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专访兰亭书法大奖获得者吴行:我只是痴迷于写字

2013/8/1 15:54:12 点击数: 【字体:

    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颁奖仪式将于4月11日在绍兴举行,河南书法家吴行再获兰亭大奖。4月7日,大河网记者在吴行的工作室,专访了准备参加颁奖仪式的著名书法家吴行先生。

  吴行工作室并不像其他的工作室有着大大的玻璃门以及明显的标志,它以一扇大大的红色铁门和一副黑色的春联显示着它的与众不同。走进大铁门,是一栋朴素的灰色小楼,小楼里面其实大有玄机。走上二楼的楼梯,每间房间布置得都别有新意,空旷的房间布局,原木色的仿古家具、随意摆放的绿色植物、巨大木桌上铺的书法作品,无不透漏着吴行先生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没过几分钟,吴行先生来到屋里,他穿着一件旧旧并且有点皱的蓝色格子衬衣,袖口的纽扣也没有扣,就那样敞开着,脚上蹬着一双很普通的家用棉拖鞋,看起来头发也没有梳理,刚坐下就拿起一支烟点了起来。

  和吴先生说话就像老朋友见面一样,他很随和且健谈。

  谈启蒙:爷爷是其引路人

  吴先生说,他开始喜欢书法是受了爷爷的影响,但是因为一些历史原因,他的家人把他从出生地义马送回了老家,因为爷爷以前上过私塾,会写一笔好字,从他那里收到了感染,渐渐喜欢上了书法。

  刚开始爷爷让他练习书法他并不在意,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高中他开始入迷。当时并没有什么字帖可以临摹,只有一些碑文可以作为参考进行练习。

  谈荣誉:我只是一味的痴迷于写字

  从2004年开始,吴先生的作品一发不可收拾,作品频频获得大奖:第二届全国中青展获优秀奖、第四届全国展获全国奖、第五届中青展获一等奖、第五届楹联展获一等奖……2008年,他的作品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还获得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一等奖;2012年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他再次获得了“兰亭奖”艺术奖。2007、2011连续荣膺‘兰亭七子’称号……

  谈起这些荣誉,吴先生说:“我只是一味的痴迷于写字,从未想过以写字为生,因为热爱,所以不敢荒废半日,于是尝试投稿,没想到每次都能入选、获奖,说起来心中惭愧。我是发自内心的喜爱书法,很庆幸能受到书法的深深眷顾,可以将爱干的事和该干的事合二为一。”

  谈成功:专一才是成功的途径

  “我认为想要成功没有什么别的途径,只有专一,人的一生能够专一的干好一件事已经很不容易,只有专一才能成功。”吴先生说,“中原的深厚文化底蕴给了我们很好地机会去获取古代人的智慧,就像我们河南邙山出土了很多古代碑文,这就使我们得到了非常好的学习资料,我们要将书法这门艺术传承下去。”

  谈担忧:真正写字的人越来越少

  访谈最后,吴先生说到现在的年轻人喜爱书法、练习书法的越来越少,“如何让书法受到年轻人的关注并且能够传承下去是我们要思考的大问题。”

  吴行先生又说:“中国有这么多传统的东西,唯一不受外来文化影响的就是书法,因为它需要以汉字作为基础,现在真正写字的人越来越少,但是过去写字是一种使用,现在有了更多的为书法奋斗的人。书法这门艺术,一旦入其门径,便可穷其一生。所以它不可能会消亡。”

  吴行简介:

  吴行,号复生子。1962年4月生,河南渑池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楷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副研究员、中国书法名城(之乡)联谊会副会长、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行书专业委员会主任、河南省书法院专业创作、国家一级美术师。

  作品先后入选全国第三、四、五、六、七、八届全国书展,全国第二、三、四、五、六、七、八届中青年书展,先后获第二届全国中青展获优秀奖、第四届全国展获全国奖、第五届中青展获一等奖、第五届楹联展获一等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一等奖总分第一名,2007、2011连续荣膺‘兰亭七子’称号。入选全国首届当代名家系统工程‘三名工程’书法大展,荣获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河南省文艺成果一等奖。曾受河南省委、河南省政府通令嘉奖,河南省委宣传部个人嘉奖。应邀多次出访并应外交部之邀赴我国多个驻外使领馆创作作品。

  相关阅读:

  吴行自述:我与写字

  除了出差外出,我的生活基本界定在两点一线之内。每日七八点钟,自家开车至工作室,然后面向东窗,开始研上一池墨水,读书或临帖,以打发所谓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对我而言,能安静的读一天书,写一天字,算是一种修来之福份。

  对写字缘份是发自于内心喜欢缘由,爱读书,好写字,始终贯穿于生活之中,久而久之,习惯使然。回忆起来从开始写字到调入画院之前,一直痴迷于书法,虽也干过与书法无关的生意,实为维持生存,迫于无奈而已。从未想过以写字谋生。一直把其作为余事。也许是所爱出于心机,所以不敢半日荒废。于是尝试投稿,居然每次都能入选、获奖。次数多了,好友同道开始劝我想法调入专业单位。有伯乐好友热心四处奔走,居然摇身一变成了专业创作人员。说起来心中惭愧。出自内心喜欢书法,倾心于斯,书法也给我以深深眷顾,使我能于斯中生活,将爱干之事和该干之事合二为一,甚以庆幸啊。

  自学书至今,蓦然回首,匆匆已三十春秋,三十年来,真、草、隶、篆、行到金石篆刻,皆有涉猎。先是专注篆隶,后倾心于行草书,但都是蜻蜓点水。九七年一场大病几乎送了性命,养疴期间常自我反思所走道路,始知人生短暂。虽可以博大,但却难以精深,不如倾心思花时间专精一技,于是开始在行楷一路上狠下功夫,因用心一也,很快便有所收益。

  书法一道源于传统。说白了传承是其本质。而于传承少不了从认真临帖,量的积累。在质量转化过程中,付出的辛勤和汗水。而成功的惟一途径就是一个勤字。单就临帖来说,初接触时即是顺手,一遍两遍也仅能知其皮毛;而再三临读方能粗知其点画的规律特征。再而临之,方又发现形易神难。技法、用笔等问题就兀现出来。久而临之,其精妙处才能一一领会。临帖如同接触一个人,从陌生到认识,而后熟悉、然后他的交往,一直到他的言行举止皆使如同亲人一样,一个转身、一个动作、声音频律、一听一望便能知晓,这样做也就可以达到形神兼具了。诚如赵松雪语,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而对圣教来说,十余年的临习过程便是自我熟悉过程。其行距首尾,字形变化皆熟记于心,如同一位老友。每次交流,皆感受益,良久不能生厌,也只有经典方能有此魅力。

  我初学楷法自颜真卿之勤礼碑为范本,喜其结构气势庞大、雄健刚强,临久看久,渐觉其略显臃肿;缺乏方正。又喜褚遂良清美多姿,后见唐志之书,发现唐人楷书面目繁多,或拙、或强、或柔美、或雄强、或天真烂漫,楷书至此,已臻尽美尽善,登峰造极,于是潜心于志书之中,众多风格喜者辄临,从中知唐人楷书多以家法传承,若徐师道、徐浩一出。其家系亲属书皆此面目,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网 2013年04月08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