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柏杨先生的统计,从轩辕到清末的溥仪,中国歷史上称王称帝者一共五百五十九人。在这五百五十九人中,拥有艺术家气质的人不多,大多都是略输文采之流,但有三个人却绝对称得上是艺术家,就是南唐后主李煜、陈后主陈叔宝、宋徽宗赵佶。
李煜是南唐的第三位君主,他是一个非常杰出的词人,在词的发展史上佔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词这一形式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李煜拓宽了词的境界,丰富了词的内容,他第一次把白描的手法引入词的创作中,从而使词走向了一种新的繁荣。但这样一个优秀的词人,却无治国之才,赵匡胤派大将曹彬挥师南下,金陵这座六朝金粉繁华地的帝王之都再次“一片降幡出石头”,李煜肉袒出降,从此完成了从九五之尊到亡国贱虏的角色转换。李煜到达汴京之后,过了三年“日夕以泪洗面的生活”,后终被毒死。
陈叔宝是南朝陈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一位具有浓厚艺术气质的帝王,他诗文俱佳,且工于音乐,能谱曲填词,天天与一些文人墨客饮酒做诗填词唱曲,据说,他作的许多曲子,都成为当时的流行歌曲,传诵一时。那首著名的《玉树后庭花》,写得极其高雅:“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艷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叔宝极高的艺术修养。然而,诗中的“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句,却成了亡国之音,因为终日沉湎于诗酒唱和,无心理朝政,以致文武懈体,士庶离心。五八九年,隋朝大军南下,南京城很快即被攻克,陈叔宝出降,成了亡国之君,十六年后病死洛阳,终年五十二岁。
宋徽宗赵佶,是个杰出的书画家,在书法方面,他独创的瘦金体书法独步天下,挺拔秀丽、飘逸犀利。在绘画方面,他的作品笔法简朴,不尚铅华,达到了高度成熟的艺术化境。由于对书画艺术过于痴情,也就无心再管理国家大事,整天只知醉心于书画,把国家搞得一团糟,金兵南下之后,于一一二七年三月将他与其子宋钦宗掳往北国,囚禁期间,受尽折磨,“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但什么都晚了,他再也无法回到故国做逍遥天子了,在北国的冰天雪地里过了九年生不如死的生活后,终因不堪折磨而死于五国城,享年五十四岁。
以上三位艺术家帝王的经歷,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政治家与艺术家能否统一?艺术家能否当好政治家?中国的几千年歷史,给出的是否定的答案,即一个优秀的艺术家,是不可能同时成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政治是一种理性行为,而艺术则是一种感性行为,一个整天沉浸在感性行为中为艺术痴狂迷乱的人,怎么可能拥有处理国家大事的理智呢?什么才是帝王应该干的事呢?
唐朝的虞世南给出的答案是:“夫人君之才,在乎文德武功而已。文则经天纬地,词令典策;武则禁暴戢兵,安人和众,此南面之宏图也。”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读到了这样一件事:万历皇帝十岁的时候,喜欢上了书法,张居正知道后,就劝万历说,陛下的字已经写得很好了,不必再花太多的精力在这方面了,因为对于一个帝王来说,书法写得好坏只是细枝末节,君王最重要的,是以德行治理天下,艺术的精湛与否,对苍生并无补益。像汉成帝、梁元帝、陈后主、隋炀帝、宋徽宗、宋宁宗这些人,艺术方面都很有造诣,他们或是大音乐家、画家,或是诗人和词人,可惜的是因为他们终日沉湎于艺术之中,以至于连朝政都不修,有的还身受亡国的惨祸。
自古“术业有专攻”,作为一名帝王,最重要的是擅长统治之术,干好帝王应该干的事。帝王应该做的事,就是定国安邦,诗词、书画、音乐之类的东西,是艺术家们应该做的事,不是帝王应该做的事,如果帝王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这上面,就是不务正业了。唐宝民【原标题:艺术家帝王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