜盼望高宗接他们回去,高宗表面上也高喊要迎回徽、钦二帝的口号,但内心却怕父兄们回来后威胁自己的皇位,巴不得他们早些客死他乡。
绍兴五年(1135),徽宗去世,时年五十四岁。据传,金人将他的尸体架到石坑上焚烧,烧到半焦烂时,扔到坑中。这样,坑里的水就能做灯油。宋钦宗悲伤至极,也要跳入坑中,却被人拉住。
绍兴十二年(1142)三月,宋金和议谈成,赵构生母韦氏由五国城归宋。她离开时,宋钦宗挽住她的车轮,请她转告宋高宗,若能归宋,自己当一太乙宫主足矣。可见宋钦宗也很清楚弟弟宋高宗不思恢复中原的根本原因。然而,宋高宗终生都在与金人议和,根本无心迎回兄长。绍兴二十六年(1156),宋钦宗的悲惨日子也走到了尽头,金人将其纵马踩死,时年五十七岁。
宋徽宗的错位人生
在中国历代的亡国之君中,宋徽宗是个颇为奇异的矛盾人物。
作为一个皇帝,他昏庸、愚昧、怯懦,而且残忍。在大敌当前之际,他丧权辱国,直接充当了金人搜刮中原人民财富和奴役中原人民的鹰犬!而作为一个艺术家,他不只聪明、精细、目光敏锐,而且技艺超群,其吹弹、书画、声歌、辞赋无不精擅,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许多不可磨灭的业绩和艺术佳话。
朝廷的绘画机构,最早出现于汉代,称为“画室”。五代时后蜀设立画院。宋朝把后周、南唐、后蜀实力雄厚的画家们集中起来,设置了“翰林图画院”。
到了公元1104年,喜爱绘画的宋徽宗赵佶把绘画正式纳入国家科举考试的轨道,定期考试,按成绩录取考生,然后进行专业的学习、训练,称为“画学”。这个画学,是中国的第一所美术大学,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所美术大学。
画学有完整健全的学制。据《宋史·选举志》记载:画学分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学生按“士流”──官宦出身、“杂流”──平民出身分班学习,宋徽宗赵佶亲自参与教学。每年一次正规考试,称为“公试”,决定这些最早的美术大学生的晋级和升迁。由他创建的宣和画院,直接培养了像王希孟、张择端、李唐、刘宗古、杨士贤、李迪、李安忠、苏汉臣、朱锐等一大批杰出的画家。
当然,他本人也是极其出色的绘画高手,花鸟、山水、人物、楼阁,无一不精,而以花鸟画最为出色。
宋徽宗对花、对鸟都有极为精细的观察。有一次,一群孔雀在宣和殿前的荔枝树下啄食荔枝果,赵佶心血来潮,叫画师们每人画一幅荔枝孔雀图给他评赏。他看完画师的作品后不满地说:“你们虽画得不错,可惜都画错了,孔雀上土堆,往往是先举左脚,而你们却画成了先抬右脚。”起初画师们不信,反复观察后,果如赵佶所言。
还有一次他去龙德宫品画,看到一幅月季花图连连叫好,众画师莫名其妙,请万岁爷赐教。宋徽宗说,百花之中,唯月季花少人画,其原因是此花每月开一次,一年四季以及清晨黄昏,它的花瓣、花蕊、花叶的形状和颜色都会发生变化,很难画得准确,此画上之花是春季正午时分盛开的月季花,画得很准确,几乎同真花一样。众画师不信,找来画作者一问,果然,此画画的正是春季正午盛开之花。可见其观察之精细。
但是,徽宗并不主张刻板地描摹。他的画除了逼真的写实之外,用笔则挺秀灵活,浓淡相见,舒展自如;造型则动感十足,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再加上构图的匠心独运,常常在有限的画幅上展示出无尽的时空和无穷的韵味。
如《鹆图》,左下以水墨写两只鹆奋翅相搏,一反一正,羽毛狼藉。在上者利爪直取对方胸腹,张嘴怒视;在下者回首啄其右足,奋起反击。它们上方是一大片空白,飘浮着几根羽毛,令人联想到它们从无尽的高空中一路打斗而下的情景……右下一松枝斜出,另一鹆在上作噪鸣状,鼓翼瞠目,其急切之情态跃然纸上。写动物心态真切如此者,罕见!
对中国美术史颇有研究的劳伦斯·西克曼把徽宗的这种写实技巧称为“魔术般的写实主义”,因为它能给人以“魔术般的诱惑力”(《中国的艺术和中国的建筑》)。
赵佶的画一般都有题诗、款识、签押和印章。他的签名像一个“天”字,据说是“天下一人”的略笔。元明以后,诗、书、画、印相结合已成为中国画的传统特征,赵佶是独开风气之先的。
徽宗还以瘦金体书法独步天下。《书史会要》评价说:“徽宗行草正书,笔势劲逸,初学薛稷,变其法度,自号瘦金书,意度天成,非可以形迹求也。”瘦金书铁画银钩,挺拔秀丽,侧锋如兰竹,潇洒飘逸,与其所画工笔重彩相映成趣。传世作品有《瘦金体千字文》、《欲借风霜二诗帖》、《夏日诗帖》、《欧阳询张翰帖跋》等,都是收藏珍品。
赵佶在自己的兴趣范围内,做了很多文化典籍的整理和保存工作。比如说,他组织编撰的《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是美术史研究中的珍贵史籍,至今仍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比如说,他崇奉道教,多次下诏搜访道书,设立经局,政和年间编成的《政和万寿道藏》是我国第一部全部刊行的《道藏》,对研究道教历史和经典,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史料。他下令编写的“道史”和“仙史”,也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道教史和道教神化人物传记。宋徽宗还亲自写有《御注道德经》、《御注冲虚至德真经》和《南华真经逍遥游指归》等书,使我国道籍研究有了完备的资料。
命题画佳话
徽宗时代“画学”的设置,大大地促进了我国绘画的发展。据《萤窗丛说》、《绘事微言》等书记载,画院的考试常采用古人诗句为题,以考查学生的创作能力。评画标准和录用原则是:“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笔韵高简为工。”(《宋史·选举志》)这些命题考试画,在我国绘画史上留下了千古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